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從化大城云山花園景觀設計為例,介紹環境設計背景、園林景觀構思、主體空間設計、植物配置及細部景觀亮點等,把和諧人居環境和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起來,探討自然和諧生態人居環境和歐式園林景觀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風景園林 居住區 景觀規劃設計 植物造景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059-02
當今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邁向小康生活階段的城市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已越來越高,能生活在一種至美的環境中成為人們生活的理想追求。為了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與物質需求,以人為本,創造“天人合一”,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宜園環境,已成為居住區總體規劃和園林規劃設計目標。為此,園林設計師充分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上,對營造生態健全、環境休閑、景觀優美、寓教于景的居住區環境設計思路以及優質環境對居住者身心健康影響等方面作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創新[1]。2010年廣州山水比德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承擔了廣東從化大城云山花園的景觀設計,得到社會的認可。本文以從化大城云山花園景觀設計為例,探討一下有關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一些設計理念、內容和手法。
1 項目概況
從化大城云山花園位于廣州北部從化太平鎮,緊鄰105國道,離從化太平收費站旁約100米,無論從廣從公路或是走華快接京珠高速在鐘落潭站下,該項目都可稱之為廣州進入從化的第一盤。從化大城云山花園總占地面積約6萬平米,景觀設計面積達3萬平米,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米,戶型涵蓋聯排別墅和小高層洋房、高層洋房,整個地塊呈“葫蘆狀”,入口窄,內部開闊,且三面環山。充分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上,以典雅浪漫,華麗尊貴的設計理念,營造出既有歐陸風情又能體現高貴生活的生態氣派小區。
2 景觀規劃設計
2.1 利用坡地優勢,合理景觀布局
大城云山花園所處區域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極高。項目三面環山,形似聚寶盤,是真正的山景資源型樓盤,居住環境極佳。項目南側為北回歸線標志塔公園,西側為生態荔枝果園,北側馬仔山森林公園,是一個集山景、流溪河景、森林公園等多重資源為一體的山景大盤,充分尊重項目的原生態自然資源,將其打造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低碳綠色人居家園。
大城云山花園是北歐風格與自然生態理念相結合的生態住宅小區,規劃上充分利用了坡地優勢,整個建筑組群依山勢而建,順山勢排列,形成融于自然山水的生活社區。項目設計了一個主出入口和一個側入口,從105國道駛入,車從側入口駛入地下車庫,整個規劃充分實現了人車分離。巧妙利用現有地形高差。
引馬仔山山泉水進入小區內的園林綠化設計中,主入口兩側為疊水景觀,并通過涵橋連接兩側水景,在橋上的兩側設置酒瓶欄桿和景觀燈,主入口廣場上屹立項目標志塔。多條水系在小區內環繞,由此劃分出洋房組團與別墅組團(圖1)。
在建筑中穿插園林,在園景中探視建筑,就是這樣的關系,將歐式的思想、文化、藝術印記灌輸到了建筑和園林的布局、雕刻中,通過細節體現最美最豐富的文化內涵,將歐式園林景觀的“精、宏、尊”之造園理念完美演繹。
