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幼兒為主導的教育,是應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但現階段幼兒園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違反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傾向 小學化的危害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71-01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非常圣神的教育,它主要的教育對象是3~6歲幼兒。幼兒象剛剛破土而出的小芽芽,他們嬌嫩,弱小,他們需要老師付出極大的愛心,耐心來呵護他們,他們需要老師用甘甜的露水來澆灌他們。但就筆者自己的調查發現,自己所在地區的幼兒園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
1 現在幼兒園教育的現狀
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幼兒園教育教學呈小學化模式。一間教室里擺放的是黑板,粉筆,桌椅板凳,一位老師在前面講,眾多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坐在小椅子上,小手背后,跟著老師學習黑板上的知識。
幼兒園開設的課程是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包括算術,寫字,拼音,英語等。每天留一定數量的家庭作業,包括書寫,背誦,考試等方面。我曾見過這樣一份家庭作業。1書寫數字10—15,每個一行2拼音g k h每個三行3背誦古詩《望廬山瀑布》《尋隱者不遇》《山行》4 口算 3+4= 5+3= 2+6= 8-4= 9-3= 5請家長出十道十以內的加減法算術題。這僅是一天晚上的作業,這些應該小學生完成的作業,卻讓幼兒園的孩子完成。我曾聽到一位家長這樣抱怨過,“我感覺現在女兒上幼兒園太不容易了,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書包寫作業,而且其中許多作業是家長配合完成的,還有一些是直接留給家長的。幼兒園每個月底要進行一次考試,考的不好的幼兒,家長在放學后會被留下來與老師進行溝通,談話內容是讓我們在家督促孩子,輔導孩子學習,我們家長的壓力太大了。”
2 如何造成這種小學化教育
2.1 師資的缺乏
由于現在大部分幼兒園是私立幼兒園,民辦幼兒園,他們為了節省開支聘請了一些沒有幼教資質的人來擔任教師,使應有的以游戲性為主教學教育活動變成了小學生學習的課堂。還有部分幼兒園是小學的附屬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是由小學老師擔任,小學老師缺乏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按照教育小學生的方法來教育幼兒,把幼兒看成了小學生,將幼兒教育轉化成為了小學教育,使幼兒園變成了小學課堂,缺少了娛樂性,游戲性。
2.2 園長的功利性
大部分私立幼兒園的園長自身沒有幼兒教育這方面的經驗,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物質利益。他們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來制定他們的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他們制定出來的教育內容往往在短期內能夠見到效果,但是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符合幼兒自身發展的規律。他們開設各種討巧的課程,讓幼兒在短期內學會一些看似高難度的知識,讓幼兒在家長和同學之間展示,迫使幼兒拔苗助長,在短期內效果很好,但影響此類幼兒今后自身的發展。如學習50以內加減法,漢語拼音,英語對話等。
2.3 家長相互攀比
現在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小天才,小神童,做任何事都要比別人家孩子高一等,學的知識也要更多。見到同事的孩子總是習慣性的讓兩個孩子比試一下高低,看誰背的古詩多,看誰得算術題做的難。家長在幼兒學習之余還希望孩子能夠多才多藝,于是報圍棋班,舞蹈班,跆拳道班,鋼琴班,美術班,古箏班,聲樂班,泥點點班等,家長之間比賽似的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好像自家孩子學的知識少點,自己就沒面子,自己的孩子就不如別人。更有甚者認為,現在在幼兒階段必須要打好基礎,以后上一流的小學,才能考上一流的中學,最后上一流的大學,畢業后就能找到一份風光的工作,這些都必須從小抓起。這些意識逐漸形成壓力,使他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幼兒教育。家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讓孩子盡早的學習各種知識,所以他們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能不能學到知識是評價一所幼兒園好壞的唯一標準。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心態,開設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來滿足家長的需求,讓家長心甘情愿的多掏錢報特長班。
2.4 教育方法的缺失
幼兒園園長為了使教師努力的教育教學,讓幼兒努力的學習,讓家長積極的配合,制定了考試制度,甚至幼兒的考核成績和教師的工資掛鉤。在這種制度下,教師不再用游戲的方式來啟發幼兒,不再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不再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有用最快捷的方法——填鴨式教學法,讓幼兒在短時間內學會了很多的知識。
3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小孩子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陳鶴琴)。幼兒在幼兒園階段主要獲取知識經驗的方法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增長知識,在游戲中積累經驗。幼兒在幼兒園應該學什么?要學做人,學自信,學能力,學自理,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要學會學習。3~6歲幼兒是探索知識,探索經驗的時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讓幼兒喜歡上游戲,愛上游戲。游戲不僅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游戲還能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游戲能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儲備各種知識經驗和智力潛能。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與幼兒在游戲中的感官經驗聯系在一起,幼兒在游戲中雙手的協調合作能力能充分開發大腦中的左右腦細胞。
現在幼兒過早的學習小學知識違背了幼兒的自身發展規律。有調查顯示,過早的學習小學知識,在孩子剛剛入小學時,孩子學起來很輕松,成績也很好,可是一旦學習新的知識,弱點馬上暴露出來,孩子不會學習,接受不了小學化的教育,學習起來吃力,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幼兒會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壓力,從而產生厭學心理。人一生要經歷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終身的學習,如果從小學開始就產生厭學心理,那今后的學習之路該如何度過呢?
幼兒園是幼兒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養成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地方,是積累各方面經驗的地方,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是孩子尋找快樂的地方,不要讓壓力過早,過重的壓在孩子身上。讓我們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共同關注幼兒的教育問題,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
參考文獻
[1]白央.淺談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2(12):137.
[2]金光發,趙敏.農村幼兒教育多樣化辦學形式的利于弊:以云南省騰沖縣農村為例[J].學前教育研究,2011(9).
[3]孫麗麗.幼兒教育對兒童生活的背離與回歸[J].學前教育學,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