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堅 彭云波
2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分泌功能缺陷伴胰島素抵抗的疾病,該病患者常伴發多種并發癥,其中視網膜病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患者常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等癥狀,如果不加以治療將會進展到失明。關于糖尿病患者并發視網膜病變的具體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較公認的是糖尿病導致的微血管病變阻斷了視網膜供血。本實驗即致力于尋找2型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之間的關系,選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之間收治的伴有視網膜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現將實驗報告總結如下。
我院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之間收治伴視網膜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80例,所有患者根據1998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患者[1],且經過眼底鏡檢查均有一定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其他30例公務員身體健康,經過檢查確認無糖尿病史以及其他與糖尿病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且眼底檢查也均為正常。所有試驗人群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差異,有可比性[2]。
1.2.1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和對照組在采血前需要禁食10小時左右,于晨起空腹時抽取靜脈血,進行血糖、血脂等的常規檢查,并將一部分血樣進行離心處理得到上層血清,留待下一步的血清脂聯素檢測[3]。脂聯素的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4]。
1.2.2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用(x±S)表示計量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實驗總結,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聯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成員,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實驗數據見表1。

表1 脂聯素水平對比分析(x±S)
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并且伴發各種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糖尿病伴發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其中微血管病變導致的視網膜病變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嚴重的甚至直接導致患者失明[5]。由于對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目前還沒有比較統一的認識,所以本實驗只進行了實驗者血清脂聯素的檢測。這是因為脂聯素是一種特異性血清蛋白質,它作為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參與到機體血糖、血脂的調節中[6]。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病理改變特點:首先是視網膜周細胞部分丟失,繼而視網膜基底膜代償性增厚,逐漸發展為視網膜基底部的微血管瘤,嚴重阻礙眼底的血液供應,偶有部分患者出現新生血管形成的現象[7]。實驗證明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脂聯素的水平相對于正常對照組有明顯降低,此結論與臨床實踐相吻合,從理論上證明了2型糖尿病脂聯素與視網膜病變的關系。其相關性機制為脂聯素水平的降低致使患者體內炎癥反應加重,因而視網膜底部的微血管受累,發生病變,如此長期刺激最終導致了視網膜的變性改變,發生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在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清脂聯素的水平與血壓、血脂等指標存在相關性,經試驗證明前者的降低與后者的升高相關。這說明了脂聯素可以影響到患者的營養物質的代謝功能,如糖代謝、脂肪代謝等。因而脂聯素也間接導致了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導致了血管破壞,眼底的視網膜最先受累[8]。綜上所述,機體通過多種直接作用于微血管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生物途徑達到保護眼底視網膜的目的,但是2型糖尿病的發生打破這些正常機制,二者之間通過脂聯素這一物質來發生聯系。因此臨床可以通過調節體內脂聯素的水平來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概率[9]。
1.李翠瓊.應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血糖控制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51-52
2.陸通光.老年2型糖尿病63例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190-191.
3.李春雷,龐燕,李書丹等.血清脂聯素、瘦素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6):107.
4.趙婭娟.糖尿病前期與視網膜病變關系的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08.
5.劉崇東,魯琦,張震宇等.用蛋白質組學方法分析先兆子癇孕婦血清差異蛋白表達和急性反應蛋白[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20-25.
6.劉 ,汪宏.頸動脈超聲、血漿內脂素及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聯合檢測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5):350-352.
7.唐靈,陳春蓮,蘇桂蘭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素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3):2616-2619.
8.劉波.2型糖尿病腎病相關因素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4):501-502.
9.史勇.舒血寧聯合貝那普利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腎損害的干預作用[J].中國藥師,2012,15(3):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