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麗
宮腔鏡作不僅可直接觀察子宮腔內部結構的生理與病理變化,同時也可在直視下進行子宮腔內手術治療[1]。子宮為女性的孕育器官,臨床常見的疾病有異常子宮出血,發病率約占臨床婦科疾病的21.3%,該病因病因復雜,因此臨床確診及治療均較困難,而在宮腔鏡下摘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2]。本院對21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宮腔鏡診斷與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32~45歲,平均(38±3.6)歲。均為已婚婦女,患者主要表現為月經頻發或子宮不規則出血、月經過多等。全部患者于檢查前進行婦科檢查,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癥和妊娠、血液病患者及其他合并癥。
1.2 檢查及手術方法 B超檢查采用持續灌流宮腔鏡,4.5 mm硬鏡、冷光源、液體膨宮機、電腦成像系統及電腦工作站。所有患者做B超探測雙層、采用0.5%利多卡因置于宮頸管3 min,進行表面麻醉。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盆腔情況;術前查細菌、真菌、滴蟲性陰道病,檢查完畢一邊退出鏡體,一邊再一次觀察宮頸及宮腔的情況。將宮腔鏡置入宮頸口,排除宮腔鏡禁忌證,以免漏診。
手術時間為月經干凈3~7 d,術前2 d給予抗生素,以5%葡萄糖液作為膨宮介質,手術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阻滯麻醉方法為兩側宮頸注射10 ml普魯卡因(濃度1%);最好用止血治療使其陰道流血量減少或止血后檢查。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前后唇,探查宮頸的大小,;緩慢注入少量膨宮液體,直視下探查宮頸前后壁以及輸卵管開口以及宮頸內口和宮頸管等;轉動鏡體,先觀察宮底、宮頸全貌、輸卵管開口形態大小;發現可疑部位,宮腔鏡下診刮直接取活檢,行定位活組織檢查。
2.1 手術效果 210例患者手術時間10~40 min,平均(20.1±7.3)min;所有患者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常規服用抗生素,無嚴重并發癥出現。
2.2 診斷結果 宮腔鏡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200例(95.2%)基本完全相符,出現10例誤診,見表1。

表1 宮腔鏡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
宮腔鏡對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檢查優于B超檢查,B超檢查雖然可提示盆腔包塊,但仍很難發現子宮內小的病變比如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良性病變,因此子宮腔內良性病變婦科檢查常不能作出診斷[3]。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疾病,過去在缺乏特殊儀器的條件下,常常實施診斷性刮宮術,但由于診斷性刮宮術是一種盲目性操作,容易漏診。
引起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很多,若未能及時診斷及處理,長期會影響健康,引起患者貧血,尤其應高度警惕惡性病變,需及早診斷[4]。而宮腔鏡診斷與治療是近年來在婦科領域迅速發展的一個分支,可以在直視下清晰的窺視整個宮腔。
本組調查結果顯示,宮腔鏡檢查術能夠很好識別復雜的宮腔內生理和病理變化,對于沒發生占位的內膜病變,則需要取材送病理檢查[5]。并且可以發現B超檢查無法發現的宮內微小病變。所以,使用宮腔鏡檢查子宮內病變,更直觀,準確,可靠,成為異常子宮出血的常用檢查方法之一。
總之,B超檢查作為常規的檢查手段,可高度準確的初步診斷異常子宮出血,并且宮腔鏡診斷與病理結果診斷高度一致,因此對子宮癌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此,宮腔鏡診斷治療婦科宮頸內病變,將成為臨床上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1]程保萍.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應用觀察.當代醫學,2011,17(18):74-75.
[2]倫彩霞.宮腔鏡檢查診斷異常子宮出血611例臨床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1,8(4):33-35.
[3]侯杰,王宇珍,陳慧君,等.宮腔鏡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觀察.醫學檢驗,2011,8(08-09):70.
[4]杜丹,劉湘暉,袁璦芹.377例異常子宮出血宮腔鏡檢查結果分析.臨床研究,2009,6(19):73-75.
[5]羅祥美,尹錦芳,陳時珍.宮腔鏡對異常子宮出血原因診治的臨床評價.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