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文冠果根系分布及生長調查分析表明:文冠果根深、根系發達、根幅大,保水力強,耐旱、耐寒,但耐澇能力比較差。
關鍵詞:文冠果 根系分布 生長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Q9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141-01
文冠果俗稱木瓜,無患子科文冠果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適應性強,結果早、受益期長;抗寒性強,耐干旱瘠薄,適宜西北干旱山區和河灘沙地栽植,同時也是庭院綠化的好樹種。為了克服引進苗木因根系損傷導致生長不良、成活率不高等問題,現就文冠果在定西市巉口林場的生長規律及其環境的適應性,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規模化的建立育苗基地和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調查區概況
定西市巉口林業試驗場地處安定區巉口鎮,南距定西市23km,該區屬黃土高原北部干旱半干旱區。土壤屬灰鈣土類,有機質含量很少,土壤貧瘠,氣溫日較差,在14~19℃之間,平均無霜期152d,≥10℃的積溫2124℃,穩定期121d,平均日照時數為2052.7h,年平均降水量386.3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多以暴雨的形式降落,春季降雨量少,沙塵天氣頻繁,年平均相對溫度72%,干燥度1.9。
2 研究內容及方法
2.1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在距離樹種每50cm取樣方6個,樣方長100cm,寬20cm。每個樣方至地面20cm分為一層,共五個層次。以樣方分層取土并篩選出全部根系,按根系直徑(D)0~1mm,1~2mm,2~5mm和5~20mm分為四個級別。將各級根系沖洗,容量法量出體積(V),利用公式L=4V/(3.14×D)求出根長(L),最后將根系烘干沉稱重。
2.2 生長規律調查
依據不同的土地類型及不同年齡分定值和移栽苗設置樣方四個,按樣方大小隨機抽取樣株15~50株,用鋼卷尺測定樣株高,冠幅及高生長量、側枝生長量,用游標卡尺和生長錐測
定胸經或地經及經生長量和生長年齡,求出各因子的平均值。同時定株定時觀測記錄各個物候期,主要物候期有頂芽萌動,展葉,生長及封頂等。
2.3 生長環境因子調查
調查文冠果生長期各月及年平均氣溫的變化,不同土地類型及土壤水分的變化。
3 結果分析
3.1 文冠果根系分布特征
文冠果根系較深,主要分布在1m左右的圖層中,主根1m以上,最深2.5m,側根發達,根幅在30cm以上,較大的側根20條。毛細根較多,且著生大量的菌根,這對根的生長及養分吸收具有一定的作用。
3.1.1 水平分布特征
文冠果水平根系分布范圍可達5cm左右,其根系干重和長度分別占調查總量的60%和56%。從文冠果根系水平分布的規律,可看到根系分布范圍大致預期樹冠相近似,由此可確定造林密度、株行距以2m×2m為宜。
3.1.2 垂直分布特征
在調查的100cm土層范圍內,文冠果根系分布從上到下依次迅速減小。在土壤表層(0~20cm),根系分布最多,60~100cm層次中,根量明顯減少。可見文冠果根系發達,吸收系統直接影響生長發育,保持潮濕狀態又是形成新根的重要因素,實現土壤層次水分的永續利用,漸少根系爭水爭肥的矛盾[3]。
3.2 文冠果根系生長及適應性。
3.2.1 幼根的萌發和生長特征:
3月上旬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根系出于休眠狀態,3月10日后,氣溫劇增,部分幼根側面萌發0.5cm左右,40d左右根系開始活動,到4月中旬幼根增長13cm,平均日增長6mm,形成多條側根,隨著幼根生長,根毛區不斷增大,如有一條新發幼根長12cm,側根20條,最長側根8.5cm,整個新發根系有根毛,不同土層的生長量不同,可看出土層內幼根的生長動態。
3.2.3 移植文冠果生長變化
移植是文冠果造林成活的關鍵環節,它影響著文冠果的成活及生長發育狀。文冠果在移植過程中,由于根系嫩、機械損傷,大量的毛細根在當年很難增生恢復,表現為當年生長量明顯減緩。第二年,毛細根開始大量增生恢復,生長量迅速增大,預計第三年可完全達到原地文冠果生長速度。此外,從文冠果的季節生長規律看,高生長期較短,莖生長期長,定植移栽的文冠果由于增生恢復的時間不同,從而表現出對當年移栽苗的高生長影響較大,徑生長影響較小。
3.3 影響文冠果生長的環境因子
3.3.1 氣溫
文冠果進入速生期后,生長相對穩定,文冠果是北方地區的鄉土樹種在生長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適應性,其中一定的低溫較長的照和比較干旱的環境是文冠果發育的必要的條件。文冠果樹也特別耐寒,在-41℃上能安全過冬。
3.3.2 光照
文冠果是溫帶喜光樹種,充足的光照條件有利于其生長發育。在全日照時數2341.2~3168.1h,全年日照百分率為53%~72%。均能正常生長。因此,文冠果也是抗旱造林的首選樹種。
3.3.3 水分
文冠果適應性極強,在大面積發展下具備澆水條件的山區,秋節栽植。無須澆水成活率也能高達90%以上,春季土壤解凍深度到30cm即可栽植。
4 結語
1)文冠果根系分布深而廣,一年生苗木,主根長度可達1m以上,根幅在30cm以上,較大的側根約有20條且多分布在0~30cm的土層內。造林時,苗木根系保留23~25cm。窩根和覆土較厚時,新根少,造林成活率低,造林時根系舒展,覆土適宜,根際踩實的林地,新根少。成活率高,地上部分生長正常。
2)文冠果根系的生長隨著樹齡的增長而增長,十年生植株有一個龐大的根系,深達2.4m以上,根幅2m左右,根系主要分布為20~140cm之內。這種變化反映了文冠果的生物性及其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的能力。造林時苗木根系保留23~25cm.窩根和覆土較厚時新根少,造林成活率低,造林時根系舒展,覆土適宜,根系踩實的林地,新跟多成活率高,地上部分生長正常。
3)文冠果有很強的適應性,對氣候、土壤條件要求不高,排木不良的低溫地和重鹽堿地不利于文冠果生長,充足的光照,比較干旱的環境有利于文冠果的快速生長。
參考文獻
[1] 藍俊吉.定西干旱山區退耕還林優良樹種文冠果旱地壯苗培育技術[J].甘肅林業,2007(6)35-37.
[2] 張建東,賀全林.文冠果育苗及造林技術[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3):19-20.
[3] 劉江,劉秀,李秀華,等.文冠果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