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西方國家宣稱已將碳關稅計劃提進日程,征收碳關稅的可能性加大,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出口貿易面臨新挑戰。基于國際經濟環境和中國國情,分析碳關稅的征收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提出中國積極應對碳關稅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碳關稅;進出口貿易;碳排放;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018-02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工業化過程的逐步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但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開采與短缺,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等氣候變化,這都將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威脅。社會各界相繼開始提出保護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觀念和低碳生活概念產生并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認同。國際社會先后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來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改善氣候環境。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最早提出了對未遵守《京都議定書》或沒有承擔減排義務國家的產品采取邊境稅收調節措施,碳關稅的說法由此而來。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2009年6月底,美國眾議院通過的一項征收進口產品“邊界調節稅”法案,實質就是從2020年起開始實施“碳關稅”——對進口的排放密集型產品,如鋁、鋼鐵、水泥和一些化工產品,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而在2012年5月18日,法國新任工業復興部長蒙蒂伯格提出將重啟薩科齊政府曾提出的在歐盟邊境征收碳關稅的計劃,并宣稱該計劃已在歐委會的議事日程中,這又將碳關稅計劃置于風口浪尖上。碳關稅的本質是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征收“碳關稅”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將嚴重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碳關稅貿易保護壁壘。
一、發達國家提出碳關稅的原因分析
發達國家碳排放量和人均單位碳排放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長期以來不斷受到國際社會的不滿和譴責。《京都議定書》中強調全球每個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都有共同責任,但這些責任又有差別:發達國家要受到更強約束力的制約,同時還要提供資金和技術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這些政策都給美國等發達國家帶來巨大壓力。他們認為減排措施一旦實施,必然會使本國國內產品的成本走高,引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削弱。近年來備受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歐美等發達國家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提出征收碳關稅,從而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一直保持的低成本優勢,設置進入壁壘,保護本國產品不受進入本國市場的外來同類商品招致的損害,進而壓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繼續實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這樣就人為地為本國商品制造提供貿易保護傘,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推動本國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二、碳關稅計劃對中國對外貿易產生的重大影響
單從碳關稅自身出發,客觀來說,它具有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全球氣候的作用,合理利用還可以促使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和生產技術的革新。然而,碳關稅的本質決定其作為新型的非關稅貿易保護壁壘,所造成經濟危害將遠遠超出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尤其對于中國等發展國家而言,其出口商品貿易結構決定了一旦歐美各國全面實施碳關稅計劃,出口將面臨巨大打擊,而出口又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整個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水平的提高。碳關稅將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外貿易條件將極其不利于出口
1.產品成本大幅提高。碳關稅的征收給中國出口產品所帶來的碳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進和環境變化而不斷增加,給企業和出口貿易帶來巨大壓力。
2.國際市場不斷縮小。一個國家開始征收碳關稅,勢必會引發多國跟隨其腳步,碳關稅全面實施后中國將不斷損失工業產業的原有市場,對企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帶來危機。
3.對外貿易量急劇下降。各國開征“碳關稅”將使中國不斷喪失國際市場上傳統的成本優勢,競爭力不斷削弱,貿易成交額下跌。
(二)國內出口型企業發展困難,危機四伏
