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抵御西方“和平演變”、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的需要;是應對多元價值沖擊、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負效應、提升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堅定“四信”的需要;是形成科學的“三觀”、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要性;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271-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表現,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靈魂。黨中央要求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將直接決定著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而中國正經歷著由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世界范圍內的不同思想文化的沖擊,經歷著不同意識形態(tài)間的斗爭與激蕩,經歷著社會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快速發(fā)展。高等學校作為各種先進思想、文化潮流的集散地,各種文化思潮在此互相撞擊、互相交融、互相競爭、互相對話,直接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在這一嚴峻形勢下,如何提高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它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和核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基礎。這四個方面構成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內涵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豐富內容[2]。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就是要充分發(fā)揮高校的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育人的全過程。
在當前形勢下,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什么必要性呢?下面我試從三個方面來談有關認識:
1.從國際形勢來看,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是抵御西方“和平演變”、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的需要。資本主義從社會主義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過對它的顛覆和滲透活動。二戰(zhàn)結束以后,赤裸裸的暴力已經不行,西方國家便利用傳媒對社會主義國家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和平演變”,這是一場在政府主導下精心組織實施的,以廣播、電視、報刊為武器,以電波、圖像、文字為彈藥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3],從而導致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社會主義陣營由原來的15個變成5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由低潮進入到低谷。美國的布熱津斯基寫了《大潰敗——20世紀不戰(zhàn)而亡》,稱20世紀是社會主義誕生的日子,也是其滅亡的日子。但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經濟高速發(fā)展,取得的成就令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恐慌,不斷的制造“中國威脅論”等言論,不斷利用中國內部潛在的分裂因子和領海的爭議問題,破壞我們穩(wěn)定的大局。并把希望寄托在我們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利用美國之音、自由亞洲廣播電臺等向我們大肆渲染社會主義國家的“困難和危機”,利用文化手段鼓吹西方的“民主、人權和言論自由”,模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別,弱化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同,腐蝕人們的政治信念。青年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大學時期又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在當今大學生中存在的是非、善惡邊界模糊等情況,對其形成科學的價值觀是非常不利的。思想領域如果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必然會乘虛而入。為此,復雜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使大學生逐漸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念。
2.從當前中國發(fā)展的現實來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應對多元價值沖擊、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負效應、提升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堅定“四信”的需要。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生活方式深刻變化,中西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這種狀況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空前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沖擊,社會生活、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日趨多樣化。因此,不少人在價值信仰方面出現困惑,迷茫、空虛乃至盲從心理。在當今各種社會思潮的相互激蕩中,大學生容易被一些錯誤思潮所迷惑,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直接關系,他們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理解,不能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象,正確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另外,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處于不完善階段,出現不平等競爭等一些社會失范現象。而這些社會失范現象由于社會獎懲機制不力,失范者不能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就使人們看到講道德者不僅不能獲利,甚至還可能受到傷害,不道德的行徑不但無需付出沉重代價,反而能帶來巨大利益,這些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現實生活的殘酷性,也使一些大學生屈從于這類失范現象,部分大學生對“考試作弊”、“畢業(yè)論文抄襲”等行為表示“可以理解”,甚至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是非、善惡、對錯混淆、顛倒的情況屢有發(fā)生,阻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模糊甚至顛倒的情況,我們應該加強道德底線教育,并建立起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機制。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大認同,才能引領各種社會思潮,堅定大學生的“四信”,即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3.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形成科學的“三觀”、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北京一課題組于2009年在全國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在回收的635份有效問卷中,贊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的學生占67%。選擇“說不清” 的占24.3%,還有6.8%的學生選擇了“不同意”。61.2%的學生贊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27.2%的學生選擇“說不清”。在回答“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的了解程度”時,選擇“不清楚”的學生有19.4%。對考試作弊的態(tài)度上,48.5%的學生認為“可恥”,46.6%的學生認為“可以理解”[4]。從這些調查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談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希望精神有所寄托,獲得必需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一點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顯得尤為必要。大學生正處在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時期,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和紛繁多樣的各種思潮不斷沖擊著他們的思想,此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確立起積極的價值追求,獲得穩(wěn)定的精神支撐。實際上,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認同的過程就是個體通過實踐活動,逐漸將對象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并外化為行為的發(fā)展過程。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就是使大學生能夠從動態(tài)上給自己制定具體的行為準則,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自覺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知行統一。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大學生即使樹立了正確的觀念卻并不一定會去實踐的現象,即所謂的知行脫節(jié)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2] 張遠新,何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3] 楊林書,何菊仙.西方傳媒與蘇聯東歐劇變[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9).
[4] 田霞,王永芳.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調查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2).
On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n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College Students
YU Dong-mei
(Marxism Schoo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Carrying o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college stud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of resisting Western “peaceful evolution”and consolidating the ideological position of Marxism;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diverse value,cope with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of society; a need to form a scientific concept,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and become socialism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Key words: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necessity;college students[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