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微觀經濟主體對高級人才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和中國目前僵化的人才管理體制的矛盾也日漸凸顯,極大的阻礙了中國體制改革的進程。從高級人才配置的現狀入手,用理論和實證的方法,從制度經濟學角度分析目前中國高級人才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制度改革的和構建高級人才服務外包市場的建議。
關鍵詞:高級人才;優化配置;制度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106-03
一、相關概念和理論闡述
(一)高級人才的概念界定
高級人才是人才的精華部分,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和決定性資源[1]。一般認為,高層次人才在人才結構中居于頂端的位置,擁有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技能,處于各專業的前沿,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力,在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和文化領域中,以其創造性勞動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人[2]。本文所指的高層次人才,是指在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有較深造詣和較高威望,在重要崗位上工作,能承擔重要任務而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發揮較大作用的人才。
(二)相關文獻綜述
1.交易費用理論。科斯(Coase)在1937年發表的《企業的性質》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認為,市場中存在著交易費用。當企業依賴外部服務商時,則把市場合約作為治理結構形式;當依賴內部員工時,則把組織等級制度作為治理結構的形式;當獲得投入的質量相同時,企業將選擇總的交易成本最小的治理結構。所以,當企業長期擁有高級人才的成本很高時,市場治理結構能夠更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通過市場機制,非永久的引進高層次人才是更有效率的選擇。
2.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人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可定義為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健康狀況的總和。關于中國的人力資本配置制度,鄭偉(2004)提出中國的人力資本配置制度應主要從配置的政策法規、市場配置制度、配置的價值觀念等基本制度安排入手,進行相應的創新,進而推動整個人力資本配置制度的發展[3]。宋曉梅(2006)認為中國的經營者選拔制度以行政任命制為主,激勵制度不健全,約束制度內部沒有形成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外部市場約束機制也存在問題[4]。提出了對改革經營者選拔制度、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實現經營者市場配置制度的創新。
二、中國高級人才配置現狀
高級人才理應憑借其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出色的創新能力在各個領域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但是由于體制等原因,許多高級人才并沒有發揮出他們全部的知識才干。20世紀末的經濟體制改革在打破壟斷,構建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方面已經卓有成效,但是在人力資本配置,尤其是高級人才的配置方面,壟斷的堅冰仍然存在著。體制原因導致中國的高級人才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一些高級人才的專業素質出現下滑。為了規避市場風險,更多的高級人才傾向于一種體制內的工作,如政府機關、高校、大型國有企業等,由于缺少有效的市場競爭和激勵措施,使一些高級人才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導致人才質量的下滑。第二,市場配置機制的不健全導致高級人才流動存在障礙。經濟學家認為,任何要素只有在流動起來后,才能在生產中得到最佳利用,并實現利潤最大化[5]。目前中國人才處于計劃和市場的雙重機制的配置下,制度的不健全人為地阻礙了人才的自由流動,把人束縛在某一地區,使人才難以按市場經濟的需求流動起來,阻礙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
三、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發投入產出的實證研究
由于許多高級人才都處于研發領域,所以本文選取了G8國家和臨近的韓國在研發(RD)領域投入產出現狀與中國作比較分析,運用DEA方法和DEAP2.1軟件,試圖反映中國目前RD的人員投入和產出在國際上的水平,進一步論證中國高級人才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指標的選取
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和一致性,本文選取了1個投入指標和3個產出指標。研發投入指標上,本文選擇了科研人員全時當量這個個指標。研發產出指標上,本文選用了專利數量、高質量科技論文數和高技術產品出口額以作為研發活動的四大產出指標。
(二)研發的總效率評價
總效率也稱綜合效率或規模技術效率(crste),當某被考察各決策單元的總效率值為1時,稱為有效。當被考察單元同時達到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時,則為規模技術有效,crste由B2C模型來測度。由于一些國家近幾年的數據有缺失,所以本文使用了最近的2007年的數據來分析投入產出效率。表1為2007年G8國家以及中國、韓國在研發方面投入產出的原始數據。 根據表1的內容,用DEAP2.1軟件中的B2C模型分析各國的數據,可以得出表2的結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國的綜合效率值為0.589,在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九,處于落后位置,并且離最優值1有一定差距,說明中國要在短時期提升研發效率是有難度的,必須要依靠長期的制度改革才能達到理想的效率值。另外中國的純技術效率值遠遠高于規模效率值,說明造成中國綜合效率偏低的原因是規模效率的低下,即人員投入未達到最佳值,而規模效率處于遞減狀態則說明了目前中國科研人員投入相對于產出過剩,存在人才閑置、人才流動不暢等現象。
將表2中的各類效率做成折線圖(如圖1所示),可以直觀的看出中國的科研人員研發投入產出效率較低的事實。
四、高級人才配置效率低下的制度經濟學分析
