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廖兵飛 高玉霞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宮頸癌根治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是目前治療宮頸癌常用的手術方法,但由于手術涉及范圍廣,盆腔結構復雜,易出現尿潴留、淋巴囊腫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尤其是尿潴留,文獻報道其發生率達30% ~40%[1]。在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針對上述問題我院婦科醫護人員采取術后不用留置導尿而改用留置膀胱造瘺管排尿方式,同時積極探討不同排尿方式配合膀胱體操,在促進膀胱功能恢復,減少留置尿管時間及泌尿系統感染中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7月30日宮頸癌根治術后77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術后排尿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宮頸癌根治術后實行留置膀胱造瘺管排尿的40名患者為干預組,平均年齡(41.73±7.03)歲;術后采取留置尿管排尿的37名患者為對照組,平均年齡(45.77±8.96)歲;干預組文化程度:文盲2人,小學13人,初中12人,高中8人,中專2人,大專2人,碩士1人;婚姻狀況:已婚38人,離異2人;對照組文化程度:小學20人,初中12人,大專4人,本科1人;婚姻狀況:已婚35人,未婚2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膀胱體操開始時間 在宮頸癌術后6~8 d復查尿常規、尿培養,如果結果正常,給予膀胱體操訓練,如果結果異常不做膀胱體操,三天后復查尿常規、尿培養結果正常再給予膀胱體操訓練。
1.2.2 膀胱體操訓練的初始要求 護士要親自陪護患者到洗手間,指導其掌握做膀胱體操的基本要領,根據患者的體力決定初期的排尿時間,第一天排尿告知患者不可太過力,以免發生術后殘端出血,特別要觀察患者排尿時是否有血液從陰道流出。
1.2.3 留置膀胱造瘺管的膀胱體操 先把瘺管夾閉,然后多飲水(平時喝水少者以超過個人習慣為準)加適量運動,當自己感覺有尿意、腰酸腰痛、腹部墜脹或夾閉時間到2 h,立即去解小便,每次解小便時可雙手按壓小腹部,時間在15~30 min,要盡量解干凈,如果感覺排尿困難,可以嘗試坐在溫水中解小便,然后記錄自解尿量(如果坐浴時解在水盆中無法記錄,可標記注明“坐浴”),自解小便后立即開放尿管,2~3 min后記錄尿袋里的尿量即為殘余尿量。繼續開放27~28 min后(讓膀胱得到休息),再夾閉尿管,并倒掉此時尿袋里的尿。每2 h或自解小便時重復以上的步驟。
1.2.4 留置尿管的膀胱體操 先把尿管夾閉,然后多飲水加適量運動,當自己感覺有尿意、腰酸腰痛或腹部墜脹感時(或夾閉時間到2 h)立即開放尿管,2~3 min后,記錄尿袋里的尿量。然后繼續開放27~28 min后(讓膀胱得到休息),再夾閉尿管,并倒掉此時尿袋里的尿(不用記錄),重復以上的步驟。
1.2.5 判斷膀胱功能恢復標準 ①患者夾閉尿管時間不足1 h即感覺尿急或腰酸腰痛,自解尿量+殘余尿量小于100 ml,說明患者尿頻。②患者夾閉尿管時間為2 h,自解尿量+殘余尿量小于100 ml,說明患者飲水量不足。③患者夾閉尿管時間大于2 h,說明患者沒有理解膀胱體操操作方法。④患者夾閉尿管時間為2 h,自解尿量+殘余尿量大于500 ml,說明患者有憋尿情況。⑤反復多次測量殘余尿,每次均小于100 ml,可以考慮拔尿管。
1.2.6 膀胱功能恢復 膀胱功能恢復的時間=拔尿管可自行排尿時間-膀胱體操開始前插管時間。
1.2.7 尿路感染確定標準 每周做尿常規和尿培養檢查,尿培養查出致病細菌或尿常規檢查白細胞﹥5個/HP即確診為尿路感染。如果患者夾閉尿管時間不足1 h即感覺尿急或腰酸腰痛,自解尿量+殘余尿量小于100 ml,說明患者尿急尿頻,同時可伴有排尿痛,應隨時做尿常規和尿培養檢查。
1.2.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1 膀胱體操訓練后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
表1 膀胱體操訓練后兩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比較()

表1 膀胱體操訓練后兩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比較()
注:*P>0.05
組別 例數(n) 尿管停留時間(天)干預組40 6.23±2.83對照組 37 7.65±4.22 P值0.084
2.2 膀胱體操訓練過程中發生尿路感染情況
3.1 干預組比對照組患者尿管留置平均天數減少 宮頸癌根治術,涉及盆腔血管、淋巴、膀胱、輸尿管、直腸等重要器官組織,手術范圍廣損傷大[2],特別容易引起神經性膀胱麻痹,使患者對膀胱充盈的敏感性降低或喪失,影響自主排尿,另外由于血腫和術后瘢痕形成損傷了盆腔神經叢和盆腔神經,同時子宮切除失去對膀胱頸的支撐,使膀胱過度伸張,可引起下泌尿道功能失調[3]。術后需要留置導尿管,干預組選擇膀胱造瘺排尿法,是在患者術前無泌尿系統感染情況下,術前留置尿管后上手術室,術后行經腹膀胱造瘺術,然后拔除尿管,術畢回病房。由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通過留置膀胱造瘺排尿法配合膀胱體操后,平均留置導尿管為(6.23±2.83)d,對照組實行術后留置尿管排尿法配合膀胱體操后,平均的留置導尿管為(7.65±4.22)d,干預組比對照組平均減少1.42 d,而兩組留置尿管天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

表2 兩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例數比較(n)
3.2 干預組比對照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者少 宮頸癌根治術中出血、脫落的上皮細胞聚集在膀胱壁最低處,術后患者臥床不能自行排尿,使這些聚集物不能排出體外[4],從而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很容易導致尿路感染的發生。表2顯示,干預組感染人數為3人(7.5%),對照組感染人數為10人(27.03%),兩組膀胱體操訓練過程中發生感染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75,P<0.05),說明膀胱造瘺排尿法避免了因導尿引起尿道括約肌水腫,充血痙攣以及增加膀胱逼尿肌的阻力[5],也避免導尿管對尿道的刺激和因導尿引起逆行感染的發生,在膀胱恢復的過程中,患者可以有自己試解小便的過程,直到膀胱功能恢復拔管。傳統方法經尿道口插導尿管,易引起尿道括約肌水腫,充血痙攣以及增加膀胱逼尿肌的阻力也增加逆行感染的機會,有報道提示與長期留置尿管增加了泌尿系統感染的機會有關[6]。
綜上所述,干預組比對照組尿管保留天數平均減少1.42 d、尿路感染發生明顯減少,說明留置膀胱造瘺排尿法比留置尿管排尿法對膀胱功能恢復效果好,因此宮頸癌根治術,建議選擇留置膀胱造瘺排尿法同時進行膀胱體操訓練,以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湯雯倩,彭莉貞,姚力諾.膀胱體操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療效觀察.實用癌癥雜志,2006,21(4):409-411.
[2]馮天恩,翟雅明.110例宮頸癌根治術的并發癥分析.中外醫療,2010,6:23-25.
[3]楊西萍,趙祥冬.個性化排尿訓練預防子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125-126.
[4]張淑珍,金卓杏,蔡淑香.530例宮頸癌根治術后近期并發癥分析.腫瘤學雜志,2011,17(2):104-106.
[5]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規范(草案).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33(11):694-704.
[6]劉朝暉,趙亞紅,張巖,等.子宮頸癌患者術后泌尿系統并發癥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5,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