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大腸癌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急生命安全。近年來,雖然對于大腸癌的治療有了大幅的進步,但大腸癌的轉移和復發率仍達到50%左右[1]。機體的免疫功能與大腸癌的轉移和復發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IL-8作為機體腫瘤免疫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較為準確地判定大腸癌的轉移或者復發,對于了解患者的病情進展、治療和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本研究中,對我院診治的60例大腸癌患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方法,檢測患者術前、術后血清IL-8水平,并與60例健康對照組相比較。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間,我院診治60例大腸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51.3~80.4歲。根據Duke’s分期,處于I期的有13例,處于Ⅱ期的有23例,處于III期的有14例,處于Ⅳ期的有10例。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的輔助檢查,依據WHO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大腸癌。以同期體檢的60例健康人群為對照組,均來自本院體檢部,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52.4~81.8歲。
所有病例在未給予過化療或者放療等治療時,于清晨空腹,采集3ml靜脈血3mL,常溫狀態下,以3000r/min的轉速,離心10min,取上清,-80℃低溫冰箱中保存待檢。術后1周,同樣方法采集治療后患者與對照組健康人群的血樣進行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方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技術公司,測定儀為意大利SEAC型免疫測定儀,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清IL-8水平變化:與對照組相比,大腸癌組術前、術后的IL-8水平明顯增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術前相比(95.12±12.34),大腸癌組術后IL-8水平明顯降低(62.18±10.2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l。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清IL-8水平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清IL-8水平變化(±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大腸癌組術前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IL-8(ng/L)術前 術后對照組(n=60) 24.67±8.74大腸癌組(n=60) 95.12±12.34# 62.18±10.28*,&組別
2.2 術前各期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比較:處于I、II、III、IV期的IL-8水平兩兩比較,P<0.05,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從I期到IV期,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也逐步升高,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術前各期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比較(±s)

表2 術前各期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比較(±s)
注:*:與I期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II期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III期相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Duke’s分期 n IL-8(ng/L)I期 13 47.12±15.07 II期 23 67.89±16.77*III期 14 90.05±14.36*,#IV期 10 118.64±18.74*,#,&
IL-8是在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脂多糖等誘導劑作用下,由體內多種細胞合成的,調節體內造血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等多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3]。像肺癌、食管癌、卵巢癌、大腸癌等多種腫瘤細胞的細胞株都可以分泌IL-8,IL-8與癌細胞表面的IL-8受體結合,可以抑制細胞的凋亡,以及促進細胞的增殖。還有報道證實[4],IL-8還參與的浸潤轉移。
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分為Th1和Th2兩個亞群,正常情況下,在機體內,這兩個亞群處于平衡狀態。當機體出現腫瘤時,患者機體內就會出現不同程度地Thl類細胞向Th2類型漂移現象,機體細胞免疫為主的抗腫瘤免疫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繼而導致腫瘤的免疫逃逸[5]。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大腸癌組術前、術后的IL-8水平明顯增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術前相比(95.12±12.34),大腸癌組術后IL-8水平明顯降低(62.18±10.2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表明大腸癌細胞可能也分泌IL-8,同時,IL-8水平與大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聯。
本研究中,處于I、II、III、IV期的IL-8水平兩兩比較,P<0.05,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從I期到IV期,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也逐步升高,表明IL-8可作為大腸癌術后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研究結果也表明,患者術前血清IL-8水平與Duke’s分期呈顯著相關性,Duke’s分期越晚,IL-8水平越高。總而言之,血清IL-8水平與大腸癌的發生、發展及預后也有關,可作為臨床診斷及判定預后的指標之一[6]。
[1]周文鵬,樊青霞,范魁生.IL-8在大腸癌的表達及意義[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7,20(11):6001-6003.
[2]周文鵬,吳金民,張行,等.大腸癌患者血清IL-8和MMP-3水平的臨床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08,21(3):237-238.
[3]Ren Y,Cecilia L.Interleukin-8 serum levels in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rrelation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J].Clin Cancer Res,2003,l2(7):5996-6001.
[4]張梁,黃涵,袁錫華,等.大腸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36-37.
[5]許桂丹,鄧巧穎,郭月鳳,等.大腸癌患者免疫學指標檢測的臨床價值[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0,7(1):36-37.
[6]張毅,宮愛民,劉斌.大腸癌致急性梗阻62例外科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2011,17(2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