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玉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高血壓是多種疾病的導火索,由于部分高血壓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對于高血壓病的認識,對于早期預防、治療有重要的意義。我院采用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其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6.5±2)歲;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1.5±2)年。
1.2 方法 根據中醫辨證對該80例患者分為5型,肝火上炎型(30例),肝炎上亢型(18例),肝腎陰虛型(15例),痰濕阻滯型(8例),瘀血阻絡型(7例)。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癥進行分型治療。①肝火上炎型:治以清肝瀉火,方選龍膽瀉肝湯,方藥組成:生地 15 g,當歸 15 g,赤芍 15 g,澤瀉 12 g,車前12 g,龍膽草 10 g,梔子 10 g,黃芩 10 g,柴胡 10 g。②肝炎上亢型:治以平肝潛陽,方選天麻鉤藤飲,方藥組成:白芍15 g,牛膝 15 g,石決明 15 g,鉤藤 15 g,生地 10 g,天麻 10 g,玄參10 g,菊花 10 g,何首烏 10 g,黃芩 10 g,地龍 10 g,梔子 10 g,甘草5 g。③肝腎陰虛型:治以滋補肝腎,方選左歸丸,方藥組成:炒酸棗仁25 g,熟地15 g,川牛膝15 g,菊花15 g,地龍15 g,山藥 12 g,山茱萸 12 g,菟絲子10 g,枸杞子 10 g,女貞子 10 g。④痰濕阻滯型:治以祛痰燥濕,健脾和胃,方選半夏白術天麻湯,方藥組成:天麻15 g,茯苓15 g,白術15 g,代赭石15 g,半夏 12 g,陳皮 12 g,蒼術12 g,厚樸12 g,膽南星12 g,生姜5 g,甘草5 g。⑤瘀血阻絡型:治以活血化瘀,方選補陽還五湯,方藥組成:黃芪30 g,牛膝15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當歸10 g,生地 10 g,赤芍 10 g,川芎 10 g,地龍 10 g,紅花 10 g,桃花10 g。
以上五個方劑,均可根據患者具體的病癥進行加減。
見表1。

表1
由以上結果可知,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的總有效率高達95%。
3.1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140/90 mm 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按中醫辨證,將其分為5型:①肝火上炎型,癥狀以頭痛耳鳴、煩躁易怒、脈弦有力為主。②肝炎上亢型,癥狀以頭暈耳鳴、煩躁易怒、脅肋脹痛、舌紅苔黃、脈弦為主。③肝腎陰虛型,癥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手足心熱。④痰濕阻滯型,癥見胸悶氣短、倦怠乏力、少食多寐、舌白、脈細滑。⑤瘀血阻絡型,癥見頭暈頭痛、失眠多寐[1]。
3.2 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及易患人群 發病原因:①習慣因素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②環境因素,科學研究表明,環境中缺乏負離子也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機制。空氣中負離子經呼吸道入肺,通過膜交換系統進入血液循環,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組織器官,以直接刺激、神經反射以及通過體液方式作用于機體各系統,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當負離子進入血液后,釋放出電荷,盡管微乎其微,但對于平衡狀態下的血液電荷卻很敏感。
辨證論治體現了中醫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中醫認為,高血壓是由于機體陰陽平衡失調產生的結果陰虛為本,陽亢為標,病變與五臟有關,調理臟腑功能,恢復陰陽平衡,是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基本原則[2]。中醫辨證就是針對高血壓病不同的證候和發病機理去治療,從而提高了總有效率。除此作為患者本身,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多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節,以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為宜,避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不吸煙,配合中藥入茶飲護理。
[1]趙敏.老年高血壓病的辨證論治.河南大學學報,2005,24(2):102.
[2]趙玉娟.中藥治療高血壓臨床觀察.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7,5(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