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下,當前高校教學改革日益深入,但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形式主義、口號主義等問題。本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大學本科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對深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教學 改革 高分子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63-02
近年來,在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不斷推動下,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效[1~4]。特別是國家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對高校的教學改革給予了全面的綱領性的指導,對進一步深化高校本科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大學的教學過程并沒有真正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是教學過程,受教學慣性的影響仍然很深。有些學校和老師雖然也對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指導,許多教改都流于形式和口號。從總體上看,教改的效果與《意見》所要求的“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尚有較遠距離。本文結合目前大學本科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考核模式的創新等幾個方面探討了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
1 目前高校本科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
1.1 教學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化學教師本身就是由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其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例如,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注意教師的權威性和主導性,強調課堂紀律的嚴肅性和教材的約束性等。這與教學改革所倡導的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等要求是明顯不符的。但也有少數教師趕教改“時髦”,認為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是要全面“解放”學生,不去管學生,放任自流,這是對轉變教學觀念的一種片面理解。
1.2 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突破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材是\"圣經\",教師主要圍繞教材轉,教師只要照本宣科,就是完成了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有的老師甚至十幾年不換講義,“一本講義打天下”。而高分子化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有關的知識和技術更新日新月異,如果對教材和講義不及時進行更新,教育出來的學生是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但有的教師為了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識\"強,不加分析地對教材進行調整和填充,以為自己添加的“新知識”越多越好,完全不顧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生可接受的實際情況。
1.3 教學手段有待進一步豐富
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傳授知識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要求和規定了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教師的“教”為教學過程的中心,教師對教學“全程控制”。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計劃,把知識作為預先設定的東西教給學生,也即對學生進行“倉儲式”、“填鴨式”教學。由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和被動應付,很少對所學知識的領悟理解和自主創新。但在教學改革中,不少教師誤認為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要多開展課堂活動,而開展課堂活動主要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把活動當成了一般的課堂游戲,不僅沒有起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的作用,而且還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
1.4 考核評價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傳統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通過卷面考試進行,“一考定終身”。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往往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死記硬背公式等方面。高分子化學作為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比較強調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考核方式顯然不利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2 大學高分子化學教學創新的若干建議
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從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學規律,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教學模式,形成較為系統的教學改革理論,并與實際聯系起來,指導新的實踐。根據多年的大學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我們認為,當前本科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創新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體現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具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性、教學模式以及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傳統教學觀強調知識的傳授,現代教學觀則重視激活學習者的思維圖式(activation of schima),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發生直接的聯系,教會學生學習是所有專業教師首要的任務;傳統教學觀以教師為中心,而現代教學觀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始終把學生看作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傳統教學觀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被動接受者,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的參與,并把學生參與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部分;傳統教學觀重視學生整體的教學進度,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樹立不同的學習目標,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傳統教學觀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吸收和熟練掌握,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習過程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努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深化,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高等學校的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關系,豐富與擴展教師職能,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2.2 創新教學內容
不少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慣性影響,往往習慣于將課程與教科書或要學習的題材、內容劃等號,把自己僅看作是一門具體學科的教師,認為吃透并闡述清楚教材內容便完成了教學任務。對此,《意見》明確要求,“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對于大學高分子化學教學來說,首先是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由于高分子化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在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高分子化學教材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比如在學習聚合反應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除了要重點講解傳統的聚合反應要以外,對于新發展的基團轉移聚合反應、開環易位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反應、變換聚合物反應等反應的基本概念、反應機理、應用等也應做知識性介紹并適當指出相關的科研前沿。其次,是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的接軌。例如在講授聚合物的化學反應的內容時,可以結合“綠色化學”的理念,介紹社會對環境友好材料的迫切需求、國家大力發展環境友好材料的政策以及國內外對環境友好材料的研究現狀等方面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緊密貼近社會現實。
2.3 創新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要在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差異,豐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從自身的個性出發,發揮自己特長和創造力。一是要提高授課的趣味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理解所講授的知識并靈活運用。二是要設計富有探索性的問題,運用問答式、討論式、問題解決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鼓勵學生突破傳統課程的束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教學手段的完善把講課的目的性、監控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統一起來,形成創新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創造的規律和方法,實現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重視師生互動,開展互動性教學,教師要經常就教學內容的安排與教學進度以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求異,給學生自由想像的空間,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去思考和嘗試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四是有效利用多媒體等新教學工具,利用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省時、高效等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聚合方法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可通過展示不同聚合方法的動畫,讓學生對不同聚合方法有直觀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2.4 建立綜合性考核評價方式
傳統的考核模式是以試卷考分高低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它不能真實完整反映學生的能力。我們在高分子化學課程的考核中,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要求,探索實施了開閉卷結合、有限開卷、口試答辯、實驗操作、論文綜述、課程設計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方法,建立了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把考試變成學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提高了課程考試質量,而且還減少了學生死記硬背的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突出了學生個性的培養,有效推動了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3 結語
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著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學生,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要求我們必須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努力把握現代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要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培養時代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國建.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分子通報,2007(1):62-65.
[2] 張鐳.高分子化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2,18(3):202-203.
[3] 徐孝旭.高分子化學的教學改革研究[J],遼寧絲綢,2008(2):38,16.
[4] 王國建.對高分子化學課程中若干難點的教學體會[J].高分子通報,2006,(8):88-92.
[5] 潘祖仁.高分子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