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主要對體育課的教學節奏問題進行主要分析,指出體育課的教學節奏是由運動負荷和運動密度兩方面的因素構成;闡明了影響體育教學節奏的因素;論述了結合教學特點和規律,合理安排教學節奏的重要性。
關鍵詞:體育 特點 節奏
中圖分類號:G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86-01
在體育課的教學中,無論是某個練習項目,還是整個課的教學過程,都具有一定的節奏。節奏在體育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掌握好體育課的節奏,有利于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 體育課的教學節奏內涵
體育課的教學節奏是由運動負荷和運動密度兩方面的因素構成。一方面是教學速度的快慢及課堂教學的節奏,另一方面包括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它們在教學中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構成了體育課的節奏。不同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是體育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運動負荷
運動負荷又稱生理負荷,是指學生在做練習時所承受的生理負荷。它反映了在練習過程中,學生身體生理機能的一系列變化。運動負荷含量和強度,練習量是由練習的次數、時間的多少、距離的長短來決定的。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練習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機體的緊張程度。
1.2 運動密度
體育課的密度分為綜合密度和運動密度兩種。綜合密度指一節課中多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之和與實際課的總時間的比例。運動密度又稱練習密度,是指一節課中,練習時間與實際上課的總時間的比例。
2 影響體育教學節奏的因素
2.1 教師的教學藝術對教學節奏的影響
教學藝術表現在動作示范,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調控等手段,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越高,對學生的感染力就越強,就越能在教學中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又使教學具有了審美價值。就越能形成適宜的教學節奏,反之則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產生不良的教學節奏和消極作用,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
2.2 課堂的心理氣氛對教學節奏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彼此配合默契,增強親近感與情緒共鳴,形成良好的集體心理氣氛,能使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展現教師的教學才能,還可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反應靈敏,思維活躍,主動、自覺地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富于想象力和自制力,從而為形成適宜的教學節奏創造條件。
2.3 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教學節奏的影響
在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影響教學節奏與教學質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積極情感,激發起練習欲望,從而使他們自覺自愿、興趣盎然、主動活潑地學習,就能使適宜的教學節奏得以形成。
3 結合教學特點和規律,合理安排教學節奏
體育課是由若干規定項目按一定結構組合起來的,無論是其中某個項目練習的本身,還是整個課的教學過程,都有一定的節奏。
3.1 結合學生心理特征有效地控制教學節奏
一般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容易興奮和情緒沖動,對于學習的新知識和動作技術比較感興趣,但隨著運動量的增加,反復練習次數的增多,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開始分散和下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好節奏,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就會下降,甚至產生反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注重教學手段方法的時候,還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安排一些適宜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材。在練習中保持一定的負荷和密度,做到有緊有松,有長有短,有強有弱,注意節奏的跳躍變化,中間選擇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戲來調節教學節奏。
3.2 課堂教學的生理負荷要科學合理
教師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兼顧課的內容、類型和學生的身體狀況,設計出不同的生理負荷、心理負荷曲線軌跡,一般曲線的變化為:前峰型、后峰型,雙峰型。無論是哪一種“型”的變化,教師都要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估計,這對掌握學生的練習節奏十分重要,從課的整體看,練習密度應安排在30%-40%的范圍內,一般說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的練習密度應分別為最大、中等、較大或最大。準備部分練習密度的加大利于身體機能提高,盡快進入工作狀態,為本次課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同時也可防止運動損傷,基本部分是學習的主要部分,但由于教師講解示范,糾正錯誤及處理突發事件等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再由于受場地、器械的限制練習次數也相對減少,進入結束部分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小負荷的“動”中求得機體的恢復,組織好放松練習。
3.3 結合課的教材特點,合理安排教學節奏
有些體育教材有運動量大、密度強的項目,教師在安排教學步驟和使用教學手段時,要考慮到量和度的問題,節奏緊的可用緩沖間歇來調節。有些運動項目量不大,節奏不緊,教師在安排教學時要加大練習的強度和密度。
3.4 結合課的結構時間特點,有效安排教學節奏
一般體育課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問分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使階段的內容充實,節奏緊湊,不浪費時間,整體節奏比例合理,協調連貫。尤其基本部分安排學生練習次數、練習強度和休息時間要科學化。
3.5 根據學生“反饋”調節教學節奏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要進行全面反復的觀察,可以從他們的面部顏色、精神狀況、體力狀況和出汗情況來及時調節教學節奏。此外還可以通過詢問的方式,直接了解學生的身體變化情況。對于學生反映的問題,教師決不能麻木不仁,尤其是教學節奏過緊,導致運動負荷過大,密度過強,學生畏懼厭學時,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巧,在安排練習時,要循序漸進。教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完整講解、漂亮示范、周密組織、巧妙布置、精確安排,才能使學生有緊有張、輕松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