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科研部

強化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組織管理與實施,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為應對內外部形勢變化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研究院承擔的型號任務快速增長,任務要求越來越高,內部資源沖突加劇,完成難度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自身能力,保障各項型號任務順利完成,履行好黨和國家賦予的神圣使命。實施以“13+N”為主要內容的年度科研生產策劃,旨在通過策劃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安排,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降低型號研制生產風險,保證各項科研生產任務目標的實現。自2010年以來,研究院著力加強了以“13+N”為主要內容的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組織管理及實施工作。
質量管理體系術語中這樣論述:“策劃就是制定目標并規定必要的運行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實現目標的管理活動”。策劃的本質是全面、系統地識別和規劃過程,并把各個過程的資源適當配置,以滿足過程實現的需求。策劃的要點是找出存在問題并進行風險識別與管理。
以“13+N”為主要內容的年度科研生產策劃,是要明確年度目標要求,分解細化各項任務,科學配置能力和資源,合理安排工作計劃,采取風險管控措施,將人力、物力、經費等資源有機結合與利用起來,確保科研生產任務圓滿完成、單位核心能力持續提升的管理舉措。策劃不僅要形成科學合理、系統協調的年度工作計劃,還要制定保障各項任務順利開展、促進單位核心能力提升的“13+N”項具體實施方案。在策劃的組織管理過程中,還要提高各單位的策劃意識,建立健全策劃管理制度,強化協同策劃機制,著力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為規范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組織管理與實施,研究院組織制定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年度科研生產策劃規范》,明確了策劃的組織管理和報告規范。
在管理職責上,型號“兩總”負責組織制定型號項目年度策劃,明確型號項目年度目標;研究院科研生產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組織管理,重點做好策劃檢查、問題協調及共性資源專題策劃等工作;院機關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對院屬單位的策劃進行指導;院屬單位按要求負責組織完成本單位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工作。
在組織實施和內容要求方面,研究院規定了策劃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明確了策劃的主要內容及編寫規定,并特別規定要形成保障科研生產工作有序開展的“13+N”項具體實施方案,且各項實施方案(計劃)均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完成時間、完成形式等內容。
“13”包括人力資源配置、物資采購、設備保障、工藝裝備保障、生產試驗場地、技術攻關、工藝攻關和優化、產品保證、經費保障、外協任務、分工定點、新品研制以及風險管理的實施方案。“N”是指根據本單位特點研究制定的其它實施方案和綜合管理措施。總之,年度科研生產策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一切圍繞中心、服務中心、保障中心的工作均可納入。
院屬各單位全面開展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目標要求主要源于型號年度策劃。在進行型號年度策劃時,主要依據型號研制生產目標要求和上級考核計劃,按照有關要求和程序進行策劃。在型號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基礎上,由科研生產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形成年度科研生產工作要點(完善后形成責任令),從研究院層面明確年度科研生產工作目標,指導院屬單位開展策劃工作。此外,院屬單位還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明確將橫向協作任務以及對單位發展影響重大的其它任務的年度工作目標納入年度策劃。此項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2月完成。
單位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基本方法為:
一是制定工作目標。緊貼年度科研生產工作要點,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與本單位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具體并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年度目標。
二是規定必要過程。每項任務(工作)都是由一系列過程組成的,把構成任務的必要過程確定好是策劃的重要工作之一。過程要做到“一個不能少”,并重點關注飛行試驗、系統聯調、導彈總裝等關鍵過程。對研制型號應按照研制工作流程,以設計、試驗驗證等為最小策劃單元;對批生產型號應按照工藝總方案和工藝流程,以工序(工種)為最小策劃單元。
三是分析測算過程實現能力。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測算過程實現所需的資源和能力,對比當前過程已具備的能力,兩者之差就是調整過程任務和配置資源的依據。
四是平衡和調整過程任務。根據分析測算和對比的結果,對過程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例如:已具備的過程實現能力嚴重不足時,可采取適度外協的方法緩解能力的不足。
五是配置過程所需資源。資源配置是策劃的重頭戲,也是策劃的核心,要關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試驗條件、生產條件以及后勤保障資源等各個方面。
六是分析識別過程風險。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其必定貫穿于型號產品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的全過程。在完成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還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技術和手段對過程涉及的風險進行識別、估計和評價,這是風險管控的基礎。
