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艷霞
(圖片攝影 曹莉)
外號“滴定機器人”的覃麗琴,滴定操作就跟機器一樣穩定,功夫了得。

覃麗琴對同事提出的疑問總是耐心解答。
檢驗工朱海冰在分析苯乙烯無硫阻聚劑的時候,不能準確捕捉到滴定終點,在檢驗室里著急壞了。
“是取樣量多了,導致顏色加深,影響滴定終點的判定。”一位身材嬌小玲瓏的女子晃動著手中分析樣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她就是茂名石化質量檢驗中心液體化工檢驗區的檢驗工、2011年中國石化水質檢驗工種競賽金獎得主、中央企業技術能手覃麗琴。
覃麗琴還是2011年茂名石化的新聞人物,她的事跡在茂名石化幾乎是“街知巷聞”,但是卻很少人見識過她的檢驗“功夫”。到液體化工檢驗區采訪,一進門我就有幸見識到了她的真功夫。
見她忙著,我不好意思打斷,只好跟著她忙活,同時也想趁機學幾招。
“喂,是苯乙烯裝置嗎?您好,我是質檢的同志,我想問一下你們裝置用的無硫阻聚劑跟以前用的是一樣的嗎?我們在分析樣品的時候出現了異常情況,感覺這次的樣品比以前的顏色要深。”通過與生產裝置溝通,她了解到裝置這次使用的無硫阻聚劑與之前的是同一種物質,只是以前用的純物質,他們自己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后,再注入系統,現在廠家提供的是濃度約為50%的溶液,直接注入系統。
“取樣量不能再像以前只取25毫升了,我們必須通過試驗獲得最佳取樣量。”為了抓緊時間報出準確數據,覃麗琴決定馬上進行試驗。
“既然顏色是變深了影響重點判定,那我們就減少樣品用量來做對比試驗。”話音剛落,就見她從柜子里取出3對三角瓶,分別貼上了25毫升、10毫升和5毫升的字樣。經過試驗,結果表明取樣量為25毫升時,終點判定很不明顯,結果偏小。取樣量為10毫升和5毫升結果與工藝的加入量相符,終點判定也很明顯。數據最接近理論值的是10毫升的樣品,所以她決定將取樣量定為10毫升。分析完畢后,她將分析數據準確、及時地報送到生產裝置,并得到了工藝的認可。
我在一旁看得入神,眼光一刻也移不開,完全被她面對問題淡定從容的表情、思維的快速轉變、精準的檢驗技術所牽引。并不只我一人被她的“氣場”所折服,在場的員工脫口就來了一句:“覃麗琴,好厲害!”
我剛想向她表明來意,她卻轉身到其他檢驗室忙碌去了。我想追上去,檢驗區里最資深的高級工程師陸德珍卻拉住我,告訴我說:“她一工作起來就停不下來,你想知道什么,我可以告訴你。”
憑著與陸德珍的交情,我小聲問道:“陸姐,她每次都那么厲害?有沒有失過手?”我真想知道她有沒有“小辮子”。
“最近,乙二醇裝置提高環氧乙烷的生產負荷,環氧乙烷中的總醛含量增大,數值總在優等品指標(總醛≤30ppm)范圍左右波動。有一天上午,一位同事分析出總醛的結果為27ppm和31ppm,看到數據在誤差范圍內,他就準備將結果以平均值29ppm報出,但是覃麗琴看到后馬上制止。你猜她怎么說?她說,這兩個平行樣的結果相差有點大,兩個樣品的終點顏色也不太一樣,結果可能會有誤差。如果這個樣品真的超標了,物料送到品罐,就可能會使整罐產品降等級,影響很大,重新做,我來滴。最后,她滴出了兩個終點顏色一模一樣,結果都為30ppm的平行樣品,并及時打電話通知工藝做調整。”“她那個準呀,我工作都二十多年了,沒見過那么準的。”陸德珍告訴我。

覃麗琴在認真分析樣品。
“我的師傅,不但手動滴定做得準,自動的儀器她也精通。”覃麗琴的徒弟蔡流念知道我來采訪他的師傅,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他師傅的高招。
“有一次崗位人員反映,做空分裝置液氧中總烴的含量比平時偏低十幾個ppm,師傅調出譜圖看時,發現樣品譜圖與標樣譜圖不同,樣品譜圖中兩個相鄰峰的峰距離明顯比標樣的窄,她意識到可能是柱溫偏高導致的。她將儀器參數調出,發現原來設置的初始溫度是35攝氏度,現在卻變成了200攝氏度,難怪數據不正常。她將參數重新設置好后再進樣分析,做出來的數據終于正常,避免了出具錯誤的分析數據。”蔡流念神氣地說。
“你們聽說過傳說中的四分之一滴嗎?嘿嘿,我師傅就做得到。”
聽到蔡流念的話,我驚訝極了。上學時,我在老師的教導滴定分析時曾經學過半滴操作,操作起來要非常穩才能完成,心理素質不好的,一緊張就會滴過頭。沒想到覃麗琴能做到滴四分之一滴。
和覃麗琴的同事聊著聊著就到了回程時間,她還“泡”在檢驗室里不見出來,我只好跟司機先回辦公樓。
和我一起坐車回辦公樓的還有之前管職工培訓的周華賢。路上,周華賢告訴我覃麗琴有一個外號。
“去年,我帶隊去參加中國石化水質檢驗工種競賽,同行的幾名參賽者都緊張得出了差錯,唯獨她心態夠好,操作很穩,做出來的數據非常平行,她是真對得起‘滴定機器人’這個外號。剛入廠時,沒有一點操作技能的她,為了能準確地標定出溶液的濃度,不斷地練習搖瓶、滴定、判斷終點顏色,站著滴累了就坐著滴,就連看書時也在練習搖瓶子。一天下來,每個標準溶液都滴上二三十次平行樣,手累得抬不起來。那時候,只要經過標液室門口,都能看到她練習的身影,大家都戲稱她為‘滴定機器人’,賽場上的她滴定操作就跟機器一樣那么穩定,功夫了得。”當年參加中國石化水質競賽,作為覃麗琴的指導老師,周華賢對這個徒弟贊不絕口。
我沒有約覃麗琴進行再次采訪,因為她的“真功夫”已經在我和同事的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