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回歸心靈的旅程。
“大隱隱于廚房,做什么菜看心情。”麗江花園有個小門面叫77G,賣各種奶茶、臺式快餐以及成都擔擔面。店主親自掌勺,賣什么全視當天心情。他就是陳彼得,曾經的臺灣音樂教父,《一剪梅》的創作者。一度是他寫歌給誰誰便走紅。如今,他說:“一句話,讓自己重新變成自然人。”
無論是從音樂教父變身廚師的陳彼得,還是從首席科學家到耕種有機蔬菜的北大化學博士吉云亮,再到從IT人轉變成一個中醫粉絲及從業者的李永明,以及獲得美學、設計學雙料博士卻又投身于有機農業的鐘芳,他們都是通過所謂的“人生降級”,最終達到身心和人生價值的全面統一。
從“逃離大城市”到“35歲恐慌”,《數字商業時代》一直在關注一系列因經濟、社會變遷引發的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我們也發現這種影響一直在持續加深,更多的人開始感覺“困”在城市。
而在我們的持續觀察中,有這樣一群人進入了尋找的視野,他們是偶然發掘的采訪對象,或者是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是身邊的朋友,他們的出現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新名詞——城市自然人。他們從一種被束縛的商業中“隱退”,開始另外一種更有價值的商業人生。
如果說“逃離大城市”是人們無法完成固有價值觀的實現,從而發生的一種逃避的話,從“城市人”到“自然人”的轉變,是這些人從內心深處自發產生的一次革命,這種改變也因此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