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尹 情 本刊通訊員 宋秀智 黃光瑤
秭歸縣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位居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既是移民大縣,又是壩首庫區縣。近年來,國家每年支持秭歸庫區發展的三峽產業發展基金6400多萬元、庫區治理資金8000多萬元。面對如此巨大的項目資金,如何提高項目資金效益成為一道難題。在與秭歸縣財政監督局局長黃永平交談中,他介紹道:“我們積極探討專項資金監管方法、創新財政監督模式,派駐監督員到項目單位,強化項目資金監管,讓項目資金發揮最大效益,收到了明顯效果。”
按照“更新監督理念、突出監督重點、改進監督方式”的要求,秭歸縣積極探索具有“秭歸特色”的財政監督新模式。一方面,根據該縣財政監督隊伍人員充實、配備齊全的特點,積極探索財政監督管理全覆蓋、全過程監督、全方位防控、源頭防范、關口前移的財政業務合規風險機制,派出監督干部到財政局有關業務職能股室任職,實施日常監督;另一方面,對重點項目資金的使用實行全過程跟蹤監督。由于涉及庫區治理資金和移民后續發展資金較多,為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效益,秭歸縣財政局選派有經驗、業務強、善管理的財政監督干部到專項資金較多的移民局、國土資源局、農業局等項目主管部門,與各主管部門選調的干部組成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公室,對三峽庫區治理資金、產業發展資金和農業項目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監督。
“緊緊圍繞項目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規范性,積極探索財政監督管理全覆蓋、全過程監督、全方位防控、源頭防范機制。”黃永平說,這是秭歸縣財政局實施項目資金監管的基本思路。一是事前參與項目的立項,嚴把項目批復計劃關。二是加大事中監控力度,嚴把項目質量監督關。由駐單位財政監督員到項目現場檢查項目質量和進度。三是跟蹤資金到項目,嚴把資金兌付關。按照項目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對撥付到項目單位和個人的項目資金,一律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資金直達單位和個人賬戶。將財政監督貫穿于財政管理全過程之中,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從突擊性檢查向日常監督轉變,從抽樣性檢查向全覆蓋監督轉變,從事后檢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轉變,從被動性監督檢查向主動性監督檢查轉變。
為了確保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實現全過程覆蓋,做到“項目跟著預算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責任跟著監督走”,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同步,秭歸縣財政局進一步完善了 《秭歸縣財政監督局崗位責任制》,明確了各自的崗位職責;要求在工作中嚴格按照 《監督檢查規則》、《秭歸縣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實施細則》、《秭歸縣財政監督檢查紀律》等制度辦事,規范財政監督檢查行為,嚴格執行檢查程序。通過完善“項目建設法人負責制、建設資金招投標制、建設工程承包制、建設質量監理制”的四制管理,組建縣級項目法人和農村項目法人,切實履行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和實施工作,并加強日常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對未按規定實施的項目以及達不到要求的項目,責令糾正整改,無法糾正的要收回相應的資金。
“各項目主管部門必須擔當起相應的責任。”黃永平進一步強調,“財政部門必須加強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戶管理的‘三專管理’,嚴格按項目實施進度撥付資金;項目實施單位必須嚴格按投資控制、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目標管理的‘三控制兩管理’要求,認真組織項目實施,確保項目資金達到預期的效果;財政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嚴厲打擊侵占挪用、套騙資金的行為。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為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秭歸縣財政局派出監督干部長期到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監督。2009年,在審核項目過程中,派駐監督員發現有一家公司有重復申報項目的現象。經審核后,發現該公司所申報項目屬騙取行為,在采取得力措施后,追回項目資金161萬元,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
“當然,派出監督干部的作用不只是審核監督申報項目。”他接著說,“派駐的監督干部要認真當好‘四員’,即項目實施監督員、資金運行安全員、財務管理審核員、財政管理宣傳員。”當好項目實施監督員,要從項目申報、立項、啟動、實施到竣工驗收全程參與,加強可行性調研,強化項目資金管理;當好資金運行安全員,項目資金撥付必須按程序,嚴格由項目實施單位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然后組織財政、發改、移民、農業、國土等主管部門組成驗收組到現場檢查工程質量,查看工程進度,審核所需資料,參與驗收人員簽字,報縣主管領導審批后撥付資金。在檢查過程中,對少數項目單位實施的項目沒有達到工程質量和進度的,實行停撥或緩撥,確保了項目資金有效安全運行;當好財務管理審核員,派駐監督干部直接參與項目資金監控,負責財務收支管理,對實施項目的單位財務,每項業務都要嚴格審核,并積極參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對項目資金的檢查;當好財政管理宣傳員,積極宣傳專項資金管理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不斷增強財經紀律意識和項目效益意識,用質量和效益檢驗資金的使用效果。
近五年來,上級部門投入秭歸縣的產業基金3.24億元、庫區治理資金4.2億元。面對巨額的項目資金監管,黃永平說,秭歸縣財政局將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作為檢驗監督管理工作的標準。在項目資金監督中堅持“四個標準”,即:項目建設標準、項目質量標準、財務管理標準、項目效益標準。
在項目建設中,嚴格把握建設標準,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加大項目管理力度,確保資金使用效果。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通過全方位防控、關口前移,不僅確保了項目資金的安全運行,專款專用,而且還極大地支持了全縣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

在項目資金的保駕護航下,秭歸縣一批重點項目逐漸成熟,項目的經濟效益突顯出來。一是建設了一批無公害臍橙生態基地、優質無公害茶葉基地、優質烤煙基地、優質養殖基地,極大地提升了全縣柑橘、茶葉、烤煙、畜牧業的質量和產量,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特色農業大縣建設;二是加速了華新水泥、香溪化工、匡通電子、帝元、屈菇食品等一批重點工業企業的建成與投產,為全縣做大、做強、做優工業項目,加速產業升級與擴張鼓足了后勁,助推了新型工業強縣進程;三是壯大了鳳凰山景區開發、屈原祠仿古新建配套、泗溪風景區、三峽移民文化中心等旅游產業的完善配套、提檔升級,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游愛好者前來參觀考察,為全國旅游名縣建設注入了活力;四是加快了三峽翻壩物流園建設。三峽翻壩物流園地處壩上長江始發港和終點港,是三峽庫區物流交易、倉儲、配送集散地,獨特的區位優勢為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利潤空間,為實現三峽物流興縣目標增添了血液。五是實施了土地整治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庫區土壤結構和基礎設施條件,增加了庫區耕園地數量和質量,提高了庫區農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了三峽移民脫貧致富步伐。
記者手記:粽葉飄香思故人,龍舟競渡壯三峽。與黃永平局長聯系采訪時,正值端午佳節。他說,局里人都出去忙端午活動了。如今的“屈原故里”已被勤勞的秭歸人披上了現代化著裝。“特色農業大縣”、“新型工業強縣”、“三峽旅游名縣”、“庫區物流興縣”……每一個印上“秭歸特色”的名稱背后都離不開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撐,項目資金的監管到位無疑至關重要。秭歸縣采取長期委派監督員的方式對項目資金進行監督,叮囑派出監督干部要“當好四員”,實施“四走管理”優化監督管理環節,走出了一條項目資金監管特色之路。在保障項目資金安全的同時,充分發揮了項目資金效益,有效推動了該縣經濟的高速發展。專項資金與民生發展息息相關,財政監督要擔好“為國理財,為民監督”的重任,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管,應列為重要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