1.產品生產和出口銷售成本增加,企業發展步履維艱。碳關稅計劃一旦成為現實,多數企業因資金不足、技術欠缺等方面的制約,無法滿足碳排放量的要求,企業狀況急劇惡化,如若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企業就將面臨停產和倒閉風險。
2.碳關稅不僅影響到高碳產業的發展,還會給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造成阻礙。中國產業發展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迅速調整和優化來適應經濟形勢的變更,一旦碳關稅開始征收,勢必破壞到中國產業鏈而造成產業缺陷,給國內整體產業的發展帶來危害。
(三)國際貿易摩擦日漸增多,國際貿易環境動蕩不安
征收碳關稅的實現將成為非關稅貿易壁壘不斷設立和付諸實施的一個典范和突破口。發達國家爭相效仿征收碳關稅,嘗到甜頭后就不會輕易放棄大好機會,未來將會出現更多打著環保等幌子的不合理的貿易壁壘來維護自身利益。同時,發展中國家也有可能采取多種報復性貿易壁壘來回應和反擊,進而助長了貿易保護主義氣焰,最終國際貿易格局將失控,國際貿易環境混亂不堪,沒有一個國家將會獨善其身。
三、中國應對國際碳關稅的措施
如今,發達國家的碳關稅計劃正在不斷籌劃之中,一旦開始實施,中國經濟勢必會受到劇烈沖擊。所以中國決不能讓襲擊一直處于不利的被動地位,任其肆意發展,要積極主動地制定策略來應對緊張局勢。
1.制定完備宏觀經濟政策并采取多項手段積極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不斷提高第一、二產業生產和制造的技術水平,同時加大對服務業投資和鼓勵力度。加大新型能源利用的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引導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低碳環保生產,為轉變企業發展模式和綠色產業的崛起提供資金和鼓勵,同時還要限制和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實現全面優化。逐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來服務業和新型產業的壯大與進步。
2.國內產業結構合理優化將推動對外出口貿易結構能的調整。不斷促進出口貿易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導到高技術含量,高資本密集度產品為主導的產品結構的轉變,有利于提高“中國制造”的國際地位,擺脫“MADE IN CHINA”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反傾銷等信譽危機,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產品國際市場地位提升,出口貿易將得到高額經濟利益回報。發展中國家由于綜合力量的壯大將會爭取到更多話語權,進而實現全球經濟政治多元化。
3.不斷刺激國內消費,完善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從而擴大內需,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降低對出口貿易的高度依賴度。中國一直以來是以外需來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中國自身所擁有的16億人口的巨大內需還未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如今中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國內具有別國無可比擬的無限需求潛力,應把握好國內這個大市場,降低過度依賴出口貿易可能引起的經濟和政治風險,提高國內人民生活水平,保證國家的獨立與安全。
4.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提高應對國際風險的能力。未來的低碳時代要求企業實現生產經營方式的轉型與升級,重視科研和技術創新,逐步實現企業自主創新,減少對國外核心技術的依賴度。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管理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國際品牌。自主地掌握企業發展命脈,在國際市場上立足腳跟,不斷做強做大。
5.在國際上加強與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聯系,共同制定反碳關稅等貿易保護壁壘的政策措施。反碳關稅力量的壯大,勢必會影響到歐美國家貿易保護計劃的推行與實施。發展中國家可以結成聯盟通過對其施加壓力和發表聯合公告等來遏制發達國家以壓制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和損害發展中國家人民利益來換取自身經濟利益和維護霸主地位的企圖。中國要與發展中國家一道利用有關國際貿易準則,共同反對歐美國家征收碳關稅來保護其自身利益的企圖,捍衛我們的合法權益。
6.積極爭取在開發利用新能源,降低產業能耗和污染等方面的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積極研發節能環保新技術,大力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全球環境改善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何代欣.碳關稅:機制困境、政治糾葛與經濟悖論[J].中國行政管理,2010,(10).
[2] 孔享,楊玲.淺析綠色貿易壁壘與全球生態環境保護[J].世界地理研究,2010,(3).
[3] 姚益龍.試論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脆弱性及其優化對策[J].世界經濟文匯,1990,(2).
[4] 黃文旭.碳關稅的合法性分析——以WTO為視角[J].時代法學,2010,(6).
[5] 鄭曉松.世界低碳經濟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財政,2009,(16).
[6]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國際制度:中國熱點議題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劉嬌嬌]
收稿日期:2012-04-10
作者簡介:張建云(1991-),女,河南鄧州人,本科,從事企業跨國經營、進出口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