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姚 徐燕飛
摘要:固定資產管理是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單位固定資產核實中的問題,進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固定資產;核算;問題
中圖分類號:F40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01
固定資產,指單位價值在規定限額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在長期使用中能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勞動資料和消費資料。固定資產管理是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核實算時,出現諸多問題,本文就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做進一步探討。
一、固定資產核算中的問題
1.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新舊程度
我國現行的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是不計提折舊的,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入帳值不隨其使用時間而改變。但單位的實際情況因為固定資產隨著技術的進步,使其使用價值不斷降低,無形損耗顯現,這一類資產的所占比較日益增加,從而導致成本低估,結余虛增。使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與資產減值無法真實反映,從而財務報表信息失真。
2.容易造成單位資產流失
因為單位的固定資產中經營用固定資產不計折舊,至使日常在從事經營活動和日常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生的損耗在會計進行成本核算時無法充分體現。從而導致成本支出降低,使會計周期的結余虛增。這樣的處理方法,有違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加之因為會計核算與監督缺乏,對單位固定資產處理方法較為寬松,容易產生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或低價處理的情況發生,導致單位資產流失。
3.無法客觀真實反映單位所耗成本
現行單位的固定資產在購置時直接確認為支出,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賬面上固定資產價值始終是其購買時的原始價格,無法反映出資產的實際價值。加之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使得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較為寬松。
4.固定資產使用報廢制度不夠完善
在單位,因為固定資產的種類較多,有些固定資產的使用限不明確,從而造成資產報廢的隨意性較大。一般的固定資產,經單位負責人同意,即可申請報廢。對于精密的、貴重的設備、儀器、儀表等,報廢手續復雜,需要經專業部門鑒定后方可申請報廢。所以,有的設備,已經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仍沒有申請報廢申批,從而虛增單位固定資產價值,因為沒有及時核算固定資產殘值,也造成國家財產的浪費。
5.賬實不符
“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這是對財產物資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會計人員和財產物資管理人員的更換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資產賬實不符;固定資產不進行明細分類核算,特別是對大宗同類耐用品,未按固定資產科目進行管理,而是隨購進隨列支;有些單位對出租的固定資產不進行備查、登記,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不辦理入賬,不定期盤點,賬實不符,實際數與賬面數相差大。
二、完善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建議
1.改進單位會計核算原則
為了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在遵循現行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還需要遵循:1)權責發生制原則。在固定資產投資上,不僅要記錄資金支出情況,同時對資金價值的折舊進行記錄。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進行資本化,并以計提折舊的方式對固定資產成本進行定期分攤和確認。較好地反映出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從而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固定資產信息,有利于對固定資產管理和監督。2)謹慎原則。謹慎原則是會計核算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風險和損失,通過定期的固定資產核查,對固定資產發生的損失做出減值,從而準確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價情況,為更好的管理固產資產做出財務安排。3)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對于固定資產在后期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支出,會計核算時應準確區別是收益性支出還是資本性支出。
2.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從長期來看,將固定資產予以資本化,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其使用過程中分期核算其耗費的成本。因此,可以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采取如下做法:(1)按資產類型進行計提折舊。將單位固定資產分為幾大類,根據資產的用途與使用年限的差別,采取不同年限的計提折舊。(2)折舊計算。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分為:平均年限法、工作量計算法、加速折舊折舊計算法等。對于技術含量高、損耗快的固定資產,可以使用加速折舊計算法。對車輛、一般易于計量使用工作量的一般設備,可以使用工作量計算法。建筑物與設施一般多采用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計算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工作量計算法的計算公式: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規定的總行駛里程;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規定的工作小時;加速折舊計算法可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100%;(3)計提折舊的科目設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相應設置“累計折舊”科目,用于核算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該科目下應當按照對應固定資產類別或項目以及用途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3.建立相關的固定資產核算制度
建立固定資產核算制,定期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統計、核算,保證單位資產的使用效率和財務帳表的真實、準確。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時,對發生盈虧、出售、報廢等情況,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相關處置,必要時處置固定資產須經具有法定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并確定其評估價值。也可以吸取企業會計的做法,增加“待處理財產損益”和“固定資產清理”賬戶,從而認真核算固定資產價值的增加與減少等損益,并根據結果追究造成固定資產流失的責任人。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對單位提供的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必將進一步市場化,而進行必要的核算與分析,可以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從而為單位進一步開展經營和服務提供財會支持。
參考文獻:
[1]汪元元.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0).
[2]陳彥舉.對單位固定資產增值保值研究[J].商業經濟,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