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詳細介紹了PHC靜壓管樁施工施工工藝與方法,包括施工工藝的控制要點,通過合理樁長選配,達到節約節約樁材、方便施工;同時,通過先引孔后壓樁、合理送樁和施工監測,避免破壞止水帷幕,防止對周邊建筑物和管線產生影響,對同類工程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PHC管樁 施工工藝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29-02
1 工程概況
某4棟高層住宅樓位于蚌埠市蚌山區宏業路,地上34層,地下2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總建筑面積73770m。基礎設計為管樁,樁型為PHC-600(130)-18AB,樁身砼強度C80,樁頂嵌入基梁為100m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3200km,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值分別為6400kN,樁間持力層為第8層中風化花崗巖混合巖;采用靜力壓樁法施工,共計PHC管樁372根。因該工程離周圍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較近,故特委托專業監測公司進行壓樁期間的地下水位及土體側移的監測。
2 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外業鉆探揭露,場地地面下30.0m深度范圍內,可分為8個工程地質層,主要土(巖)性為粘性土、粉土及花崗混合巖。地基土各層的特征按自上而下分別描述如下:①層人工填土:雜色,松散,稍濕,層厚1.2~2.3m。②層粉質粘土:灰黃、褐黃色,韌性高,干強度高,層厚2.5~3.9m。③層粉土:深黃色,韌性低,干強度低,厚度3.4~5.1m。④層粉質粘土:灰黃、深黃、褐黃色,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最大揭露層厚7.7m。⑤層粉質黏土:棕黃、灰黃、深黃、褐黃色,韌性高,干強度高,光滑,最大揭露層厚7.2m。⑥層全風化花崗混合巖:褐黃、灰白色,組織結構基本破壞,層厚0.6~2.1m。⑦層強風化花崗混合巖:褐白、灰白色,結構大部分破壞,層厚0.7~2.4m。⑧層中風化花崗混合巖:灰白色、粗粒等粒結構、塊狀構造,本層未鉆穿,控制厚度5.0m。
3 施工工藝
3.1 樁機選擇
因設計600mm樁的單樁承載力為3200kN,故選擇ZYC800B型抱壓式靜壓樁機,最大壓樁力可達8000kN。
3.2 工藝流程
樁位測量→樁機就位→吊樁、插樁→樁身對中調直→靜壓第一節樁→樁焊接→壓第二節樁→送樁至樁頂到設計標高→成樁移機。
①施工測量:根據設計圖紙采用全站儀測放平面位置,水準儀控制送樁深度,自查合格后報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復查,復查合格后開始壓樁。
②樁機就位:指揮員根據現場已測好的位置讓其就位。就位后應先進行樁位復核,準確無誤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③吊樁落位:樁機大致就位后,將下樁吊起,使樁尖對準樁位,然后調平壓樁機,雙向調整樁身的垂直度,第一節樁插入地面時的垂直度偏差應≤0.5%,樁頭對位偏差<20mm。
④壓樁施工:開始壓樁后,要仔細的把每節樁入土深度和相應的壓力表讀數記載下來,壓樁速度控制在1~2m/min。壓樁期間應設專人采用經緯儀觀測樁身垂直度。
⑤接樁:本工程采用端板焊接方式接樁。當下節樁沉至地面0.5m~0.8m左右時,起吊上節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調整上下節樁中心線重合(錯位偏差≤2mm),連接處吻合對齊后,先在坡口圓周上對稱點焊4~6點,待上下節樁固定后拆除導向箍再分層對稱施焊,焊接層數為三層,內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后方能施焊外一層,焊縫應飽滿連續,焊好的接頭自然冷卻后才可施壓沉樁。
⑥送樁:送樁器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與所選管樁規格匹配,其長度應滿足送樁深度要求。當樁頂接近地面時需采用送樁器送樁,送樁前必須檢查樁的垂直度和樁頂質量,合格后調整送樁器與樁頂平面吻合后將樁送入至設計標高。
⑦壓樁終止條件:本工程為端承樁,施工時以終壓力控制為主,樁長控制為輔。當樁長達到設計樁長,且終壓力〉6400kN時并持荷3~5min可終止壓樁;樁長未達到設計樁長,但終壓力〉6400KN時并持荷3~5min也可終止壓樁。
⑧施工資料整理:真實、認真地做好施工日記、原始記錄及隱蔽工程驗收單,隨時注意施工過程中的變化,每施工完一根樁后在圖紙上做好標記,以免錯漏。
4 PHC管樁質量控制
4.1 樁長選配
基礎PHC管樁屬端承樁,由于持力層起伏變化較大,樁長的選配合理與否對于節約樁材、方便施工十分重要。雖然PHC樁具有可靈活選用樁長的優點,但節長仍為定尺生產,選用過長將造成浪費,選用過短會造成接樁困難甚至整根樁報廢。樁長的選配依據如下:
(1)詳細分析地質資料,草劃出持力層標高變化的曲線圖,對于地質較復雜、地質鉆孔不足以全面反映持力層情況時,應補加鉆孔。詳細了解持力層分布情況是合理選配樁的前提條件。
(2)依據持力層標高變化曲線圖,確定理論配樁長度,作為樁材定貨和試沉樁的依據,然后再依照沉樁情況進行區域樁長調整。遇有地質情況復雜時,應逐根進行相鄰樁的樁長調整。
(3)經過區域性沉樁后,再結合持力層標高變化曲線來綜合確定合理的配樁長度。
本工程統計出沉樁入土深度為20~23m,扣除設計樁頂到自然地坪的高度,配樁長21~24m。現場實施效果比較理想。
