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怡勇

國人自古就有秋冬進補的習俗。
說到進補,一般人都會想到冬蟲夏草、人參、鹿茸、燕窩、魚翅等名貴藥材和食物。
近年來,由于一些商家的錯誤宣傳,很多消費者想當然地認為“價格越貴就越滋補”,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
不可否認,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有某方面較強的功效,但是它們高昂的價格主要是由它們的數量稀少決定的,而不是藥效。
研究證明,絕大多數名貴藥材和食物的功效并非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在實際應用中,很多價格便宜的藥材和食物完全可以代替它們,而且不會降低療效。下面就介紹幾種名貴藥材和食物的廉價替代品。
燕窩
燕窩確實有養顏補身的效果,不過,如果期望吃一兩次就有神奇的功效是不現實的,需要持續吃才行。一般1周吃2次,連續吃1個月左右才能有效果。其實,銀耳、豆腐和燕窩的營養成分類似,同樣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及小分子氨基酸,雖然含量比燕窩少,但也足以滿足人體的需要了。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和氨基酸;豆腐則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豐富的蛋白質,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魚翅
魚翅中主要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不飽和脂肪酸及膠原蛋白,還含有一定的礦物質。魚翅營養價值比較豐富,但由于魚翅中的膠原蛋白缺少一種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屬于不完全蛋白,因此難以被人體吸收。而且魚翅中的膠原蛋白量甚至還不如豬皮、牛皮多。另外,魚翅采自鯊魚,而鯊魚處于海洋生物食物鏈的頂端,體內往往容易因富集作用而累積較多的有害物質,如果魚翅質量不好或烹飪不當,反而對健康不利。肉皮、豬蹄及軟骨等食物中,膠原蛋白的含量不少于魚翅,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不過,這些食物中的膠原蛋白同樣屬于不完全蛋白,所以在烹調時不妨搭配禽畜肉以及魚、蝦、蟹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能幫助機體吸收膠原蛋白。
鮑魚
鮑魚屬于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鮑魚中球蛋白含量較高,而球蛋白有一定的增強人體抵抗力的作用。不過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人體會通過平衡系統自然調節球蛋白的需求比例,健康人體內的球蛋白量都是正常的,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球蛋白。另外,吃鮑魚一定要吃熟透的,不能吃半生不熟的。鮑魚適合文火慢燉,以保存其鮮美原味,夜尿頻、氣虛哮喘、血壓不穩、精神難以集中者適宜吃鮑魚。痛風病患者及尿酸高者則不宜吃鮑魚。其替身食物可選河蚌、田螺,功效不比鮑魚差。人們日常所喝的牛奶中,每100克就含有10多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只是想補充球蛋白的話,喝牛奶就足夠了。
海參
海參中含有的蛋白質(特別是白蛋白)比較高,如果想用海參補充白蛋白質,用雞蛋替代就可以。泥鰍、鯽魚也可代替海參,海參除富含維生素A、鎂外,其他營養成分與泥鰍和鯽魚差不多。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陰潤肺補腎,提高免疫力,而價格只有幾元錢一斤的枸杞具有同樣的功效,其補腎功效甚至超過冬蟲夏草。一般而言,每天吃15克枸杞子就能達到治療效果。此外,山藥也有類似的補腎作用。
人參
人參是補氣佳品,然而除非用于危重癥的搶救,黨參完全可以取代人參。而一般即使是人工栽培的人參,價格也是黨參的4倍之多,野生老山參的價格就更貴了。對于動則出汗、語聲低微的肺脾氣虛者,用黨參15克泡水代茶飲即能收效。
鹿茸
鹿茸是補腎壯陽的良藥,適合陽虛的人食用,然而它的功效也并非無可替代。臨床上常用肉蓯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等相對便宜的藥來代替鹿茸。如陽虛體質者,冬季多用鹿茸養生,但也可用蓯蓉羊肉粥來代替,做法很簡單:取肉蓯蓉30克,精羊肉和粳米各100克,精鹽少許,蔥白、姜末適量。先用砂鍋水煎肉蓯蓉,過濾取汁,去渣,加粳米及切碎的羊肉同煮至熟,再加入鹽、蔥、姜,煮沸即可服食。
當歸
當歸是補血活血的良藥,但是價格也偏貴,其實如果只是用來補血的話,首烏和龍眼肉都能起到和當歸相似的作用。血虛的女性每天吃15克龍眼肉,即可收到補血養顏的功效,而且龍眼肉的口感也比當歸好得多。
紅花
紅花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藥,一般的紅花已經偏貴,藏紅花更是昂貴。而價格只相當于紅花1/5的益母草其實也有不錯的活血化瘀的功效,而且如果是用于女性血瘀型的痛經等癥,益母草的效果更好。
另外,中醫治病養生講究辨證、辨體論治,即根據自己的病情、體質選擇合適的藥食材料。如果不根據自身的情況而盲目選擇名貴藥物,不僅不能強身健體,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價格昂貴的冬蟲夏草,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中醫認為其味甘性溫,具有益腎補肺、止血化痰的功能,只適用于肺虛、腎虛或肺腎兩虛引起的腎虛陽痿、肺虛久咳、病后體虛、自汗等病癥。如果患者表現為高熱、狂躁、聲高氣粗、咳嗽痰多等實證或體質偏實熱者則最好別吃,盲目進補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感冒的時候也不適合食用冬蟲夏草,否則同樣會加重病情。人參、鹿茸等藥材的服用禁忌癥就更多了。因此,在進補時,最好請中醫“量體選用”。
(摘自《健康》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