圍繞中心湖景周邊設置了居者交流的場所,并通過臨水廣場、親水平臺、雕塑小品、木平臺、涌泉、噴泉、歐式亭、花架、座椅、垃圾桶、裝飾燈具、陽光車庫和植被的穿插鋪排,彌散著厚重的歐陸古典元素和怡人的自然生態風貌。在數十個景觀節點中,以中庭景觀為核心,景觀中軸為主干,延展出芳林水岸、亭臺跌水,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組團園林景觀和宅間園林景觀。因地制宜規劃設計,使我們能在低密度建筑布置大面積的水域景觀,這樣必將會使得社區樓宇、綠樹同陽光云影交匯,倒映在水面,形成多層次虛實對比,使得整個社區的景觀立體化。
2.2 樓間優美的景觀,保證居住的舒適性和私密性
由于整個地塊呈“葫蘆狀”,入口窄,內部開闊,且三面環山,天生的地塊優勢不僅充分保證了小區的私密性,更可有效阻擋外界干擾,在風水上是真正的聚寶盤格局。為保障最大化的舒適度空間,充分考慮棟與棟之間的景觀合理布局,在圍合與行列式相結合的建筑物排列布局景觀,這樣既保證居住的舒適性和私密性的同時,又令居家的通風、采光、觀景方面達到了最佳的效果。大城云山包含了聯排別墅、小高層洋房、高層洋房等物業形態,各組團之間分區獨立又融合,既保證了私密性,又實現了多樣性的有效景觀布局。將居住原有的緊湊性進行了空間規劃上的拉伸,加大公共活動范圍,實現居住的生態化和自然化,保持了業主之間公共環境景致的和諧共享。
2.3 以人為本,師法自然
從化大城云山花園在設計伊始就秉持高起點規劃,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居標桿,將人性化設計融入到生活的各個細節。從未來社區的管理角度考慮,對社區的交通體系實行人車分流設計,所有車輛在園區側入口即直接進入3個互為連通的地下車庫。在對內部景觀資源的打造上,巧妙利用現有地形高差把馬仔山山泉水引入小區內的園林綠化設計,多條水系在小區內環繞。主入口涵橋兩邊生態疊水景觀,并在水景中散置景石,主入口處設置小區LOGO標志的景墻。在小區中心位置設計流暢弧線的無極游泳池,并通過圓亭、花架、園路、特色水景、架空層、拼花鋪裝、植物作為元素來組景,營造豐富多樣的景觀藝術精品。主入口兩邊建筑設計為風情商業街,為住戶和商戶提供一個商業環境,強調細節處理,通過特色鋪裝、燈柱、特色水景、花缽等歐式元素,再次闡述小區歐式風格園林、彰顯小區住戶尊重和典雅。在各組團中心,視野轉角、組團與組團之間等合理設計了景觀節點,走在不同的位置,均可欣賞到不同的景觀效果,真正達到步移景異。曲折的湖岸線、蜿蜒的道路、個性化的小品……,力求為業主在繁忙工作中創造一種悠閑生活。以自然園林為藍本,讓園林景觀與整個園區的圍合式規劃互為表里,宛如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雖由人作,卻似天成。“房流于木影,人行在畫中”這種親近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景觀理念,使居者盡享愜意悠然的生活居境。
3 硬質景觀設計與細部景觀亮點
園林建筑及構筑小品除了自身常作為組織景觀的豎向焦點外,更重要的是用作空間流轉和滲透的分隔。或隨地勢高低錯落,或掩映于林帶樹叢之間,或出于視線開闊的坡地草坪,或臨于曲折的水岸,既滿足住戶休憩、活動和交往的功能需求,亦是景觀空間不可缺少的主體對象[2]。
為了控制整體景觀效果,設計構思中確定景觀設計色調,在硬質景觀材料設計中,更多地選用常見暖色調的花崗石石材,如黃銹石、福建青、新疆紅、中國黑、帝王紅、卵石、黃臘石等,通過色彩語言,傳達環境和園林景觀特有氣質,在鋪地、小品及景觀構筑中靈活運用,以材料形式發揮使用功能,表達景觀文化意境。
細部景觀亮點如下。
3.1 無極泳池、景觀亭、單臂花架
在小區中心位置設計優美弧線型的無極游泳池,游泳池右上角設置鐵藝造型歐式圓亭,游泳池左上角設置花架,圓亭和花架形成對景關系。成人游泳池鋪設精致拼花圖案馬賽克,并設置洗腳池、兒童池、按摩池,人性化游泳池這樣為小區居民游泳運動健身、親子活動、短時休憩、鄰里交流提供戶外場所。
3.2 特色水景
主入口、主軸線上中心位置、右上角園路交叉點等處設置跌水缽、涌泉、噴水雕塑,就不同的景意,設計體量、造型不同歐式水缽雕塑多個,同一材質花崗巖不同肌理、不同體量的歐式水缽雕塑。其中海螺雕塑、丹頂鶴雕塑、噴水鵝雕塑精雕細琢,充滿野趣,噴水水缽形態多樣、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3.3 多條水系在小區內環繞
