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梅
(樂山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職業(yè)緊張現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嚴重的衛(wèi)生問題之一。調查顯示,職業(yè)緊張是各種心身疾病的危險因素,職業(yè)緊張增加了焦慮、抑郁等精神疾患發(fā)生的危險性。汶川5.12地震后,許多小學被毀,小學生人數急劇下降,富余出來的小學老師經培訓考核后要轉崗到幼兒園,充當幼兒教師。這對大多數轉崗老師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能不能適應新的崗位?如何更快地適應新的崗位?這都會給轉崗教師帶來一定的困擾和不安,導致職業(yè)緊張。研究采用職業(yè)緊張量表(OSI-R)、自我效能感量表對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和自我效能感狀況進行定量分析,分析職業(yè)應激源、緊張反應各個具體層面、反映應付策略對個體和組織緊張度的影響,同時分析職業(yè)緊張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為緩解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和轉崗幼兒教師的培訓提供實證依據。
被試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汶川及其周邊地區(qū)轉崗幼兒教師(女)為對象。共計104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共發(fā)放問卷104份,有效問卷102份,問卷有效率98%。
研究內容(1)人口統計學特征調查,包括年齡、學歷、教齡、職稱、子女、婚姻狀況和健康狀況。(2)職業(yè)緊張狀況,采用華西醫(yī)科大學王治明教授編制的 《職業(yè)緊張量表》(OSIR)[1],該量表包括職業(yè)任務(ORQ)、緊張反應(PSQ)和應對資源(PRQ),3項共14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5級記分,有些項目為反向計分。(3)自我效能感調查,采用Schwarzer等人編制《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有十個項目,全部為正向計分題,量表采用4點等級計分。
1.3 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所有統計均用SPSSfor Windows 16.0軟件統計包分析處理。數據為正態(tài)分布,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顯著性檢驗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回歸分析。
職業(yè)任務(ORQ)和緊張反應(PSQ)在年齡、子女、教齡、職稱、婚姻狀況和健康狀況等因素上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應對資源(PRQ)在年齡、教齡、職稱、學歷、和健康狀況等因素上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不同的學歷在職業(yè)任務(ORQ)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學/大專學歷在職業(yè)任務上得分高于中專以下學歷,并且大學/大專學歷在緊張反應上得分高于中專以下學歷,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已婚和有子女的應對資源得分高于無配偶和無子女的得分。應對資源在婚姻和有無子女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P<0.05)。 進一步的事后檢驗(LSD)發(fā)現,已婚在應對資源上的得分與未婚和離異的得分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教師職業(yè)緊張因素得分比較(x±s)

注:*p<0.05,**p<0.01
如表2所示,總體來說,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任務中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這兩項得分較高。與其他研究的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任務得分相比較[2]。緊張反應得分不高。應對資源得分較高。自我效能感得分也較高(總分40分)。

表2 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及自我效能感得分(x±s)
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任務的各因子不相關(P>0.05);自我效能感與緊張反應總分、心理、人際關系緊張呈顯著負相關(P<0.05),自我效能感與應對資源總分和娛樂休閑、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P<0.05),與理性處事呈極其顯著正相關(P<0.01),見表3。

