對于民間資本來說,這似乎是個好消息:中國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投標程序啟動。
9月10日,國土資源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招標公告,本次招標共推出20個區塊,總面積為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個省市,開標會將于10月25日舉行。
與傳統的常規石油天然氣采礦權多為十年不同,頁巖氣區塊探礦權有效期為三年,注冊資本金為3億元。民營資本是首次獲得頁巖氣招標權,外資不能直接參與招標,可以與中方有資質的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后,由中方出面投標。
頁巖氣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將可能取代天然氣。在能源被國企壟斷的今天,未來的能源終于對民資開了口子。只是,中國企業還沒有掌握核心開采技術,未來大規模開采頁巖氣的過程中,對水的消耗及污染如何避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醫院和醫療行業也在對民資和外資開放。9月12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歡迎民營資本和外資企業參與衛生相關產業發展。早幾年,非公資本被折騰慘了,臺塑王永慶沒能看到這一天。
雖然民資似乎有了投資的希望,但這畢竟只是兆頭。要打破眼下低迷的境況,政府還是寄托于國企,寄托于金融貨幣政策。投資,兌水。
9月5日一天,國家發改委網站先是公布25個軌道交通、城際鐵路項目的建設規劃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的信息,繼而又批準或批復了13條公路建設項目的申請報告或可行性研究報告。同一天,發改委還批復了9個污水處理項目、1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7個碼頭港航項目。此次涉及的基建項目總投資額達上萬億元。
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提供理論基礎:投資在短期內仍是拉動經濟、擺脫危機的重要工具。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出口疲軟,同時4萬億元計劃項目也大多走向尾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考慮再來一輪新的經濟刺激,而這輪經濟刺激要更多依賴于財政支出,而非信貸增長。
確實,過去十年政府一直依賴著高投入、高信貸來支撐高增長、高通脹。十年間,美國貨幣發行量增加了50%,中國增加了500%。央行數據顯示,2009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為49.6萬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12年7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為91.9萬億元人民幣。四年時間,貨幣供應量增加了近一倍。為了保增長,鋼鐵產能已嚴重過剩,發改委卻仍蒙著眼放水。
另據央行的數據,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由2萬億元擴大到12.83萬億元,增長5.4倍。2011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與GDP之比為27.1%,比2002年提高10.4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還有票據、債券、信托貸款等其他融資方式。十年中,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顯著下降,2002年人民幣貸款占比91.9%,其他融資占比僅為8.1%,2010占比下降至60%以下。
對此,經濟學家吳敬璉擔憂連連,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為了保增長,各地作出的投資規劃,已經達到了17萬億。稍有些經濟學素養或者對過去歷史有知識的人,都會認識到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這套做法的消極后果也暴露得越來越明顯,存在的問題已經相當危險。有一個省級地區多年來,GDP增長都達到了14%、15%的水平,但是投入越來越多,按照本地GDP的總量來說,去年的投資率大概是89%,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率是本地生產總值的12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持續的。
吳敬璉說:高鐵是不是需要發展?是需要的。可是,因為建設高鐵用的是超級的政企合一的企業,運用了國家的力量來進行建設,結果造成了許多問題。鐵路現在的短板是在貨運,而不是在客運。高鐵是客運,把主要資源用來建設高鐵是資源的誤配。用這么多資源進行普遍建設,留下來2萬億的負債,后果會是怎樣的呢?現在對付經濟下行的主要辦法,仍然是應用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用國家動員資源的能力進行大量的投入。
面對洪水滔滔,房地產市場中人已動手了。自6月開始,開發商已從消極矜持轉為積極拿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