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濤 陸金根 蔣偉冬 姚一博 王 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特診部4樓,上海市宛平南路725號,200032)
混合痔術后運用散瘀止痛方熏洗60例
梁宏濤 陸金根 蔣偉冬 姚一博 王 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特診部4樓,上海市宛平南路725號,200032)
散瘀止痛方;熏洗;混合痔術后散瘀止痛方是陸金根教授依據多年臨床經驗擬定的治療肛腸疾病的熏洗方[1],方由丹參、徐長卿、莪術、芒硝等組成,具有散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本觀察選取60例混合痔術后患者,應用散瘀止痛方熏洗治療,現將其臨床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20例為2009年6月-2010年1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科初次住院混合痔患者,用SAS(8.2)軟件制作隨機排列表,信封法進行隨機隱藏,隨機分為2組,每組60例,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入組。治療組男性2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45.15±13.39)歲,平均病程(6.33±2.71)年,其中內痔Ⅱ度者10例,Ⅲ度者43例,Ⅳ度者7例,結締組織性外痔者20例,靜脈曲張性外痔者33例,血栓性外痔者7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7.63±12.39)歲,平均病程(5.35±3.15)年,其中內痔Ⅱ度者13例,Ⅲ度者39例,Ⅳ度者8例,結締組織性外痔者21例,靜脈曲張性外痔者31例,血栓性外痔者8例。2組資料在性別、年齡、病程、內痔及外痔情況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分別為0.271、0.294、0.069、0.729、0.970,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凡符合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混合痔,年齡在18~65歲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原有肛門部手術或外傷史;患有便秘、腹瀉或肛周濕疹等肛周皮膚病者;患有其他肛直腸疾病者;患有克羅恩病、結核病、血液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經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總分≥50分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胸片異常者。
1.4 治療方法 入組患者均采用腰麻下行混合痔內扎外切術,術畢次日起每日早晚熏洗2次。治療組:散瘀止痛方煎劑100mL加入1000mL(60℃)溫水中,先以蒸氣熏蒸患部,待溫度降至40℃后坐浴15min。散瘀止痛方煎劑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藥房提供,采用高壓煎制而成,濃煎,真空包裝。對照組:痔疾洗液125mL加入1000mL(60℃)溫水中,先以蒸氣熏蒸患部,待溫度降至40℃后坐浴15min。痔疾洗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696。
1.5 療效標準 療效評價參照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創口愈合。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創口未愈。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疼痛積分采用VAS疼痛量表,用10cm長的直尺,兩端分別標注“無疼痛”(0分)和“最嚴重的疼痛”(10分),由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直尺上某一點作記號,從起點至記號處的距離記為疼痛的積分。水腫積分根據肛緣腫脹程度分為無、輕度腫脹(<1/4肛周面積)、中度腫脹(1/4~1/2肛周面積)、重度腫脹(>1/2肛周面積)4級,分別計0分、1分、2分和3分。分別觀察術后1d、3d、7d、2w的情況。止痛起效時間術后第3d熏洗時測定,記錄疼痛開始緩解時間(min)。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愈54例,好轉6例,治愈率90.0%;對照組治愈56例,好轉4例,治愈率93.3%。2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509,P>0.05)。
2.2 疼痛積分情況 術后疼痛積分情況(見表1),2組資料比較,第1d、3d、7d積分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提示治療組第1d、3d、7d止痛優于對照組。
表1 疼痛積分情況(±s)
表1 疼痛積分情況(±s)
時間積分治療組(60)對照組(60)t P 1d2.95±0.723.23±0.83-1.9920.049 3d4.37±1.094.95±1.24-2.7370.007 7d1.48±0.501.70±0.56-2.2240.028 2w0.75±0.650.80±0.55-0.4540.650
2.3 水腫積分情況 術后水腫積分情況(見表2),2組資料比較,第3d、7d積分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第3d、7d消腫優于對照組。
表2 水腫積分情況(±s)
表2 水腫積分情況(±s)
?
