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三個方面,結合實踐,探索了培養小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的培養途徑。以期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迪。
關鍵詞:作文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93-01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表述的過和。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常在作文活動中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啟少年兒童想象、創新的大門,培養他們在作文中的創新意識。
1 積累素材,學好基礎
學生作文是否有創新意識,取決于他們知識面的寬窄,生活經歷是否豐富。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加實施。
1.1 多看、多聽、多想、多問
一是引導學生多看各類有益的書籍。無論是詩歌、散文、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近代的,還是現代的讀物;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是提醒學生留意身邊的人或事物,多問個“為什么”,學會評價與鑒賞。三是盡可能地多帶學生走出課堂,多去參加、訪問、了解社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把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1.2 多開展活動
“知識是寶庫,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是實踐”。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小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開展一些操作性的活動。如指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有選擇地進行摘抄、剪報、收集自己喜愛的作品,還可以開展自辦手抄報評選活動,這是一種既有趣,又艱苦的創造性勞動。學生在設計、找資料、寫文章、畫圖、抄寫的過程中,不僅擴展了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多種能力。另外,可以布置學生在假期或雙休日時間做小制作,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由學校定期開展評選活動,來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也可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而后班隊進行釘鈕扣比賽,削水果比賽等。這樣,不但可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培養了學生動手創造能力,為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打下基礎。再者,教師可建議學生寫生活日記,內容不限,可以是短短的兩行話,也可以有一篇文章那么長,只要是自己寫的都行。這樣,持之以恒,就積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
2 命題立意,學習創新
文章要出新,首先要激發學生寫作和創新的強烈欲望。
2.1 命題的創新
無論什么文章,都有一個命題立意的問題。《課標》要求習作教學“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所以,教師可在命題的立意上下功夫,除少部分直接命題外,可以只限一個范圍,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自擬題目。如《可愛的____》、《我學會了____》《我認為他這樣做____》等題目。特別是看圖作文,題目要讓學生自擬。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學生自擬題目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新。
2.2 立意的創新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教師應指點學生突出創意,使作文蘊含一定的創新成分。在寫作中,能以新的視角、新的認識記事、寫人、狀物、寫景,或以新的發現和新的見解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
3 學會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在有創新的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呢?除了前面所講到要打好創新的基礎外,教師還可以經常與孩子們自編童話,班隊內開展自編小故事演講比賽。也可以在興趣活動小組中店發學生的想象力,自己看圖識圖說話。我經常讓學生完成這些習作:如《未來的____》《____年以后的家鄉、學校……》《假如我是____》等。這樣,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時,更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創新,不僅豐富了學生裝的作文生活,開拓了學生的作文領域,更重要的是,它還貫穿在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之中,使新一代的接班人,在知識的空間中自由地馳聘,迎接新世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