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洲
作為高校辦學條件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無疑在高校的發展和競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歷史的先天性的原因,高職院校圖書館無論是基礎設施、資源配置、專業隊伍及服務項目等都無法與本科院校相比。而高職院校圖書館唯有館藏特色創新才能真正體現辦館水平的高低。為此,筆者立足高校圖書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基本職能,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特點,提出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在做好傳統圖書文獻收藏、整理、借閱服務的同時,重視并著力構建為一線師生服務的教學資源館,把圖書館的使命真正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之中。
不可否認,沒有一所院校的圖書館,否認為教學服務的職能。傳統圖書館一般特設教學資料參考室陳列教學參考書為教學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建立教參數據庫,整合課程信息、教參書目及全文為教學服務。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構建的網絡專業教學資訊平臺。很多本科院校圖書館實行了學科館員制,搭建了旨在為教學服務的網絡參考咨詢平臺。這都為我們圖書館強化教學服務功能提供了示范。但高職院校在辦學層次、生源特點和教學需求方面與本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單純的照搬意義不大,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立足自身特點,在辦館方向和館藏建設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1.高校圖書館的性質和高職院校的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教學資源館建設的辦館方向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科學研究的需要,根據館藏基礎及地區或系統文獻資源布局的統籌安排,制訂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教學資源館的理論依據。
長期以來,許多高校圖書館尤其是新近升格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為彰顯學校實力,以追求規模、數量為目標,忽視或虛化了教學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同高職院校辦學的定位不明確一樣,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建設、服務職能定位也左右搖擺,要么向本科院校看齊,注重師生的科學研究學術研究性需求;要么就維持傳統項目,實行單一的大眾書刊的借閱服務。圖書館的建設沒有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層次,創出自己的特色,高職院校也沒有按辦學目標指導圖書館的特色建設。
2.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打破業務和服務功能單一的現狀
高職院校圖書館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館舍條件和技術手段比之當初有較大改善,但在為教學服務的特色化、專門化、個性化方面缺乏創新,缺乏與院系、部門、師生教學之間溝通的平臺,在學校的教學教研、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被置身事外或處于從屬地位。以上既有學校體制滯后方面的原因,也有圖書館自身主觀上一定程度的“等靠要”原因。在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中,各種信息機構的崛起,傳統的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學術交流已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的學術交流,圖書館只是整個學術交流體系中的一個部分。各類出版商、發行商、檢索服務商和網絡化信息服務商主導的虛擬信息系統正在將包括文獻收藏、檢索、傳遞在內的全面信息服務直接提供給用戶,導致學術信息交流體系和信息服務市場重組,圖書館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機構,圖書館傳統業務被取代或萎縮。在社會公眾圖書館感到生存危機的時候,大學圖書館尤其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開始思考能干什么,該干什么,而構建教學資源館就不失為一種化被動為主動、突出圖書館自身價值和地位求得生存的一個重要方式。
1.教學資源的界定和教學資源館的定位
要建立教學資源館,當然首先要明確到底什么是教學資源,什么是圖書館應該整理和典藏的內容?它和院系和教學部門的教學資料是什么關系?
