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交際的馬化騰,在鏡頭面前,一點都不放松。不過,他也在有所改變。去年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他更想也更善于向外界表達,如同急欲對外展示開放形象的騰訊。
與眾同業者相比,馬化騰在商戰中的表現很缺乏戲劇性,在他看來,口水仗遠沒有法律訴訟直接有效。而他回擊挑戰者的手段往往有些幼稚。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那個“艱難的決定”,騰訊用戶評價:“低調多年,一直溫文爾雅,好容易玩回狠的,手段還這么不成熟。”這種不成熟,讓人看到馬化騰說到底仍是一個“本色演員”。
與張朝陽、馬云等人交友廣闊不一樣,馬化騰的朋友主要來自同學和親友。騰訊最初的五個創始人團隊中,有三個是他的大學同學。唯一例外的曾李青,還是馬化騰姐姐的同事。
在創業的十幾年里,馬化騰一直沒能呈現出一張清晰的公眾面目,他極少向外界強烈地傳遞過什么精神,宣講過什么世界觀和方法論。在3Q大戰之前甚至很少為騰訊的產品站臺。
馬化騰的挑戰者打出的旗號總是扼殺互聯網公司創新,扼殺同業生路。的確,他沒有做過任何一個領域的開創者,但卻善于后發制人。鎖定用戶、滿足需求、步步為營,這是馬化騰秉承并恪守的樸素智慧。
不善于挑起戰事,但善于在競爭中取勝,每一個被騰訊艦隊掃過的公司都是它隱形商戰中的對手。早年與新浪、搜狐、網易一起謀求生存機會時,三大門戶都在三心二意同時做好幾個業務時,馬化騰一心一意只做IM。執著和專注,讓QQ壟斷了即時通訊。后期,在QQ這棵參天大樹之上,不斷繁衍出業務線,形成了一個以QQ為核心的艦隊,列隊齊整,攻防有度。這來自馬化騰的心智:凡事看根本,謀定而后動,耐得住寂寞。
他和陳天橋被形容為中國互聯網的兩級,陳天橋“疾如風、侵略如火”,馬化騰“徐如林,不動如山”。
熟悉他的人說,馬化騰是一個不喜歡和產業界交流的人,他根本無心做一個產業領袖。他更享受的是,私下里和朋友喝茶、聊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騰訊已開放,馬化騰在轉型。他總說自己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現如今,他內心一定有超越這個角色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