4.2 樁材運輸、堆放和檢查
因PHC管樁橫向剛度較脆弱而不能受強烈的撞擊或震動,故當運輸或堆放不適時,易出現結構裂縫;同時在反復施壓產生的拉、壓力作用下,裂縫會有所發展并造成樁身破損。因此在每節樁出廠時及靜壓入土前都要進行樁身外觀質量、尺寸的檢查,不讓一根有缺陷的樁在工程中使用。
4.3 PHC樁的垂直度控制
(1)施工前和過程中要加強施工機械的檢查維修,保持機械在施工過程處于良好狀態。
(2)場地要平整堅硬,不能使樁機在壓樁過程中產生不均勻沉降。
(3)沉樁施工時,當樁身剛插入土時,利用經緯儀監測,控制傾斜度在0.5%之內,否則通過調整樁機或在樁側加墊進行調整或拔起重壓(當樁尖進入硬土層時后,嚴禁用移動樁機等強行回扳的方法糾偏)。
4.4 管樁接樁處焊接質量控制
管樁接樁處焊接質量的好壞決定了接頭是否會松脫、開裂,能否保證沉樁施工質量。本項目PHC管樁采用法蘭焊接,焊縫高12mm,在樁沉至地面上0.5~0.8m進行接樁。焊接前,清除焊縫上下30cm范圍內及法蘭端面的泥土、油污雜物。在兩法蘭間存在縫隙時,則插入備用鍥形鐵(見圖1a),上節樁就位后沿接口四周先對稱點焊數點臨時固定,然后以相同方向焊接(見圖1b)。施焊第一層時,采用較大電流,以促進熔深;第二層后改用稍大直徑焊條。樁接頭焊接完成后待焊縫自然冷卻8min后再行靜壓,以防止焊接破壞,嚴禁采用水冷卻或焊接好后立即沉樁。
4.5 擠土效應控制
靜壓管樁的施工,其原理是依靠設備的重量和配重,將預制好的管樁壓入到設計標高處,讓其達到設計承載力的要求。PHC樁作為端承樁并承受較大荷載時,由于擠土效應,沉樁過程中會產生樁頂上浮和樁身位移,并對周圍建筑及地下管線有一定影響,所以在施工前要做好防治措施。
(1)選擇合理的打樁順序。遵循先深后淺、先長樁后短樁、先大直徑樁后小直徑樁、先施工大承臺樁后施工小承臺樁、自中間向兩頭對稱推進或自中間向四周的施工原則。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采取壓樁流水如圖2所示,以盡量減少對周邊管線和建筑物的影響。
(2)每根樁一次性連續打(壓)到底,接樁、送樁連續進行,盡量減少中間停歇時間。在此還要控制沉樁速度。
(3)沉樁過程中,出現貫入度反常、樁身傾斜、位移、樁身或樁頂破損等異常情況時,先停止沉樁,待查明原因并進行必要的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
(4)先引孔后壓樁。本工程是兩層地下室,基坑支護形式為鉆孔灌注樁加預應力錨桿(鉆孔灌注樁的直徑為Ф600)支護結構,支護樁間加一根Ф700高壓旋噴樁作止水帷幕。由于先施工了基坑圍護,防止管樁的擠土效應對鉆孔灌注樁及高壓旋噴樁產生一定的擠壓,從而造成整個止水帷幕的破壞。因此,對臨近基坑圍護樁的兩排管樁,采取先引孔后壓樁措施,引孔深度為高壓旋噴樁樁底標高下2m,引孔直徑為Ф600。
(5)控制沉樁速度。壓樁速度一般控制在1~2m/min。壓樁過程中,當樁尖碰到需要穿過硬夾層時,樁端阻力可能突然增大,甚至超過壓樁機能力而使樁機上抬:這時用最大的壓樁力作用于樁頂,采取停車再開、忽停忽開的辦法,使樁有可能緩慢下沉穿過;當壓樁至接近設計標高時,不可過早停壓,當施工達到規定的油壓值后緩慢卸壓。
(6)壓樁期間的地下水位及土體側移的監測。壓樁前,請監測公司在場地四周埋設土體位移測斜管及水位管各14只,深層土體每日位移以7mm為預警值,施工時根據情況每日觀測1~3次,當發現深層土體日位移≥7mm時,即采取在擠土效應集中區進行鉆孔取土與限制打樁數量的措施,釋放、緩解土應力,以減小擠土效應。根據打樁流水及施工經驗,判斷每根樁的樁身位移方向,預留0~150mm的位移尺寸。通過以上一系列防治措施和動態管理及信息化施工后,樁頂上浮及樁身位移均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周邊管道和建筑物受到的影響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內。
4.6 截樁質量控制
由于PHC樁樁身較脆,所以在沉樁完成后截除多余樁身時,需采取措施以確保截樁的管樁質量,避免影響樁的使用。
(1)采用專用的PHC樁環形切割機切割。
(2)采取工具鋼套箍,緊箍在切口下部樁身上,再沿套箍鑿出一道溝槽,然后再行擴大、切斷,截樁時嚴禁用大錘敲砸。
4.7 斷樁處理
在沉樁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端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樁機壓力表讀數逐漸減小或突然減小時(或貫入度逐漸增大或突然增大),這時可能是樁身發生斷裂。發生斷樁后,應及時報告設計、監理單位,并采取補樁處理。
5 結語
工程結束后,進行靜載試驗和低應變動測檢驗,檢測結果表明,樁基工程質量全部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由于經驗不足,本項目在管樁施工前,先施工了止水帷幕,雖采取了先引孔后壓樁的控制措施,基坑土方開挖后,基坑圍護樁局部地方仍存在漏水現象,最終采取堵漏措施得到控制,但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周期。
參考文獻
[1]陳鈺,劉彬,盧巖.靜壓預應力管樁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37(1):67-68.
[2]預應力混凝土管樁(10G409).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3]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S].中國建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