所謂教學資源,廣義地說可以包括能幫助個人有效學習和操作的任何東西。即指能夠影響和改變人們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一切內外部條件。諸如一切能夠與學生發生有意義聯系的人、物、設施以及學習的信息、技術和環境。狹義上的“教學資源”通常屬于信息資源的范疇。是經過選取、組織,使之有序化,適合學習者自身發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按照建構主義的指導思想,選取、開發、組織教學資源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學”,而不是為了支持“教”,基于該思想,這種教學資源也可稱為“學習資源”。筆者以為圖書館館收藏的教學資源,應該是上述觀點中剔除一切非知識、信息載體的物質化的資源。高職院落校圖書館教學資源館收藏的應該是基于學生所學專業的有意義聯系的一切信息的總和,它比院系和教學部門的教學資料更原始,更現實,也更多具行業或職業的色彩,這便是教學資源館和教學資料室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所在。但要強調的是,圖書館中的教學資源館與現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庫是有本質區別的,教育行政機構和商業機構的教學資源庫其資源注重的是普遍性和共享性,使用對象也主要定位于教師的“教”,利用的方式是單向性的下載和瀏覽,而教學資源館的資源注重結合本校本專業的個性化特色化,使用對象是方便學生學業提升或課外知識拓展,注重的是學生的“學”,資源的更新和補充是基于學校的發展方式和師生的教學需求,是雙向性和交互性的建設和使用。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教學資源館的核心有四:一是功能定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了解專業背景的第二課堂;二是館藏結構定位注重的是學生就業必需的專業知識體系、技能體系、以及專業或行業背景知識三者有機結合的整體性,而不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參考資料。三是館藏內容定位應該注重學科知識的應用性兼顧理論的探究性;四是館藏建設注重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學發展的實際需求,注重吸收利用者(教師和學生)個性化的教學資源。介質定位注重適合高職學生的操作和使用習慣,強調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的有機結合,便于學生館內瀏覽或借閱。
2.教學資源館的館藏具體架構
高職院校專業較多,學科的行業性色彩鮮明,那么傳統的編目、分類、上架,無法突顯專業學習的特色。為了建設和使用的方便,筆者認為每個專業都應有自己的教學資源館,每個專業的教學資源館資源可分為兩個子庫:行業資訊庫(以數字資源為主)和專業知識庫(主要為紙質資源和音像資源),每個專業館除紙質書庫外都應該有自己的電子閱覽室和音像室。如果館舍條件不允許,也可以直接以子庫為館名,各專業共享二級目錄。具體架構如圖(以某一專業為例):
教學資源館應本著著眼行業,貼近學科,學生為主的原則進行館藏配置。所謂“著眼行業”,就是資源配置應該站在學生擇業就業的高度,收集市場新鮮動態資訊,不能僅局限于所學專業內容;所謂“貼近學科”,就是專業教學資源的縱深度,不能僅停留在專業課程的知識補充,適當注重學科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向,創新領域。既要避免本科院校的學科化,又要克服中職教育的技能化;所謂“學生為主”就是指資源館的建設以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自主學習為最大目標,而不僅傳統意義上的為教師備課上課提供資料。
教學資源館的建設與管理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為此,筆者的設想是:一是大力實行專業(或學科)館員制,新進的館員必須要有相應的學科或專業背景:學校可實行新引進的大學生,要取得教學崗位,必須先在圖書館相應的專業教學館工作一至兩年,(這樣的好處是他能有一二年的時間系統地把握專業領域理論和應用方面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而不應是此前做的與此恰恰相反,把不適應上課的放到圖書館!二是建立與院系教學教研部門協作機制,在院系中選拔學科館員,由他承擔專業教學館的資源的更新維護收集,其人事管理實行雙軌制。三是各院系除必要的教學檔案類資料外,所有教學參考資料全部納入圖書館相應專業教學館統一建設和管理,既可保障館藏資源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學校相應的人財物的重復投入,更利于整個學校全面系統的宏觀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評估。
不可否認,對于許多院校來說,圖書館雖屬教輔部門,但真正的教學計劃、教學決策、教學實施等圖書館并未參與其中。現代教育觀認為,高校圖書館已成為課堂的延伸、教學的一環。圖書館不僅是學生文化學習的快餐店,更應該是學生開拓視野,自我提高的第二課堂。我們口頭上強調要為教學服務,但在方式手段上卻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結合本地本校專業開設和專業教學的實際,建立適合本校辦學特色的教學資源館,有利于打破高校圖書館館藏千人一面,功能單一的局面。當所有高職院校圖書館都具有個性化風格和獨特館藏的時候,這樣的館際合作與交流才更具實際意義。
[1]周運文.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09.
[2]沈寧.論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J]. 教育傳播與技術,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