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軍
摘要:在宏觀經濟發展中出現通貨膨脹,商業銀行的授信風險也會增大。本文著重分析了商業銀行在通貨膨脹下的授信風險,提醒商業銀行要仔細辨別和防范。
關鍵詞:通貨膨脹;銀行授信;風險
中圖分類號:F82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2011年3月至10月我國CPI同比上漲都在5%以上,7月更高達6.45%,2012年1月的CPI同比上漲也達到4.55%。雖然由于政府宏觀調控的原因,目前CPI上漲勢頭有所遏制,但由于農產品、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近期價格上升影響,全年物價水平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
在宏觀經濟發展中出現通貨膨脹,商業銀行的授信風險也會增大。作為商業銀行,要認清形勢,提前防范通貨膨脹下的授信風險。商業銀行在通貨膨脹下的授信風險,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企業經營的風險增加引起授信風險增加
1.企業盲目擴張的風險
通貨膨脹往往伴隨著經濟發展的高漲局面。在通貨膨脹形勢下,雖是同樣的銷售數量,但企業的收入會增加,整個行業的整體收入也會增加。企業往往會出現貨幣和財富的幻覺,感覺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財富在不斷增長,因而對未來的預期普遍樂觀。這樣,企業大都會出現擴張步伐明顯加快的現象,包括擴大本企業的生產規模,或是增加對其他行業的多元化投資等。通貨膨脹下企業擴張步伐太快,可能造成企業多元化投資行為的非理性沖動,催生經濟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就有可能造成企業投資的資金鏈斷裂。
2.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前期我國物價上漲過快,特別是對我國的工業生產企業來說,主要是生產成本如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普遍上升,而向下游傳導價格的速度相對緩慢,這會進一步擠壓企業現有的利潤水平,特別是我國絕大多數工業部門依靠低成本、低利潤的生產模式,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利潤負面影響更大,利潤率的下降必然會造成企業的經營能力下降,影響其未來的還款能力。
3.企業現金流的壓力增加的風險
通貨膨脹會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壓力,尤其會造成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減少,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原材料等價格的普遍上漲,企業生產同樣數量產品就需要更多的資金購買原材料,這就需要占用了更多的現金流;二是由于前期原料價格上漲的前車之鑒及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存在,企業普遍選擇增加囤積存貨來應對價格上漲,這就進一步占用了企業的現金流。造成了企業現金流的緊張。并且在原料價格普遍上漲的形勢下,不少企業選擇參與期貨投資等套期保值交易的情形明顯增多。套期保值如果風險控制不當,反而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額的虧損。這都給銀行授信造成了風險隱患。
4.企業資產結構失衡的風險
在通常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有一定的合理比例,一方面保證企業現階段的正常生產,另一方面保證企業未來的持續發展能力。這種比例一般是由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和生產技術要求所決定的。銀行也能夠根據這種普遍的情況,大致判斷出企業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資金各自的需求,并據此作出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的額度比例。但在通貨膨脹下,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首先會急劇上升,這樣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與固定資產資金的比例失調,一方面,企業會舉債補充流動資金需求,使得企業的短期負債率上升,另一方面,這種失調從長遠看將會對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技術進步產生巨大不利的影響。
5.通貨膨脹影響行業風險變化
通貨膨脹使的各行業的受益不均,從而使銀行授信風險行業分布發生變化。一般來講,溫和的通貨膨脹使商業零售類企業普遍收益。這是因為溫和通貨膨脹使得居民的貨幣收入及消費額持續增長,這有利于提高商業企業的收入和盈利水平。鑒于消費需求的剛性特征,物價的溫和上漲對于商業零售企業最為有利。
而另外一些行業,由于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夠明朗,以及剛性需求變動的難以預測性,行業前景的不確定性會增加。比如汽車行業(包括整車廠商及汽車經銷商),由于通脹預期、油價上調預期等因素,目前車市走弱的現象逐步顯現出來了。銀行需要對該行業的授信風險對提高警惕。
6.通貨膨脹的治理影響
國家為控制物價、治理通貨膨脹,在宏觀調控方面通常會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對部分行業或企業有保有壓。對于前期信貸資金投入過多、資源價格上漲過快可能出現泡沫的行業,國家往往采取嚴厲的調控措施來穩定物價,舉例來說如動用儲備肉來穩定豬肉價格,或是出臺各種政策來打壓房地產價格。雖從長遠來看有利于這些行業的健康發展,但在近期調控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此行業中部分企業淘汰破產。因此,銀行對那些產品價格上漲過快、出現價格泡沫而面臨國家嚴厲的宏觀調控的行業要十分小心。
二、銀行授信業務的直接風險
1.利率調整滯后的風險
國家為治理通貨膨脹往往采取逐步加息的貨幣政策,如果銀行發放的中長期貸款或是貸款利率調整周期相對較長的情形,執行利率得不到及時調整,從而可能造成利息損失。因而,通貨膨脹往往使銀行面臨著利率風險。
2.審貸判斷“失真”的風險
通貨膨脹下,企業的營業收入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這種增長首先是以貨幣核算的銷售收入的增加,實際上產品的銷售數量可能不變甚至是下降。銀行信貸審查人員如果依據企業財務報表中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而簡單地得出企業產品銷售增長迅速、前景看好等,則有可能得出錯誤的審貸結論。
比如國際油價的上漲使石化行業相關企業的銷售收入增加,但比如是石化產品PTA(精對苯二甲酸)的出廠價由6000元/噸上漲到10000元/噸,生產PTA的石化企業的上年產銷量10萬噸,今年產銷量8萬噸,如果僅考慮銷售收入就會發現企業今年銷售收入8億元,同比去年6億元的銷售收入增長33%,而得出企業的銷售狀況良好的結論。恰恰相反,實際情況而可能是企業下游客戶的流失,市場前景不容樂觀。
3.抵(質)押品價值高估的風險
目前我國銀行占總額50%左右的貸款為抵(質)押貸款。抵(質)押物通常為房產或是企業的存貨等。銀行在審查抵押貸款時,通常都會指定專業評估機構對抵(質)押物進行評估。而抵(質)押物評估最主要的依據就是以貨幣計量的其當前市場交易價格。在通貨膨脹的形勢下,物價普遍上漲,抵(質)押物的評估價當然也會很高。銀行以此為依據發放貸款,如果貸后遇到抵(質)押物價格從高位回歸正常或是劇烈下跌的狀況,則又會造成抵(質)押物不足值的情形,從而造成銀行授信風險上升。
比如,很多的銀行以鋼材為質押物發放貸款,而近期鋼材價格的暴漲暴跌,根本來不及處置質押物,而造成銀行貸款到期無法正常收回。再比如,近年房地產價格上升較快,銀行辦理了大量的房產抵押貸款,通常是按房產當時的評估價乘以一定的抵押率發放貸款。在遇到宏觀調控使房產價格下跌的過程中,銀行此類貸款的違約率就可能上升。所以,銀行需充分考慮抵(質)押品的變現能力,合理評估價值并適時再評估。
綜上所述,在通貨膨脹下,銀行授信業務的直接風險也會增加,同時部分行業及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加也會引起銀行授信風險的增加,銀行要仔細辨別和防范這些風險,積極應對經濟形勢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孫南萌.通貨膨脹:中小企業的挑戰和機遇[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5).
[2]謝璇.通貨膨脹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