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為斷裂情況發生的性質及具體狀況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其在相應的構造空間特征方面所表現出不同,同時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其對礦體賦存的相應產狀以及礦石質量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程度上的控制作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針對段略構造的控礦研究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關鍵詞:控礦研究 特征研究 斷裂構造
中圖分類號:P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27-01
一般情況下,因為受到壓、張、扭性等幾方面的碗里所造成的構造行跡方面的變化是最終共同構成整個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會因為斷裂力學在相應的性質方面所最終表現出的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所以也就直接地造成了其在相應的構造空間特征方面所表現出的更大程度上的不同,與此同時這種情況的存在也會在更多方面使得礦體賦存的產狀以及相應的礦石的整體質量等相應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1 壓扭性斷裂構造所具備的控礦特征
1.1 沖斷層控礦所對應的部分特征
從性質上講,沖斷層控礦屬于壓性構造行跡的一種。具體的形成過程指的是在壓性斷裂面處于水平方向以及之后的傾斜方向的時候則經常地呈現出舒緩的發展波狀,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也會使得相應的斷層在發生了相當程度的位移以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地造成相關方面的斷層走向以及相應的傾角的方面都會發生相對較為顯著的變化,而與此同時也就更加容易使得那些發生了變化的局部地區最終發生了相應程度上的空間的張開情況的存在,最終上述情況的存在也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后期含礦巖漿以及相應程度上的含礦溶液等相關方面提供相應程度上的上升的通道,以便于最終可以形成相應程度上的沉淀成礦的相關場所。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可以從以內蒙赤峰市元為代表的的寶山巖金礦Ⅰ號帶所對應的相應程度上部分礦體形態特征可見一斑,具體來講指的是其多對應的平面是舒緩波狀成群出現,分支再合。所以,在進行相應的礦床勘探以及相關開采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當中存在有壓性斷裂中礦體所對應的尖滅狀況的存在的話,那么則一定要進行相關的斷裂處理同時還要進行最終確定終止的檢查。
1.2 片理化帶所對應的控礦特征
從概念上講,片理化帶又被稱之為擠壓帶,最常見的發生地帶多處于變質巖、泥質抑或者是凝灰質所對應的巖石當中,除此之外在其它各類巖石當中也可以見到相應的片理化帶,這是因為根據巖石在正常情況下所受到的應力的大小以及相應的強弱情況的不同,所以在最終階段也會導致片理化帶的規模及大小也會表現出很大的不同。另外一點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片理化帶當中所存在著的礦體因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存在著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透鏡體,甚至在某些時候還表現為細小而密集的小礦脈群而存在,雖然這些小規模的礦體工業整體上的價值不大,但是仍然無法改變斷層所對應的某些部位出現容礦的情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相關的找礦勘探工作而言,切忌不可低估那些規模相對較大的片里化帶所具有的實際價值,因為它的存在不僅僅對于尋找壓性、壓扭性斷層以及與之相關的礦床的存在有明顯的指向性作用,同時本身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資源的存在。這一部分片理化帶所對應的控礦特征在內蒙古某地的石英脈型金礦中表現得較為明顯。
2 張性斷裂所對應的控礦特征
從實際發生的狀況上看,張性斷裂所對應的控礦特點具體表現為:中間部分膨大,兩端部分尖滅,同時延長也不是很遠。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分布在張性斷裂部位的礦脈,一般情況而其所對應的寬度是較大的,但是具體的延長狀況則不太遠,更重要的是延深也并不是特別大,這一類的斷裂常常呈現出上盤下降的發展狀況,與此同時下盤也表現出相對程度上的上升,同時還因為相關方面的水平壓力相對來講并不是很強烈,所以就會最終導致礦體多賦存斷層所對應的本身發生一定程度上的張開部位的情況的存在,從而導致礦液膠結斷層角礫情況的存在,張性斷裂所對應的控礦特征在焦家金礦當中表現的最為突出。
3 扭性斷裂所對應的控礦特征
從客觀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扭性斷裂帶發生的一般規模相對較為巨大,所以也就導致了其無法有效地控制成礦區抑或者是礦帶的存在,同時也很容易造成相應的控制巖漿巖的分布較為分散,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斷裂帶內本身在某些時候僅僅只能夠發生礦化抑或者是圍巖蝕變現象的存在,但是其所對應的主要斷裂帶當中則往往很少存在有相關方面的工業價值較為明顯的礦床。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它與其它相應程度上行的構造體系發生了一定程度的交匯的時候,那么則可以發現在其周邊抑或者是兩側一定的距離范圍之內形成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所以也就決定了在其所對應的大型扭性斷裂帶的尖滅部分則會存在有礦體抑或者是盲礦體的出現。這種扭性斷裂的控礦特征較多地體現在沃溪金礦中。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扭性斷裂張開地段及其相關的另一組裂隙交匯的地段,是多數情況下礦體富集的相對有利部位。這是因為那些處于扭性張裂隙交叉處的地帶,往往在多數時候巖石多處于破碎的狀況之下,微裂隙的相應發育往往就會很容易形成富礦體的存在,而在這其中銳角交切的情況的存在往往更比直角交切的情況產生出對礦化富集情況更加有利的影響。所以由此可以知道:那些處于斷裂交叉處的礦體,其所具有的特點多數表現為長度以及相應的寬度近于相等的狀況,同時更重要的是延深相對來講較為巨大,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很容易多成礦柱狀的礦體的聚集情況的存在和發生。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上述斷裂構造所對應的特征的研究和總結,可以發現:不管是那些單一類型的還是復合類型相應作用下的斷裂構造方式,都存在著最終發展成為最終的礦物質所能夠提供的賦存空間發展和完善的可能,同時還可以逐漸地考慮到不同斷裂構造所最終形成的礦體都會具有各自對應的礦體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則應當進行更加詳細地觀察和綜合的考慮研究,最終為找礦勘探的發展提供更加詳實和豐富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東歡,劉曙宇.剖析礦床成因及研究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1(14).
[2] 田洪水,張增奇.從郯廬地震帶安丘地區地震成因土層構造認識地震破壞作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5(12).
[3] 徐成彥,王豪,劉粵湘,等.構造分析、遙感、物化探方法綜合研究騰沖—梁河錫成礦區的控礦構造及隱伏礦床預測[J].云南地質,2008(4).
[4] 楊家虎,王桂芬.大坪金礦的構造控礦[J].中國科技信息,2011(6).
[5] 方維萱,胡瑞忠.秦嶺造山帶大型—超大型礦床密集區構造定位與勘查新思路:熱水沉積成礦盆地分析與研究方法之三[J].西北地質科學,2000(1).
[6] 王二七,尹紀云.川西南新生代構造作用以及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壞[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