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
《解讀中國經濟》

林毅夫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9月版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謎團。從“李約瑟之謎”到“三年自然災害”,從農村合作社到金融機構,本書站在經濟學的角度解答了一系列中國經濟的問題。
謎題一:“李約瑟之謎”
“李約瑟之謎”包含兩個方面:第一,為什么在前現代社會中國的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第二,為什么現代社會中國又稱為技術落后的國家?本書在指出其他理論不足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更有力的解釋。通過探討工業革命的本質,結合中國當時的社會制度、文化、人口及生產要素等,作者非常詳盡地解釋了我們領先和落后的原因。
謎題二: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怪象”
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經濟出現了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種種“怪象”,全國人民大煉鋼鐵、買米買布全部憑票、農村剛分到土地卻又要加入集體、上山下鄉、“三年自然災害”等。拋開政治,從單純的經濟學角度來看,這一切現象有其自然的經濟學規律。新中國成立之初,需要大力發展重工業來保證國家的基礎建設和國防需求,國家只能通過壓縮其他產業的投入和統籌資源來保證社會中的剩余資本流向重工業,于是便產生了“三位一體”的經濟政策,即扭曲價格信號,行政上計劃配置資源和微觀上剝奪企業自主權。
謎題三: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還能走多遠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外經濟學家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中國的高速發展到底還能堅持多久?從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也留下了很多歷史問題。國有企業的改革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金融機構規范問題都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礁石”。優化國有企業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分配減少貧富差距以及加強監管等都是基于中國當前國情提出的解決措施。只要完善市場體系、促進公平與效率統一,實現和諧發展,中國的經濟就一定能堅挺地走下去。

本排行榜數據來自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