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某船出海時,洗滌水供應一直存在“產水發黃”現象。經分析將原因定位于反滲透水質不穩引起管路腐蝕產生鐵銹所致。結合分析驗證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水質穩定性 產水發黃 海水淡化系統
中圖分類號:TU9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05-01
某船海上供水時常出現“產水發黃”現象,嚴重時房間面盆放出的淡水類似“橙汁”。經過幾年的摸索,該難題至經未能徹底解決。“產水發黃”現象給廣大船員的海上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對船舶管系也帶來了很大的腐蝕。因此,研究和解決“產水發黃”現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故障排查
某船洗滌水保障主要由板式蒸餾造水機造水、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造水以及碼頭淡水三部分組成。因此,我們首先聯想到“水發黃”與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有關,為了檢驗這一推測,我們進行了以下兩項檢查。
1.1 供水系統檢查
某航次期間,我們采取分時段、分水艙的供水模式來檢查房間面盆水質情況。檢查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出航前幾天,水質情況良好,而一旦使用反滲透造水后,水質即開始變黃,一旦停用,水質逐漸恢復正常。
1.2 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檢查
為檢查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本體內部有無污染水質的情況,我們對多介質過濾器、精濾器、微濾器以及反滲透膜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通過檢查并未發現異常,因此排除了反滲透本體導致水發黃的猜測。
通過以上兩項排查,我們可以肯定“產水發黃”與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有關。
2 機理分析
首先,我們利用PH試紙對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造水進行了測試,從試紙反應來看,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造水PH<7,為酸性水。
接著,我們將水樣送專業機構進行化驗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某船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產水中鐵、鋅離子濃度超標,并且有黃色沉淀物質Fe2O3。
2.1 水質酸性分析
水質酸、堿性的判斷依據是水的實測pH值或水中碳酸鈣,碳酸鈣氫鈣和二氧化碳三者之間的化學平衡,化學平衡方程式如下所示:
Ca(HCO3)2CaCO3+CO2+H20
經查閱資料我們知道,海水在被處理前為堿性,而經反滲透膜處理后,由于98%以上的Na+、Mg2+等陽離子和OH-被脫去,剩余離子以H-和Cl-為主,水質將由堿性變為酸性,這與前面的化驗結果相吻合。
2.2 水質腐蝕性分析
由于某船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管路采用的都是鍍鋅管路,在酸性反滲透水的作用下,鍍鋅管路將發生以下幾種腐蝕反應。
2.2.1 電化學腐蝕
2H2O→2H++2OH-
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2Fe(OH)3→Fe2O3↓+3H2O
2.2.2 氧化腐蝕
由于水中碳酸的微酸性,將鐵氧化成碳酸亞鐵,然后碳酸亞鐵被水中的溶解氧氧化成氫氧化鐵,隨著反應的進行,最終形成了紅褐色的沉淀。
2.3 外界因素的干擾
水質穩定性主要與溫度、溶解氧、造水量變化的影響、管道流量的影響以及微生物的影響。結合某船的反滲透系統使用現狀,我們總結了兩類影響水質的外界因素。
2.3.1 溫度的影響
相關實驗表明,水溫每升高1℃,鋼鐵的腐蝕速度約增加30%,從而使水質表現更加不穩定。
2.3.2 溶解氧的影響
由于某船反滲透裝置只有出海期間才運行使用,其余時段都處于停機狀態,這就使反滲透管路中溶氧量較高,導致管路腐蝕加劇,微生物大量滋生水發黃埋下了隱患。
3 改進措施
由上述分析驗證結論我們可知,要想解決“產水發黃”現象必須從穩定造水水質以及破壞腐蝕條件兩大發面考慮。
3.1 提高造水水質穩定性
在反滲透膜后面加裝造水預處理裝置,利用一定量泵不間斷向反滲透水中添加碳酸鈉,保證反滲透出水的低濁度、低鈣、鎂離子含量、偏弱堿性等。
3.2 更換管路管材
由于鍍鋅管耐腐蝕性較差,因此,我們建議將反滲透造水管路管材更換成銅管(特別是裝置出口至造水艙之間的管路),使用具有防腐襯里或耐腐蝕性強的管材,采用船用PE管代替部分腐蝕嚴重的鍍鋅管路。
4 結語
本文針對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產水發黃”這一現象進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研究了這一現象的化學機理。通過分析得出了“產水發黃”現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MFIA06型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隨機文件,2006-05.
[2]李敬.反滲透水的規律與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06.
[3]李杰.關于水質穩定性的分析.大港油田集團水電廠濱海水廠,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