2.4 止痛起效時間 治療組止痛起效時間為(9.40± 1.87)min,對照組為(11.07±2.19)min,2組資料比較,(t=-4.488,P=0.000,P<0.01),提示治療組止痛起效快于對照組。
2.5 創面愈合時間 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為(19.18 ±4.47)天,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為(21.15±5.07)天,2組資料比較,有統計學意義(t=-2.255,P= 0.026,P<0.05),提示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2.6 住院費用 治療組住院費用為(7474.77± 1083.20)元,治療組為(8065.85±1531.25)元,2組資料比較,有統計學意義(t=-2.441,P=0.016,P<0.05),提示治療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
2.7 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2組均未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
疼痛、水腫是混合痔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其治療方法多樣,然而每種療法都有不足。中醫認為治療方法應適合肛門部的生理特點,《薛氏醫案》云“臀,膀胱經部分也,局小腹之后,此陰中之陰。其道遠,其位僻,氣運難及,血亦罕到”,據此臨床常采用熏洗療法,藥力專攻,直達病所。熏洗療法[2]是將藥物水煎或用開水浸沖后,利用蒸氣熏蒸,熏后用其余熱在患部洗浴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肛門直腸疾病急性發作期局部腫痛、及術后并發癥治療等?;谥坛R姴±砘A“濕、熱”,痔術后多用清熱利濕類中藥熏洗[3]。其中痔疾洗液應用廣泛,臨床療效肯定,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斂瘡,消腫止痛的功效。
陸金根教授認為外治之術重局部辨證,痔術后并發癥證屬“經絡瘀阻”,手術損傷經絡,導致局部瘀阻,不通則痛;局部氣血不足,不榮則痛;瘀邪停留于局部而見腫脹。因而主張“從瘀論治,祛瘀生新”,擬散瘀止痛方。方中丹參為君,其性味苦、微寒,涼血活血,有清瘀熱以消癰腫之功;同時丹參化瘀止痛不傷氣血,有補血和血之效,此時應用丹參,攻補兼施,祛瘀養血,疼痛自除。徐長卿為臣,祛風止痛,適用于風濕、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痛癥。佐藥莪術破血行氣止痛,協助君臣,增強其散瘀止痛之功。芒硝為使,引諸藥歸經,清熱消腫。四藥合用,各司其職,使得瘀散痛減腫消。本研究表明散瘀止痛方能有效治療混合痔術后疼痛、水腫等并發癥,從而促進創面愈合,縮短病程、降低住院費用。散瘀止痛方在治療混合痔術后疼痛、水腫、止痛起效時間方面作用優于痔疾洗液。散瘀止痛方臨床應用安全可靠,外用無過敏反應。
此外,現代醫學認為[4]局部腫脹和疼痛是由于外科操作引起組織損傷導致局部炎癥反應,釋放炎癥介質引起。目前動物實驗已證實[5-6]散瘀止痛方與生理鹽水比較,對大鼠足趾角叉菜致炎性水腫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抗炎機理可能與降低炎癥局部組胺、5-羥色胺、PGE_2含量及抑制COX-2的表達有關。
[1]王琛,郭修田,梁宏濤,等.陸金根治療肛腸疾病術后并發癥經驗.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01):9-10.
[2]陸德銘,陸金根.實用中醫外科學[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0:320.
[3]梁宏濤.熏洗療法在痔、肛瘺、肛裂治療中的應用進展.遼寧中醫雜志,2011,38(11):2295-2297.
[4]吳階平.黃家駟外科學(上冊)[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3-27.
[5]梁宏濤.活血化瘀法對角叉菜致大鼠足趾腫脹局部腫脹度影響[A].大腸肛門修復與重建[C].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645-649.
[6]蔣偉冬,陸金根,曹永清等.散瘀止痛方熏洗對大鼠炎癥足趾PGE_2含量及COX-2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6):1390-1392.
(2011-12-02收稿)
投稿須知:撰寫文章三要素
一篇文章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衡量。這些也是撰寫文章的基本要求。
1.內容:1)有說服力,即材料典型,具有代表性,比較新穎。2)論點或命題正確。3)用詞和數據正確,前后無矛盾。
2.結構:1)主題明確,中心突出。2)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3.文理:1)概念、判斷、推理要合乎邏輯。2)語法、修辭、標點運用恰當,即符合語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肛腸學科資助;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0QL0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