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彥珍
只要是說起靜脈輸液,一般人就會聯想到扎針和疼痛,特別是在靜脈輸注某一些藥物時,患者會一直有疼痛感覺到靜脈輸液結束,如滴注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時,患者常說局部疼痛,要求減慢低速,甚至拒絕輸注。我們對靜脈滴注復方氨基酸溶液的186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減輕疼痛護理對策,效果比較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6月選擇我醫院需要靜脈滴注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的180患者為本實驗觀察對象,其中男103例、女77例,年齡22~65歲,第一天在該患者的左手背淺靜脈進行穿刺,應用常規方法固定頭皮針針柄為對照組,第二天在該患者的右手背對稱部位淺靜脈進行穿刺,固定頭皮針針柄前首先將針頭斜面調整向下為實驗組。兩組患者的手背皮膚均無硬結、淤血、開放性傷口及皮膚病。根據醫囑靜脈滴注治療劑量復方氨基酸溶液,兩法滴注的藥液產品廠家、種類、批號、濃度、靜脈滴注速度均相同。靜脈輸液過程中均無滲出、局部腫脹、輸液不通暢等情況。
1.2 方法 對照組靜脈穿刺成功后采用常規固定法固定針柄;實驗組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前首先將頭皮針頭斜面調整向下:即靜脈穿刺成功后,順勢以進針后的血管走向為縱軸,將頭皮針柄以逆時針方向旋轉180°,調整針頭斜面向下后再固定。
1.3 疼痛判定標準 在靜脈穿刺成功并固定針柄液體輸注順利15 min后,讓操作者和患者隔離,請操作者根據患者的反應,并采用口述描述評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1],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經驗來描述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本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5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處理,進行χ2檢驗。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輸液時疼痛程度情況比較
3.1 疼痛感覺的產生來源于人體感受器,根據不同的分布部位可分表層感受器和深層感受器。人體疼痛感受器就是遍布全身各處的游離神經末梢,只要某種刺激到達人體疼痛感受器,就會讓人產生疼痛[2]。1979年國際疼痛學會(LASP)將疼痛定義為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1983年,美國疼痛協會(APS)提倡將疼痛作為人體第五大生命體征,并于1995年正式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加以重視。由于患者已經忍受著疾病帶來的痛苦,所以他(她)們對疼痛特別恐懼,因此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充分重視疼痛,并觀察、分析和探討疼痛機制,踐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盡可能地減輕患者的疼痛,避免患者由于疼痛而影響靜脈輸液治療。
3.2 復方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為無色或微黃色澄明液體,由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按一定比例配制,以提供人體蛋白質合成可利用的各種氨基酸,維持營養因其安全性高臨床應用廣泛[3]。復方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有L-亮氨酸、L-脯氨酸、L-異亮氨酸、L-苯丙氨酸、L-醋酸賴氨酸、L-蘇氨酸、L-蛋氨酸、L-色氨酸、L-組氨酸(N-乙酰-L-色氨酸 0.52)、L-酪氨酸、L-纈氨酸、L-丙氨酸、L-絲氨酸、甘氨酸、L-精氨酸、L-天門冬氨酸、L-鹽酸半胱氨酸、L-谷氨酸、葡萄糖、H2O。氨基酸是人體蛋白質合成的單體,也是合成其他組織的氮源,系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葡萄糖是最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熱量源,對患者有維持熱量作用,與氨基酸一起輸入后葡萄糖有明顯改善氨基酸代謝作用,提供蛋白質合成的能量,并抑制氨基酸異生糖原的浪費,促使氨基酸的充分利用,因此復方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比單獨氨基酸注射液更為方便合理。因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30 g)濃度為12%,濃度高,屬高滲透性液體,刺激性大,易引起患者局部疼痛,所以給患者靜脈輸注復方氨基酸會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對輸液治療產生恐懼。我們應用本實驗中的方法減輕患者滴注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時所致疼痛,收到了好的效果,保證了患者治療順利進行,提高了患者靜脈輸液護理質量。因此分析探討復方氨基酸注射液藥理作用,以及所致局部不良反應的機理,指導臨床給于適宜護理對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8.
[2]于布為,趙欣.疼痛機制研究進展.繼續醫學教育,2006,20(15):42-49.
[3]都娟,彭榮珍.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應文獻分析.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4,4(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