七是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目標實現。針對部分過程實現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確保過程順利實現,最終確保年度目標的順利實現。
單位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工作過程一般分為需求分析、初步策劃、策劃編制、綜合平衡和審查發布5個階段。前2個階段的工作可以先期啟動,一般在每年的12月完成,整個策劃工作一般需要持續3個月,于次年的1月底完成。年度策劃工作流程詳見圖1。
在開展年度策劃的過程中,應組織制定任務專題策劃和基層單位策劃,在此基礎上綜合統籌形成單位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報告。策劃報告由單位調度長負責牽頭組織制定,廠所長辦公會負責審定,單位主要領導負責批準。此外,根據型號任務進展和內外部情況變化,應適時開展動態策劃。
由研究院科研生產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召開策劃檢查及交流工作協調會,對院屬各單位年度科研生產策劃進行初步審查,并對策劃檢查工作進行部署。在此基礎上,每年2月起,由院領導帶隊、院機關有關部門和院屬相關單位領導及有關人員組成檢查組,對院屬單位科研生產策劃工作逐一進行檢查。一是對院屬單位策劃工作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強化院機關對院屬單位工作的指導和幫助,切實從指示要求轉變為指導幫助;三是增強院屬單位之間的交流互動和經驗共享,共同提高策劃能力和基礎管理水平。

圖1 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工作流程
針對院屬單位在策劃檢查時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由科研生產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溝通,形成答復意見,并就有關問題制定具體解決方案,同時納入研究院軍品綜合調度系統監督執行。此項工作一般在檢查結束后半個月之內完成。
針對導彈總裝場地、環境試驗設備、仿真實驗室等共性資源緊缺的實際情況,為避免型號任務集中撞車、提前化解資源沖突,確保各項任務平穩、有序推進,在研究院層面進行綜合協調、平衡,組織制定共性資源專題策劃,消除型號之間、單位之間在共性資源使用上存在的“矛盾”或“沖突”。此項工作一般在每年的3~4月完成。
為保證各項策劃措施逐一落實到位,院、廠所兩級軍品綜合調度系統將相關措施和計劃納入月重點調度計劃進行考核,督促落實各項舉措。研究院在上半年擇機對1~2家院屬單位的策劃執行情況進行抽查;每年7~8月,由研究院科研生產主管部門牽頭組成檢查組,檢查院屬各單位科研生產工作進展和策劃措施落實情況,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力促各項科研生產工作扎實向前推進。
隨著研究院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工作的逐步深化,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部分單位策劃意識不強、策劃基礎薄弱、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的狀況,全院整體策劃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劃標準和方法。在實踐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院級標準,探索形成了較好的策劃組織管理模式,提高了策劃組織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保證了策劃內容的全面完整。納入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任務涵蓋了預研、研制、生產、軍貿、重大協外、售后服務及質量、工藝、安全生產等各方面工作,確保了工作不遺漏;策劃過程中充分調動了科研生產一線人員和保障科研生產工作正常開展的各方面人員,具有很高的參與度。
提升了年度策劃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在策劃過程中,院機關與院屬單位之間、院屬單位彼此之間、院屬單位內部之間的交流互動進一步加強,促進了單一型號任務與單位整體工作的融合,強化了上下環節的工作銜接、提升了計劃的執行效率。2011年研究院重點調度計劃實際完成率較2009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
提高了風險管控意識和管理水平。通過及早識別短線、瓶頸和風險,制定風險管控計劃、風險控制策略,以及將相關計劃納入考核管理等,極大地化解或降低了任務風險。此外,在研究院層面協調“沖突”,解決“矛盾”,有力保障了各項任務的協調推進。
鍛煉了策劃工作的管理隊伍。各單位普遍認識到策劃是管理者工作的首要環節,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動和基礎管理工作,通過開展年度策劃,管理隊伍的策劃意識得以加強,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通過強化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組織管理與實施,不僅推動了全院整體策劃水平上臺階,而且為保證各項科研生產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研究院圓滿完成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考核的責任令任務,飛行試驗成功率為100%,科研生產計劃完成率和飛行試驗成功率均創歷史最好成績。全面實施年度策劃以來,研究院科研生產屢創佳績,基礎管理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穩定受控,為實現研究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隨著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工作的不斷深入,也在客觀上促進了緊密協作配套體系建設和院屬單位核心能力建設工作,對研究院及院屬各單位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實施年度科研生產策劃,從研究院層面來看,有助于增強多任務并行管理水平和年度任務總體管控能力;從型號項目的角度來看,有助于降低型號風險、減少管理失誤;從各單位的角度來看,有助于確保任務完成、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能力。當然,要更好地發揮年度科研生產策劃的作用,實現效益最大化,還需要在提高策劃質量、深化策劃評估及能力提升效果評價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