特意把馬仔山山泉水引入小區內的園林綠化設計中,景觀采用了歐式園林造景的手法,主入口兩邊生態疊水景觀,并在生態疊水中散置景石。多條水系在小區內環繞,潺潺流水奏出生命的樂章,隔絕了來自世俗的喧鬧,當人們步行在水邊時,蕩漾的湖面中,變幻出不同的角度的景觀,整個社區就會充滿了人在畫中的夢幻享受。
3.4 拼花圖案、特色造型燈、特色花缽、景石
靈活運用,用顏色對比明顯的石材拼成弧線型的鮮艷圖案,在園路交叉點、戶與戶之間、廣場、親水平臺等重要節點精心設置布置景觀,園路通過特色花缽、特色造型燈、景石等來收口進一步體現歐陸皇家園林韻味。
4 植物造景
“山得草木而華、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由此可見,園林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作用非同一般。通過枝葉茂密大樹,華麗的圖案花壇,空間層次的色彩變化,浪漫的情趣雕塑、平坦的綠茵草坪等設計元素,構筑歐陸皇家園林風情社區,分片區形成森林、花林、色帶、景觀樹、造型、草坪概念的景觀效果。植物景觀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中央的大尺度空間,開闊、大氣,營造氣勢不凡的效果;第二層次:各棟間的空間綠地,尺度宜人,創造鄰里交流最佳場所;第三層次:各棟入戶庭院,幽靜安全,引導性明顯,創造出室外交融的灰空間。
突出地域性植物風貌,力求效益的最大化[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植物景觀為基礎,依附高低起伏的微地形,選用各層次植物群落形式種植,充分展現各種植物的姿態和特色,高低錯落,富有層次。從化大城云山花園居住區植物多達60多種,主要樹種如下:
喬木:狐尾椰、樟樹、秋楓、銀海棗、仁面子、鳳凰木、高山榕、細葉欖仁、白蘭、芒果、紅花羊蹄甲、垂柳、水石榕、水蒲桃、宮粉紫荊、尖葉杜英、桂花等。
灌木:細葉紫薇、千層金、星光榕、七彩大紅花、紅繼木、海桐球、大葉棕竹、蘇鐵等。
地被:夾竹桃、紅灑金、七彩馬尾鐵、黃連翹、紅繼木、希美麗、亮點朱蕉、麥冬、春羽、龍船花、狗牙花、毛杜鵑、花葉良姜、大花玫瑰、花葉鴨腳木、七彩竹芋、大葉蚌花、巴西野牡丹、大花梔子花、銀邊山菅蘭、蜘蛛蘭、日本星花、白蝴蝶、荷花、風車草、睡蓮、臺灣草等。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按照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理念所創造出來的景觀生態模式,能夠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態系統,提高城市居住區環境的質量。于開發商而言,景觀生態環境良好的居住區有著更好的市場前景;于消費者而言,人們更愿意選擇環境好的住宅,營造好環境已經是居住區開發策劃的重點,也是市場銷售不可缺少的賣點。另一方面,優美宜人的居住區環境作為城市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亦能夠提升城市的區域環境質量。景觀生態模式,將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提高到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關系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景觀生態模式,為實現城市居住區環境建設的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系統的統一創造了條件,也是未來城市居住區環境發展演化進程的必然。
參考文獻
[1]彭濤.淺談居住區環境與園林設計.廣東園林[J],2001(142)雙月刊.
[2]全小燕,陳蘭芬,黃海蓮,彭昭.住宅小區園林意境的營造.廣東園林[J],2001(142)(雙月刊).
[3]孟兆禎.孟兆禎論文集.風景園林理論與實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4](明)計成著.陳植注釋.園治注釋[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