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耀偉 楊良鎖 龐晨光
目前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到人類生命,在我國約75% ~80%的肺癌為非小細胞肺癌,當臨床發現時大多數患者已處于晚期,已失去手術治療的時機,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成為主要治療方法[1]。全身靜脈化療藥物到達腫瘤組織的有效濃度比較低,毒副反應明顯,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治療肺癌,是通過腫瘤的主要供應血管將有效的抗腫瘤藥直接注入瘤體,使腫瘤組織中有較高的藥物濃度,可以有力的殺傷、殺死腫瘤細胞,還可以通過血液循環使化療藥到達全身其他部位,對轉移灶或尚未發現的衛星灶也起到化療的作用,可以提高藥物的利用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臨床療效[2]。熱療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可能與改變了腫瘤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增強腫瘤細胞凋亡基因的表達有關[3]。本研究應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聯合體外深部熱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觀察兩組療效、副作用。
1.1 一般資料 我院腫瘤內科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01月份期間收治7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1.2 納入標準 經支氣管鏡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預計生存期超過6個月以上,Karnofsky評分不小于60分;化療前經檢查血常規、凝血四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正常,心電圖無異常。
1.3 治療方案 對照組:單純通過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采用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在X線透視下尋找腫瘤的主要供應動脈,將導管緩慢插入供應動脈并注入順鉑50~8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化療前常規給予2000 ml的液體水化,紫杉醇預處理抗過敏,4周為1療程。治療組:應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聯合體外深部熱療:化療期間給予體外深部熱療,溫度為42~43℃,2日1次,每次持續1 h,2周期后療效評價。治療期間常規給予托烷司瓊靜推止吐,每周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電解質,若有異常及時糾正和對癥治療。
1.4 效果判斷標準
1.4.1 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標準 ①治療腫瘤的臨床療效評價:根據WHO療效評價規定標準,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50%;穩定(SD):腫瘤縮小<50%或增大<25%;病變進展(PD):腫瘤增大>25%或出現新病灶。②不良反應標準根據WHO化療方案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將不良反應分為0~Ⅳ級[4]。
1.4.2 生活質量療效評價 依據Karnofsky評分標準,Karnofsky評分增加>20分為明顯改善,Karnofsky評分增加>10分為改善,Karnofsky評分不變為穩定,Karnofsk評分減少10 分為下降[5]。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療效、毒副反應及生活質量采用卡方檢驗。
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59歲。肺癌類型中鱗癌23例,腺癌34例,大細胞癌12例,腺鱗癌7例。治療組完全緩解17例,部分緩解10例,穩定7例,進展4例;對照組完全緩解6例,部分緩解10例,穩定14例,進展8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術較少發生并發癥,所有患者中術后發生咯血2例,氣胸2例,術后發熱3例;化療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其中≥Ⅲ級者29例,骨髓抑制≥ Ⅲ級者21例,脫發4例,肝功能損傷≥ Ⅲ級者7例,其中合并2種并發癥者有13例,合并2種以上并發癥者有8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組生活質量完全改善13例,部分緩解15例,穩定6例,進展4例;對照組完全緩解7例,部分緩解9例,穩定15例,進展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比較(例)

表3 兩組生活質量的療效比較(例)
全身化療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及醫學的進步,多種新藥在臨床廣泛應用,對腫瘤的療效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化療藥物嚴重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使患者不能耐受全身化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療效果[6]。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的迅速發展,介入治療已成為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借助介入技術通過支氣管動脈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入腫瘤組織,使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是靜脈給藥的8~48倍,據研究表明藥物濃度每增加1倍,殺傷腫瘤細胞的效果將增加10倍[7]。有學者研究表明認為經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有豐富血供的肺癌療效優于血供相對較少的肺癌,因此中央型肺癌療效要優于周圍型[8]。
