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王江安
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靠藥物控制,且治療過程較長,有的甚至須終身服藥。據文獻報道,抗精神病藥物常引起肝損害的不良反應[1],發生率為 22.8%[2]。所以在治療精神疾病的過程中常常應用保肝藥保護肝臟功能以減少肝損害的發生。本文通過分析我院精神專科2009~2011年住院患者應用口服保肝藥的情況和趨勢,以期為精神專科合理應用保肝藥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本文資料數據是通過本院計算機管理系統匯總的各病區各個藥物的消耗數據得來的。數據包括藥品規格,包裝,數量,金額等。
1.2 方法 通過對醫院2009~2010年各保肝藥物在精神專科的銷售金額、用藥頻度(DDDs)、日均費用(DDC)排序等指標進行分析,評價保肝藥在精神專科的應用情況。
各年度各藥品住院銷售金額見表1;各年度各藥品的DDDs排序見表2;各年度各藥品的DDC排序見表3。

表1 各年度各藥品住院銷售金額

表2 各年度各藥品的DDDs排序

表3 各年度各藥品的DDC排序
由表1可見,3年中,水飛薊賓葡甲胺一直占據銷售金額的第1位。水飛薊賓葡甲胺將水飛薊賓與葡甲胺結合,既具有解毒功能,又能穩定細胞膜,達到明顯的保肝護肝作用,效果明顯。甘草酸二銨也是保護肝細胞膜的保肝藥,前2年沒有銷售,但是僅2011年1年,其銷售金額就達到第2位。由此可見,保護肝細胞膜類保肝藥保肝護肝效果明顯,所以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其用量持續增加。
由表2可見,3年中,DDDs排名前3位的都是水飛薊賓葡甲胺、葡醛內酯和聯苯雙酯。由表3可見,前2年,水飛薊賓葡甲胺的日均費用最高為6元/日。2011年甘草酸二銨開始銷售,而這一年日均費用最高的就是甘草酸二銨達到12元/日。
抗精神病藥引起藥源性肝損害的發生機制主要是對肝細胞膜的損害[3]。由此可見,我院精神專科主要應用水飛薊賓葡甲胺和甘草酸二銨等這類保護肝細胞膜的保肝藥防治肝損害是合理的。但水飛薊賓葡甲胺和甘草酸二銨日均費用相對較高,建議醫院多引進高效低價的保護肝細胞膜類的保肝藥品種供臨床選擇,以期既減少肝損害的發生,又不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1]呂成榮,余亞文,陶旭東,等.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腎功能的影響.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1):31-30.
[2]黃新清,楊迪瓊.精神藥物性肝損害36例.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2,0(9):110-111.
[3]村上重人.抗精神失常藥和抗癲癇藥的肝毒性.日本醫學介紹,2006,27(6):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