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宗姬 滕紀媛
肺炎支原體是引起小兒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對于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西醫一般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主,必要時加用激素或輔以物理治療,但效果并不能十分令人滿意。近年來,我們采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或紅霉素結合中醫內服外治,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1]①持續劇烈咳嗽。②大多有發熱,體溫在37~41℃。③X線胸片示肺炎改變,體征輕微而胸片陰影顯著。④青霉素、鏈霉素及磺胺藥治療無效。⑤咽部分泌物檢測DNA-PCR陽性或血清抗MP-IgM陽性。
1.2 一般資料 以我院兒科病房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收住的60名14歲以下支原體肺炎兒童病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齡5.5歲;平均病程11.7 d;治療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9歲;平均病程12.5 d;60例患兒均有劇烈咳嗽和(或)發熱,肺部體征不明顯,而X射線胸片提示肺炎,白細胞正常。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肺炎支原體IgM≥1∶80,均無其他疾病。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胸片及疾病診斷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10 mg/(kg·d)]注射液或紅霉素注射液[15~30 mg/(kg·d)]加入10% 葡萄糖溶液緩慢靜脈滴注,1次/d,5 d為一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內服以麻杏石甘湯(麻黃3~9 g、杏仁3~9 g、石膏6~18、甘草2~6 g,根據患兒體重調節藥量)為基礎方清熱宣肺、止咳化痰,并隨癥加減。痰甚者加瓜蔞、半夏、桔梗、紫蘇子;發熱者加黃芩、梔子清熱瀉火解毒;便干者加大黃通腑瀉熱。每日1劑,水煎分2~4次口服,5 d為一療程。外治以中藥白芥子為主要成分,調配好后貼服患兒肺腧穴、定喘穴,及肺部啰音較多部位,貼服時間為2~4 h,5 d為一療程,如有皮膚瘙癢、紅腫等過敏癥狀,隨時停止貼服。
3.1 療效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2]:①痊愈:用藥后3 d內體溫恢復正常,5 d內咳嗽停止,10 d內肺部干濕啰音及X射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完全消失。②顯效:用藥后3 d內體溫正常,7 d內咳嗽緩解,10 d內肺部干濕啰音明顯減少,X射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基本消失。③好轉:用藥7 d體溫基本恢復正常,1個療程結束時咳嗽癥狀仍存在,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肺部體征及X射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有所減輕。④無效:用藥療程結束時仍有發熱或刺激性咳嗽,肺部體征及X射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仍存在。痊愈﹑顯效和好轉判為有效。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支原體肺炎是多發病、常見病,約占非細菌性肺炎的1/3,或占所有肺炎的10%。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病毒與細菌兩者之間的一種微生物,可寄生在人的口腔、腮腺等處。潛伏期約8~35 d,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冬春季多發,有傳染性,可在學校、家庭等集體發病,本病病程長,并發癥多,對人體健康危害大。首發癥狀多為發熱和咳嗽,較大兒童常伴行頭痛、咽痛、肌痛、倦怠、食欲不振、全身小適等,支原體肺炎臨床特點常表現為癥狀和體征的不平衡,即“兩個極端”:“癥狀重、體征輕”或“癥狀輕、體征輕”,而細菌性肺炎的癥狀與體征通常足平行的。目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抗生素治療以大環內酯類為主。近年來,國內外均有文獻報道分離出耐藥株,提示肺炎支原體耐藥現象的存在,也有多篇報道顯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耐藥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較差,也易合并肺外并發癥[3]。
支原體肺炎在祖國傳統醫學里面沒有專屬的名字。但是所有的肺炎,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等感染性肺炎在祖國傳統醫學里面都屬于溫熱病范疇中的肺熱喘咳和風溫犯肺的范圍。祖國傳統醫學認為,咳嗽、發熱與肺所主有關。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肺為嬌臟,易為病邪所傷。方中麻黃可宣肺解表,止咳化痰;杏仁、瓜蔞加強麻黃宣肺化痰之功;桔梗、半夏、石膏清肺熱、止咳化痰;黃芩、梔子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白芥子有化痰止咳功效,促進肺部炎癥的吸收,促進啰音的消褪。故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應結合中醫中藥療效更好,因為中藥治療支原體感染不僅是針對支原體,還可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排痰,增強呼吸功能。故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痊愈率高,病程短,療效確切,不失為一種有效可行的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方法。
[1] 吳瑞萍.實用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711.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05.
[3] 辛德莉,王斯,韓旭,等.耐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特點.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16):12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