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張愛麗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類面臨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環境監測也需要不斷地發展進步。作為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實驗科學,環境監測的發展應該從監測技術、監測儀器、監測預警體系等發面出發。環境監測的目的是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1]。
環境監測是運用各種分析、測試手段,對影響環境質量的代表值進行測定,取得反映環境質量或環境污染程度的各項數據的過程[1]。環境監測是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環境分析為基礎,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和描述環境狀態與演化、科學預報環境質量的發展趨勢。
環境監測的一般過程為:現場調查 、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運送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分析等。環境監測的主要過程見圖1。
環境監測的目的是通過對監測數據分析及時、準確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污染源控制、環境管理、環境規劃提供科學依據[2]。根據環境監測的對象可將環境監測分為:大氣污染監測、水污染監測、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監測、生物污染監測、生態監測、噪聲污染監測、放射性污染監測等。不同要素的環境監測對應著不同的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

圖1 環境監測的流程
環境起源于環境分析,即對化學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來,我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要求環境監測技術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監測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我國環境監測的范圍不斷擴大,監測能力也逐步提高。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4 800多個,其中環保系統2 200多個監測站,行業監測站2 600多個[3]。國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站103個、酸雨監測網站113個、水質監測網站135個。此外還建有噪聲監測網、輻射監測網、區域監測網等。目前,我國已制定各類國家環境標準410項,覆蓋了大氣、水質、土壤、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農藥等領域。已開展了環境質量監測、環境質量周報、日報、預報監測;污染源監測、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污染物總量控制監測、污染源解析監測,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監測等等。需監測的污染因子達百余種[3]。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站(分為監測總站和各省市的監測中心)是對大眾開放的,定期公布監測報告、監測工作進展、監測技術最新發展等。
我國環境監測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環境監測技術有待提高;二是缺乏規范全國環境工作的法律法規;三是環境監測工作缺乏長期、穩定的財政支持;四是環境監測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4]。
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使得各種新的技術不斷地應用于環境監測中。環境監測鼓勵各級監測部門在監測工作中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術、新方法之前要經過驗證后方可使用。
儀器創新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境監測中使用的儀器相對落后,監測儀器不足及老化現象時有發生。目前,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多為中小企業生產的中低檔儀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監測儀器壽命、降低監測儀器的制造成本、保證其使用性能,是環境監測技術創新的一個主要方面。
環境監測的技術方法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實現動態監測,動態監測可以掌握各種污染物的變化動態及趨勢;二是提高預警應急監測能力;三是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與遙感環境監測相結合;四是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和連續自動化技術講得到廣泛應用;五是生態監測技術的研究將進一步加強。
環境監測工作應該嚴格按照《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執行,當按照數據準確、代表性強、方法科學、傳輸及時的要求,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體系,為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跟蹤污染源變化情況,準確預警各類環境突發事件等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各級環境監測部門應該加強檢查和抽測,嚴肅處理監測過程中弄虛作假、謊報數據、修改數據等失職瀆職行為。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監督管理,支持監測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創新行為,加強環境監測與其他各項環保政策的合作。
國家級環境監測網絡應包括環境各要素監測業務網絡(包括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噪聲、土壤、固體廢棄物等監測網絡),環境管理監測網絡(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網絡)以及監測信息網絡(包括在線監控、數據報告、數據傳輸等)。
構建國家級環境監測網絡,有助于環境監測工作向著全面化、精確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監測網絡的構建能夠更好的掌握環境質量情況,對于及時發現環境問題、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保證環境質量狀況起著積極作用。
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實現環境監測事業的科學發展,離不開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更離不開掌握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的專業人員。各級環境監測站應加強對環境監測專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加強綜合分析、實驗室分析等方面的技術骨干。
各級環境監測站應努力在培養方案上創新并建立一支專業化、高水平、反應迅速的環境監測隊伍。一方面,要求監測隊伍提高應變和機動能力,能夠對突發重大環境事故作出迅速響應;另一方面,要求監測隊伍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代表性、科學性、準確性以及真實性。環境監測是技術執法和技術監督的過程,監測隊伍是否具備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環境問題在中國甚至是世界范圍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研究環境問題要從環境問題的產生、污染現狀、解決對策三方面著手。環境監測是環境現狀分析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環境監測技術,實現環境監測的科學性、合理性等問題是環境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尚處在發展階段,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未來環境監測工作應當從加強技術創新、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國家級監測網絡以及實現監測隊伍專業化等方面著手,使環境監測更好的服務于其他各項環保政策。
[1]姚琳琳,方小萍.淺談我國環境監測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9):267~269.
[2]張凡秀,趙 鵬,張思寶.淺析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及對策[J].山東化工,2008(37):36~38.
[3]袁明輝.淺談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與推進[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8(12):127~128.
[4]徐 麗.淺談環境監測的現狀和發展[J].環境科學導刊,2010(29):115~118.
[5]萬百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戰略[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