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君
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勞動力充分就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追求的兩個重要目標。根據現代經濟史的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需求、供給結構和技術進步等方面的變化,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并由此引起勞動力就業的變化。其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勞動力充分就業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共同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從理論上分析,產業結構與就業關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起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就業比重的依次提高。英國經濟學家配弟和克拉克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和增長、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將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繼而又向第三產業發生轉移。其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勞動力就業具有排擠和吸納的雙重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一部分產業部門萎縮甚至消亡,在排擠一部分勞動力的同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又會帶來原有產業的資本更新和工藝進步亦或是新興產業部門的出現,又會吸納一部分素質更高的勞動力,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再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導致結構性失業與職位空缺并存的現象,同時會促進勞動力技術素質的提高。最后,經濟發展總是以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勞動力資源為基礎,因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反過來也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的演進速度和高級化。
為了驗證河南省產業結構是否與總就業存在關聯性,本文用產業結構系數表示河南省總體產業結構的演變,同時又考察了河南省總就業人數,先進行ADF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在此基礎上運用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得出相關結論。在數據的選取和處理上,本文選取了從1978年至2010年的河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及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和總就業的年度數據。其中,河南省總體產業結構的演變用產業結構系數CY表示,計算方法為(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國內生產總值。就業用總就業人數JY表示。文中所需數據均來自于《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分析采用 E-views6.0 軟件。
1.平穩性檢驗
動態計量經濟理論要求在進行宏觀經濟實證分析時,首先必須進行變量的平穩性檢驗,在數據為非穩定的條件下,將使經濟學中許多用于評價模型的統計推斷失效,其結論不精確甚至錯誤。常見的非平穩時間過程就是單位根過程,E-views提供幾種單位根檢驗,本文選擇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對ADF檢驗,檢驗統計量是檢驗回歸滯后因變量的t統計量,由于是單邊檢驗,當計算得到的t統計量的值小于臨界值時拒絕原假設即否定存在單位根。計量結果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CY和JY均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時間序列,需要進行差分變換。經一階差分后均顯平穩性,為一階單整序列。由于所有變量具有同階單整形式,所以可以進一步進行協整關系分析,這意味著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可能就存在著某種穩定的相關關系。
2.協整性檢驗
由于經濟時間序列的協整關系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利用非平穩時間序列建立模型所可能產生的偽回歸問題,而且它一般具有明顯的經濟含義,表示變量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趨勢,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因此,可以利用協整關系檢驗判斷變量之間長期的關系。本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第一行檢驗原假設“不存在協整關系”在5%顯著性水平上被拒絕,說明兩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第二行檢驗原假設“至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在5%顯著性水平上被接受,說明兩變量之間確實存在唯一的協整關系,即CY和JY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意味著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存在長期的相互作用關系,即二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關系。
雖然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但這種相關關系可能是平行關系即兩個變量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而表現出較高的相關性,也可能是因果關系即其中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受另一個變量的影響而表現出的較高的相關性。因此,需要對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構建的原理是,對于兩個變量x和y,先看y的當期值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自身的滯后期值所解釋,如果再加入x的滯后期值,能否加強解釋力。如果有助于加強解釋力,即表明x是Granger影響y的,反之亦然。實證檢驗結果表3顯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存在Granger單向因果關系,河南省總就業的變動是引起河南省產業結構發生變動的格蘭杰原因,河南省產業結構的變動不是引起河南省總就業變動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河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總就業有著嚴格的要求,而目前河南省總就業發展情況顯然制約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這一方面反映出河南省目前總就業發展滯后于產業結構的演變,總就業的調整與變化將會極大地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另一方面折射出河南省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仍然偏低,人口大省的人力資源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且勞動力的就業水平、分布狀況和就業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存在Granger單向因果關系,所能反映的只是長期均衡的單向因果關系。為了能從動態角度更好地深入分析兩者間的關系,即反映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的短期動態關系,本文進一步對其作脈沖響應分析。脈沖響應函數描述一個內生變量對誤差沖擊的反應。具體地說,它描述的是在隨機誤差項上施加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新息沖擊后對內生變量的當期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在向量自回歸模型中,某一變量t時刻發生擾動后,通過變量之間的動態聯系,對t時刻以后的各變量將產生一連鎖反應。脈沖響應函數正是可以描述系統對單位沖擊做出的動態反應,可以判斷變量之間存在的動態關系及持續性。通過Eviews6.0軟件得到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脈沖響應分析圖,如下圖1。其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數(單位:年),縱軸表示脈沖響應函數值。圖中的實線為脈沖響應函數值隨時間的變化路徑,兩側虛線為響應函數值加、減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

?

?

?

由圖1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可以看出,河南省產業結構對總就業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新息沖擊的響應,可以看出總就業對河南省產業結構的影響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在滯后期沖擊效應也為正值。隨著時間的增加,影響也在變強,在第5期到達峰值,隨后開始緩慢下降,直至達到長期均衡。由此可見,總就業對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大深遠的影響,隨著河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約在5年后,總就業對河南省產業結構的后續影響力才逐漸減少。而從河南省總就業對來自產業結構的一個標準差沖擊的響應路徑上看,可以看出總就業瞬間就有一個響應,但這種效應是遞減的,表明產業結構受到約束,河南省總就業開始向趨勢值靠近,由于調整的慣性,直至約第2年降到最低點后才又開始回升。并于第2年和第7年分別達到負向和正向的最大值,直至達到長期均衡。由此可見,對于來自產業結構的沖擊,河南省總就業在前7年處于一種相對微弱的波動狀態,但這種狀態并不持久,在第5年回復到原來水平并轉變為一種穩定的、微弱的正向響應,說明河南省產業結構對總就業的影響十分微弱,而且這種微弱的聯系還在逐年弱化,最終趨于穩定。
通過對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關聯關系的實證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從長期趨勢來看,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之間存在著一種單向因果關系。總就業的變動是引起河南省產業結構發生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而產業結構的變動不是引起總就業變動的格蘭杰原因。因此,河南省各級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其單向因果聯系,正確把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完善就業結構來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其次,由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可以看出,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在受到沖擊后,波動持續時間并不長,說明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總就業所受到的沖擊都不具有長期效應,但在受到沖擊后還是需要經歷一段時期的振蕩后才逐漸趨于穩定狀態。最后,要大力提高河南省勞動力資源的素質,做好勞動力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工作,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應建立和規范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形成勞動力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自由有序流動的機制;大力加強勞動力的職業轉換培訓,優化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和技術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之盡快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
[1]于信,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勞動就業的理論思考[J]. 經濟問題,1999,(6).
[2]杜傳忠,李建標.產業結構升級與勞動就業的相關性分析[J].南方人口,2001,(2).
[3]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