深部熱療是近年來治療腫瘤的一種新方法,它不僅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同時使化療藥物在熱療范圍內的敏感性提高,協助化療藥物殺傷腫瘤細胞,提高化療的療效并可以有效地控制胸水。熱療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可能與改變了腫瘤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增強腫瘤細胞凋亡基因的表達有關[9]。熱療對化療的增敏性機制是:熱療使局部范圍內血流循環增加,使化療藥物在熱療范圍內的血藥濃度增加,同時再加上熱療增加腫瘤細胞膜的通透性這一特點,有助于化療藥物進入細胞內而殺傷腫瘤細胞[10]。熱療溫度在42~43℃時效果更佳,并且有報道稱在此溫度時化療藥物作用增強,更有利于殺死腫瘤細胞[11],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同時有研究表明,當溫度>42℃時腫瘤細胞可被殺死,而人體正常組織細胞能夠在45℃時仍然正常存活,因此我們熱療的溫度是安全有效的[12]。
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聯合體外深部熱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肺部病灶的療效優于單純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不僅可有效控制腫瘤病灶,同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副作用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動脈灌注化療聯合熱療治療中有協同作用,不良反應為動脈插管術后并發癥和化療藥物引起的副反應。但有研究表明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使腫瘤局部藥物濃度增高,而外周血濃度卻低于全身靜脈化療,雖然可有效控制肺部原發病灶,但對全身其他部位的轉移灶治療效果欠佳[13],對患者的預后及無進展生存時間不如全身靜脈化療[14]。目前有研究表明經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聯合全身化療序貫治療既可有效治療原發病灶又可有效控制遠處轉移病灶[15]。
因此對于早期僅有原發病灶的患者可建議應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聯合體外深部熱療治療,對于遠處轉移灶的患者而又能耐受全身化療的患者應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聯合全身化療序貫治療,對于晚期而不能耐受全身化療的患者仍可以選擇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聯合體外深部熱療治療。總之,依據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的原則對不同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獲取更大的利益。
[1]王英.吉西他濱維持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現代腫瘤醫學,2011,19(1):79-80.
[2]楊慧玲,冀永峰.支氣管動脈灌注治療肺癌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1,9(22):92-93.
[3]趙世俊.腫瘤熱療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4,27(4):251-52.
[4]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5-47.
[5]王巖靜,許齊,曹軼文.等.NP方案與熱療聯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4,11(5):430-431.
[6]Lasalvia-Prisco E,Garcia-Giralt E,Vázquez J,et al.Randomized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f chemo-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Biologics,2008,2(3):555-561.
[7]Heath VL,Bicknell R.Anticancer strategies involving the vasculature.Nat Rev Clin Oncol,2009,6(7):395-404.
[8]Jiang GM,Zhao JW,Chen YX,et al.Blood supply of pulmonary metastas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Ai Zheng,2006,25(7):885-887.
[9]趙世俊.腫瘤熱療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4,27(4):251-52.
[10]趙樹平.胸腔內灌注化療聯合深部熱療治療癌性胸腔積液的臨床分析.黑龍江醫學,2010,34(5):373-375.
[11]Urano M,Kurda M,Nishimura Y.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rmochemotherapy given at mild temperatures.IntJ Hyperthermia,1999,15(2):79-107.
[12]康艷霞,張賀龍.腫瘤熱療機制的研究進展.現代腫瘤醫學,2008,16(3):473-4751.
[13]Koshiishi H,Takahashi E,Koseki K,et al.Evaluation of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for lung cancer with carcinomatous pleuritis.Gan To Kagaku Ryoho,2007,34(12):2068-2070.
[14]李忠福,蘇東峰,張延軍,等.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與全身靜脈化療治療中晚期肺癌療效觀察.中國介入放射學,2008,2(4):327-329.
[15]黃曉穎,余昶,王良興,等.支氣管動脈灌注-全身化療序貫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隨機對照研究.中國癌癥雜志,2008,11(2):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