西方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通過界定一系列規則,規范人們的交易空間,具有減少交易費用、降低外部不確定性、提供激勵機制等作用[6]。
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滯后和產權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中國人力資本制度的落后。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經濟長時間處于由落后的農業國向先進的工業國趕超的階段,受到物質資本決定論的影響,人力資本被視為經濟增長的外生變量,人力資本的形成具有行政化、非市場化等特征,使人力資本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抑和限制。因此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必須將人力資本視為重要的經濟關系,發揮市場機制對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此外,產權制度不完善,導致了人力資本的配置、使用制度不盡合理。明晰人力資本產權,完善分配制度,有利于人力資本產權交易在規范的制度約束下進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本的增值功能,對于推進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優化高級人才配置的對策建議
(一)在中國高級人才配置領域引入制度創新
1.完善人力資本產權制度。對人力資本的所有者來說,只有保證了權利的對等性,人力資本所有者才能和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具有在市場交易中談判和討價還價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人力資本依附于物質資本的地位。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級人才是人才中的佼佼者,其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稀缺的生產要素,如果能明確這種要素的產權,有助于形成有效率的市場經濟結構,使高級人才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自由流動,打破高級人才被壟斷的局面,使這種生產要素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另外,政府要為人力資本產權制度的確立和實施制定完善的法律和保障制度,在外部環境上為人力資本產權制度的確立提供保障。
2.建設、完善人力資本市場配置制度。建立人力資本的產權制度,只是保證了人力資本的可交易性,但是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要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必須建立人力資本市場。目前中國規范的高級人才人力資本市場還很缺乏,因此,可以在保證人力資本產權制度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國的高級人才人力資本市場,摒棄計劃和行政手段,通過市場交易實現人力資本的合理配置。同時,政府應制定中長期規劃,加強調控職能,完善戶籍、人事等各項制度,為人力資本市場化配置提供平等、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二)建立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勞動者開始摒棄從一而終的擇業觀,加入到崇尚自由擇業的行列中來,在中國,順應著這種雇傭關系,普通的人才中介組織已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勞動力市場上。但是,針對于高級人才的服務外包市場還很短缺。
為了解決以上矛盾,可以嘗試建立中國的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該市場不同于一般的中介機構,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高層次的專業性人才,市場提供了一個讓高級服務的供給者和需求者相互交流、協商的一個平臺,讓高級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市場上自由的流動,并由市場決定其價值,有助于打破壟斷,深化經濟改革。除了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外,高級人才服務外包市場對用人企業也有如下好處:
1.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有利于解決中國高層次人才供需的矛盾。高級人才服務外包市場的出現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市場上日趨焦灼的矛盾,打破中國不利于人才流動的傳統體制,將人才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觀念植入人心,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共享,用柔性配置方式來代替原有的“終生制”制度,緩解供需矛盾。
2.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有助于彌補勞動力市場失靈。高級專業人才市場化以后,可能會遇到因為信息不對稱、供需雙方盲目尋訪造成的市場失靈的問題,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的產生,可以彌補政府調節的不足。
3.高級人才服務外包市場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并帶來高附加值。高級專業人才服務外包市場有助于企業快速、便捷地獲得其需要的高級專業人才,有效避免企業因為長期合約而帶來的高成本,低效率的情況。并以紐帶的作用促進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帶來高附加值。
參考文獻:
[1] 李星云.新形勢下中國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思考[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6).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4,(1):1.
[3] 鄭偉.人力資本配置及其制度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4):21-23.
[4] 宋曉梅.中國經營人力資本配置制度的發展及創新[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1):8-10.
[5] 張金麟.中國人力資本閑置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1,(5).
[6] 徐桂華,魏倩.制度經濟學三大流派的比較與評析[J].經濟經緯,2004,(6).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