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紅梅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多,以及農村基礎教育資源整合的實施,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一個個新挑戰。根據我二十余年的農村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我認為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老師帶著五心上崗,五心即耐心、愛心、信心、關心、公平心和創新。
一、做工作有“耐心”
小學班主任面對的是6至12歲的兒童,其工作之繁重,不言而喻。加之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致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繁重。因此,班主任對待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足夠的耐心才可勝任。例如:
要耐心了解學生情況。農村孩子多為“放養式”管理,家庭輔導欠缺,且隔代管理現象嚴重,隔代管理又易使學生養成一些壞習氣,例如紀律松散、學習馬虎等。這就要求班主任耐心的從各方面,用多種方法盡可能地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管理起來有的放矢。
要耐心做好家訪。家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家訪是學校、家長、學生聯系的紐帶。家訪的形式是多樣的,打電話,上門家訪。由于農村家庭文化層次的特殊化,在家訪時班主任應耐心的與家長交流一些現代教育觀念,讓家長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并隨時與老師配合、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行為。
要耐心培養班干部。一個班集體的精神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干部。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的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班干部,班主任工作才能從繁重中解脫出來。
二、對學生有“愛心”
教師教育學生,就是用為師之愛教育學生的過程。師愛作為愛學生的行為,是貫穿教師全部工作的始終,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
愛學生,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作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像一個真正的朋友一樣,欣賞學生,學會傾聽學生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被尊重是學生內心的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當一個學生在被你認同、尊重后,他可能會有驚人的潛力和爆發力。并且班主任和學生的思想溝通后,教育學生改掉壞習慣、壞行為也會容易很多。
大部分農村孩子缺乏關愛和平等溝通,班主任的愛心教導對其成長尤為重要,甚至可能直接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因此作為農村小學班主任我們要多一點愛心,用愛澆灌祖國的花朵。
二、給學生立“信心”
小學生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勇氣和力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作為班主任就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對于“問題學生”要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對他們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只要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要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勵方式,表揚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樣他們才能改正缺點,發揚優點,取得進步。
三、特別學生常“關心”
隨著大批的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的部分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見一次面,孩子缺乏關懷,親情難以維系。親情的缺失,使不少留守兒童表現出感情脆弱、焦慮自閉、性格孤僻、心理逆反,易激動走極端等異常心理,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和引導,不僅會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現象,甚至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作為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更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下,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班主任要充當好留守學生生活的“父母”,要充當好留守兒童心理依賴的“父母”,要充當好留守兒童學習幫助的“父母”,要充當好留守兒童親情交流的“父母”, 要充當好留守兒童行為管理的“父母”。
對于寄宿學生等其他需要關心的學生班主任也應及時給予關心,總之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要抓好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做學生的慈母,抓好學生的生活。
四、有一顆“公平心”
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家庭,家長會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班主任也應像家長一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農村的孩子,多數屬于“散放型”,家長沒有輔導孩子的習慣。而是聽之任之,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班主任不能依據成績和主觀去給他們下結論,進而呈現出喜愛和冷落。總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學生,讓他們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錯誤可以不處罰,各類活動優先考慮。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好學生因此而驕傲自滿,差學生則極易失落,自暴自棄。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個平衡杠,調節學生的心理,對差生給予一定的關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而對易驕傲的學生,則適當的來一個當頭棒喝。學期結束時,不能愚蠢的把“優秀學生”、“三好學生”等稱號授予固定的幾個人的范圍內,應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優先考慮進步較快的同學。
五、想法多創新
農村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資源的短缺,開展的集體活動相對較少,學生集體觀念淡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創造性地創設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形成懂得尊愛他人,團結互助等優秀品質,增強集體觀念和凝聚力。
“教海無涯苦作舟”,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農村班主任工作只有“多心”,才能幫助學生有信心、有勇氣去學習和創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