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忠
(牡丹江公路管理處)
橋面鋪裝加厚后T構承載力驗算
張國忠
(牡丹江公路管理處)
大橋施加體外預應力的目的,是增大原結構內部預應力的儲備,以及抵抗由于橋面找平層帶來的額外恒載作用。另外,體外預應力對擬制主梁下撓的發展,減緩橋梁振動引起的沖擊作用都有著重要意義。
橋面鋪裝;加厚;T構承載力;驗算
表1列出了結構體系完成階段(即安裝完掛梁并鋪設完橋面鋪裝)的累計應力。從表中看出,當結構體系完成后,懸臂根部截面的上緣壓應力儲備為5.48 MPa,比原設計7.70 MPa減小2.22 MPa(降低28.8%)。其它截面下緣最大壓應力為8.67 MPa,小于規范規定的允許值0.7Rba=0.7×28=19.6(MPa)。

表1 結構體系完成階段累計應力 MPa
表2為使用階段荷載組合I作用下結構各截面的正應力和最大主應力計算結果。由表可見,在使用階段荷載組合I作用下,各控制截面上、下緣均未出現拉應力,懸臂根部截面的上緣最小正應力為3.13 MPa(原設計為3.8 MPa,降低17.6%),具有較大的壓應力儲備。各截面下緣的最大正應力為13.2 MPa(原設計為12.1 MPa),小于規范的限值0.5Rba=0.5×28=14.0(MPa);上緣的最大正應力為8.41 MPa(原設計為12.7 MPa),同樣滿足規范的要求。
在使用荷載作用下,各控制截面的最大主壓應力為13.2 MPa(原設計為12.7 MPa),小于規范的限值0.6Rba=0.6×28=16.8(MPa);最大主拉應力為1.54 MPa(原設計為1.22 MPa,增加26.2%),小于規范的限值0.8Rbl=0.8×2.6=2.08(MPa)。

表2 使用階段荷載組合I正應力計算 MPa

續表2
表3為各截面的抗彎強度與其承受的最不利極限組合內力的比較。計算截面抗力時,未計入普通鋼筋及構造鋼筋的影響。

表3 組合I截面強度驗算 M'j
由表3可見,鋪設找平層后,各截面的極限組合內力比原設計約增加了7% ~9%,各截面的抗彎強度均小于其設計彎矩,并且有較大的富余,表明結構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時各截面的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U442
C
1008-3383(2012)06-0083-01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