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新生兒產傷65例臨床分析
陳 芳
目的分析新生兒產傷的發生原因及預防、減少新生兒產傷發生率及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期發生的新生兒產傷65例臨床資料,并回顧性分析致傷原因。結果新生兒產傷最常見的是頭顱血腫,占41.5%,其次為顱內出血29.2%、軟組織損傷為10.8%、鎖骨骨折為7.7%。正常體重兒的產傷的發生率為1.44%,低體重兒為1.84%,巨大兒為5.36%,巨大兒的發生率最高,正常體重兒最低。結論產前綜合檢查,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增強助產士助產、手術能力,對于降低新生兒產傷發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新生兒;產傷;預防
新生兒產傷率能夠作為產科水平高低的特征性指標。根據相關文獻報道,新生兒產傷已成為誘發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新生兒比例的2%[1]。盡管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產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但新生兒產傷仍不斷發生,我國的新生兒產傷發生率約為0.7%~1.2%[2]。新生兒產傷容易引起父母家屬情緒極度緊張,嚴重的可導致相關并發癥及后遺癥,造成醫患糾紛,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減少新生兒產傷發生率意義重大[3]。本組研究收集我院近期發生的新生兒產傷臨床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新生兒病房收治的3822例新生兒中發生產傷65例,新生兒產傷發生率為1.7%。其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0.8±0.6d(0.7h~24h);平均體重3.4± 1.2kg(2.1kg~4.8kg),其中,低體量兒6例,巨大兒13例。
1.2方法對收集到的出現產傷的新生兒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探討發生產傷的高危因素,并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
1.3統計學處理所有統計均在Windows SPSS 17.0中完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的方式記錄,對各指標均數采用組間t檢驗;檢驗水平a=0.05。
2.1新生兒產傷的類型分析新生兒產傷最常見的頭顱血腫,占41.5%(27/65),其次為顱內出血29.2%(19/65)、軟組織損傷為10.8%(7/65)、鎖骨骨折為7.7%(5/65),具體見表1。

表1 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產傷的影響(n,%)
正常體重兒、低體重兒和巨大兒產傷的發生率為分別為3.5%、8.22%和12.18%,其中巨大兒產傷發生率最高,而正常體重新生兒產傷發生率明顯低于巨大兒及低體重兒,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2。

表2 新生兒體重對產傷發生率影響
新生兒產傷均是因自然分娩、手術助產過程中產生的意外傷害,由各種機械因素所導致,難產是產傷發生的基礎,助產方式不合理是導致產傷的重要原因[4]。剖宮產產傷發生率相對較低。有研究發現,出生體重大于4.5kg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痹等產傷發生率較體重<3.5kg患兒高45倍[5]。任春花等[6]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對在產前疑診為巨大兒的產婦行剖宮產結束妊娠,可以明顯地降低母嬰出現各種不良后果。多數新生兒產傷如軟組織、皮膚損傷、血腫等均預后較好;而鎖骨、顱骨骨折產傷新生兒大部分無需手術治療,可自然愈合。研究表明,新生兒骨折愈合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生兒骨折發生后,骨折部位具有一定的過度生長能力,且新生骨骼塑形力強,一般不會影響日后功能及生活。但嚴重內臟損傷、顱內出血及外周神經麻痹患兒,即使經積極治療仍可能出現后遺癥,甚至造成患兒終生殘疾,甚至病死。因此,臨床上應盡量防止出現產傷,切實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高度關注高危妊娠產婦,產前預計胎兒體重,從而選擇合適的分娩時機及方式。出生后的新生兒,應立即行全身體格檢查,若發現產傷,應及早進行對癥處理,盡量降低不良后果的發生率。隨著圍生期保健水平的提高及助產技術的發展,新生兒產傷發生率、致殘及致死率將更加顯著降低。
[1]趙亞杰.巨大兒的產前預測及對母兒健康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5):69-70.
[2]Zheng Lei, Shao Bin, RenYanLi, etc.Single saliva acid four already sugar ganglion nucleoside fat babies ischemic brain oxygen treatment 90 patients [J].Curr nerve disease journal,2008,(7):54-55.
[3]賈和慶.66產傷性新生兒鎖骨骨折 36例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5):26-28.
[4]甘峻檸,郭芳芳.產傷性新生兒鎖骨骨折相關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08,10(5):473-479.
[5]時亞平,劉江勤,潘迎潔.新生兒鎖骨骨折的護理評估及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06,22(1):34-35.
[6]任春花,欒加敏,翁慧君.經產婦巨大兒相關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3):252-254.
湖南省永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南永州 42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