表3 幼兒教師在職業(yè)緊張各因子得分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r)
為了解幼兒教師緊張反應(PSQ)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以業(yè)務緊張反應(VS)、心理緊張反應(PSY)、人際關系緊張反應(IS)和軀體緊張反應(PHS)為應變量,以職業(yè)任務(ORQ)、應對資源(PRQ)、職稱、學歷、年齡、工齡、婚姻、健康情況、子女、自我效能感共10個因子為自變量,在顯著性水平α=0.15時,做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ORQ、PRQ及一般情況對PSQ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由表4結果可知:應對資源是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應對資源為負值,表明對緊張反應具有緩解作用。職業(yè)任務、健康狀況和應對資源是軀體緊張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發(fā)現,年齡、子女、教齡、職稱、婚姻狀況和健康狀況等因素對職業(yè)任務(ORQ)和緊張反應(PSQ)影響不大(P>0.05)。年齡、教齡、職稱、學歷和健康狀況等因素對應對資源(PRQ)影響不大(P>0.05)。不同文化程度教師在職業(yè)任務、職業(yè)緊張反應評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與嚴英和陶志陽(2007)[2]調查發(fā)現,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對教師職業(yè)緊張產生影響的結果,基本一致。在年齡的影響作用上,可能是本次調查的被試年齡跨度并不大的緣故。而學歷高的轉崗幼兒教師一般比較年輕,在幼兒園是業(yè)務骨干,在工作中所承受的任務更重、任務沖突更多,承擔的責任更大。因而,容易產生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感。已婚和有子女的應對資源得分高于無配偶和無子女的得分。應對資源在婚姻和有無子女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P<0.05)。 進一步的事后檢驗(LSD)發(fā)現,已婚在應對資源上的得分與未婚和離異的得分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未婚和離異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可見,在緩解緊張狀態(tài)時,良好的社會支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調查顯示,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任務中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這兩項得分較高。說明,轉崗幼兒教師從小學教師到幼兒教師的角色轉換過程中,還存在工作性質不清、教學技能缺乏、教學方法不足等問題,但緊張反應得分不高。應對資源和自我效能感得分較高。可見,轉崗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較好,經過相應的培訓,能很好地適應新的工作和環(huán)境。
相關分析顯示,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任務的各因子不相關(P>0.05);自我效能感與緊張反應總分、心理、人際關系緊張呈顯著負相關(P<0.05)。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相信自己具有積極有效地影響兒童發(fā)展的教育能力,在工作中往往信心十足,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對教育工作與兒童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對兒童的影響力信心不足,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和煩惱,在工作中常常降低其做好工作的動機和努力程度,甚至會放棄努力,不能積極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分析認為轉崗幼兒教師在面臨全新的工作時,遇到的困難是一樣的,都感到任務不適和任務模糊。但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緩解緊張反應,這與以前的研究一致[3]。自我效能感還與應對資源總分和娛樂休閑、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P<0.05),與理性處事呈極其顯著正相關(P<0.01)。可見,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緊張狀況和緩解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提高轉崗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很好地緩解她們的緊張反應。具體做法:可以幫助轉崗教師盡快熟悉新工作,提高她們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技能,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并加強心理素質的培訓。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應對資源是轉崗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應對資源為負值,表明對緊張反應具有緩解作用。職業(yè)任務、健康狀況和應對資源是軀體緊張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見,擁有良好的應對資源對轉崗幼兒教師盡快進入新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應對資源包括娛樂休閑、自我保健、社會支持、理性處事。所以,我們應該了解轉崗幼兒教師的具體情況,幫助她們學會娛樂休閑、掌握自我保健知識、充分利用和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支持,提高理性處事的能力。
[1]徐長江.中學教師職業(yè)緊張狀況及其原因的調查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1998,5(6):120-121.
[2]嚴英,陶志陽.中小學教師職業(yè)緊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4(28):368-370.
[3]徐長江.教師職業(yè)緊張狀況及其原因的調查研究[J].人大復印資料(心理學),1999(1):71-74.
[4]俞國梁,曾盼盼.論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促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1):21-22.
[5]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5):567-572.
[6]仇明亮.職業(yè)緊張的研究現狀與方向.文學界(理論版),2011,3:23-26.
[7]朱湘竹,翁詩君,江俊康.幼兒教師職業(yè)緊張和緊張反應研究[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7,10:35-39.
[8]王治明,蘭亞佳,李健,等.教師職業(yè)緊張、緊張反應和個體應激資源研究[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0,16(3):129-131.
[9]陳明麗,許明.國外關于教師職業(yè)壓力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0(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