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村時有雷電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物損失的事故發生,為此需要討論農村雷電災害的防范措施。本文分析了雷電災害的成因,并從思想認識、科普宣傳、防雷設施、建設投入、監測預警等幾個角度提出了具體建議,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農村防雷 雷電災害 防范措施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P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b)-0241-01
1 農村雷電災害成因
1.1 農民防雷意識淡薄,防雷知識缺乏
在我國農村,農民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缺乏科學文知識,在面對雷電災害時防雷意識淡薄。很多老百姓,還保留著傳統的封建思想,認為雷電災害是雷公發威,是天神懲罰人。所以,許多老百姓認為遭受天譴是難以直接對抗和避免的,往往采取消極放任的態度。防雷知識缺乏,遇到雷雨天氣反而繼續在田間勞作,要么就要獨立茅棚、亭子、大樹、瓜棚等最危險的場所避雨,極其容易發生雷電傷人的事故。
1.2 防雷減災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
在農村防雷管理工作落花,管理人員也沒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假設農村的建筑物都裝備有完善合格的防雷裝置和設施,雷電災害是能夠降低發生的機會。最近數年,隨著新農村的發展,許多新建建筑物完成,但是其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竣工驗收和跟蹤檢測,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旦這些新建建筑物沒有進行防雷安全檢測,將在不久的將來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由于農村地域寬廣、建(構)筑物分散、經濟較落后等原因,管理人員意識又淡薄,防雷工作沒能抓緊抓牢,沒有很好的落實到位。
1.3 防雷設施嚴重滯后和不足
防雷裝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勢必造成雷電災難。經突擊檢測,很多農村采用的防雷裝置合格率很低。要么,很多建筑或裝備設施,都存在不裝防感應雷裝置的問題。偶有些裝備了防雷設施的,但缺乏保養和維護,出現長期銹蝕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其功能。為了節省資金,農村民房絕大多數都是自建或小型私營企業建房,并非正規設計和標準化施工完成的,缺乏相應的技術評價和質量檢測,安全隱患嚴重。農村不少農民在屋頂上安裝鐵皮水箱、太陽能熱水器、架設電視接收天線等,由于沒有有效的防雷措施極易引雷入室造成設施及人員傷亡。電力線路、電話線路、電視天線等架設不規范,由于線路長,裸露架空,又無雷電防護措施,是雷電感應的主要通道。
1.4 農村雷電預警信息發布不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氣象部門一般都能夠提前一定的時間尺度預測雷暴發生情況。對農村雷電的預報預警應擺在重要位置,但現實中仍然存在氣象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渠道不暢、氣象科普宣傳不夠等一些突出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很多地方偏僻的地方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外獲取有效媒體的雷電預警信息不暢,極易遭受雷電事故。
2 農村雷電災害防范措施
2.1 從思想上提高認識
我國是雷電災害頻發地區,每年近萬次的雷電災難發生,造成幾千人的人員傷亡。據統計,因雷電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幾十億到上百億人民幣。防雷減災工作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大局有充分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其巨大危害。高度重視防雷安全工作,嚴格落實各項防雷要求,采取科學防雷措施,杜絕雷擊災害事故的發生,減少和避免因雷擊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2 加強農村防雷科普知識宣傳及防雷對策
鑒于農民文化整體水平較低,不能用有效的知識和方法來自身防護,防雷知識就要宣傳進入農村,尤其在偏遠山區。由于這類地區農村交通、通信不發達,農民接受教育的條件有限,需要做很艱巨的防雷宣傳和教育普及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曾表示,要爭取使科普知識更加通俗化,讓公眾能讀懂、能聽懂氣象科普知識。據此,氣象部門的科普宣傳需要更加努力,讓老百姓真正懂得保護自身。
2.3 安裝防雷設施
農村住房一般都是以蓋二層或三層磚混結構,雖房屋較矮,但農村地域較大,農村房屋處于空曠地帶,或者是地勢較高的山頭等地方,及其容易遭受雷擊。因此,在農村建房要求其能安裝避雷裝置以防御雷擊。目前農村建筑物使用的防雷裝置,主要分為避雷針和避雷帶兩種。避雷針一般采用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材料規格:針長1m以下,圓鋼直徑要達到12mm,鋼管直徑要達到20mm;針長1~2m,圓鋼直徑要達到16mm,鋼管直徑要達到25mm。單支避雷針的保護半徑為避雷針高度的1.5倍。
2.4 加大對農村防雷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農村在防雷減災方面,村民一般選擇地勢較高的坡地建設房屋,這些地方往往是雷電頻發的地方;建筑不完全符合國家防雷規范的標準。房屋相應的防雷設施建設跟不上。絕大部分房屋未安裝防雷裝置。在房屋內部,到處是橫七豎八、亂拉亂扯的電源線、電話線和電視線,一旦雷電直接擊中或感應到雷電流,高電壓的電流、磁場將順著線路涌進室內。在農村,相應可以推廣各種投資小、見效快、性能好的防雷裝置和技術方法。還可以向地方政府爭取資金,加快雷電監測網建設。
2.5 做好雷電災害的監測預報
農村基層職能機構要建立預警預案。采取快速、及時、高效的應對災害措施。為此,需建立具有綜合會商決策功能的現代化危機管理決策體系。還要發揮智囊部門的危機預警作用,為危機決策提供信息。提高政府機構具體應對各種突發性安全事件的應急平臺。各級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要建立和完善雷電災害監測網絡和預警信息系統,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3 結語
農村防雷減災工作必須遵循“安全要首位,預防要第一,教育要先行”的原則。根據雷擊風險評估結果確定必要的防護等級,按現行防雷技術標準設計、建設直擊雷防護裝置;做好人員的教育,懂得防雷常識,加大投入,等等這一系列的措施需要廣大社會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葉愛華.棗莊農村雷電防護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398.
[2]曹興鋒,安學銀,于艷敏.大監自動氣象站一次雷擊故障的分析與排除[J].山東氣象,2009,29(3).
[3]徐全倉.一次雷擊事故調查分析[J].陜西氣象,20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