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從華 聞家德

財政監督檢查是各級財政部門為履行財政監督職責,糾正財政違法行為,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對被檢查人執行財稅法律法規情況以及財政、財務、會計等管理事項進行的檢查活動。隨著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如何進一步改革創新適合新形勢下的財政監督檢查機制,切實維護財經秩序,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社會環境,依然是擺在財政監督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以陜西省鎮巴縣為例,就如何進一步做好縣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十年前,陜西省鎮巴縣將24個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127個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會計集中核算,占全縣獨立核算單位的 100%,其中代理記賬31個,集中核算120個;一級單位65個,二級單位86個。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基礎工作得到了強化,會計核算愈加規范。但帶來的問題是,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也隨之減少,監督檢查的職能相應弱化。此外,該縣的財政監督檢查專職機構在十年前的政府機構改革中已經撤銷,對縣級集中核算的單位基本上沒有開展過監督檢查,全縣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處于停滯不前階段。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不斷深入和完善,原來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單位將全部退出集中核算,又回到由單位自己進行會計核算的模式中。這樣一來,退出單位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單位面臨會計人員缺失;有的單位即使指定了兼職的財務人員,但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出現了無證上崗的尷尬局面。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會計核算、會計基礎工作退化,從而造成一些單位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
2012年,鎮巴縣財政局通過對退出集中核算的部分單位、鎮和企業共18個單位進行專項檢查,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
個別單位財務人員只有一人,從而形成一人多崗,撥款、審核、簽章、記賬、票據管理都由一個人完成,導致內控制度、監督制約機制無法全面落實。并且還存在著財務人員無會計從業資格證上崗現象。
會計核算不正確、不及時;會計科目運用不當,不按規定記賬;行政事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混淆不清;隨意調整會計賬目,不按會計核算規定調賬;入賬原始憑證不真實,白條入賬、借條(領條)作支出憑證、會計原始憑證附件不齊;會計出納不對賬,出現賬證不符、賬賬不符、賬實不符情況;會計檔案不按規定及時歸檔、裝訂;會計電算化水平低、會計人員離職離崗不及時辦理移交手續甚至不辦理移交手續。
不按資產處置程序,擅自處置國有資產,并且將處置變價收入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形成理論上的“小金庫”,坐收坐支。
隨意購置辦公設備,隨意裝修、維修辦公用房,不辦理政府采購審批手續,使政府采購目錄形同虛設。
人為調整賬務,有意規避稅收,通過減少收入和增加支出的方式達到減少稅收目的。
大型工程既不招標也不評審,更有甚者不簽訂施工合同。資金來源渠道多,支出時間跨度長,但會計核算極不規范,白條入賬、借條(領條)作支出憑證、不開合法票據使用合同或者施工單位購買的工程材料發票作支等現象時有發生;不按工程進度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后不及時進行竣工審計和決算,不及時歸入固定資產賬,形成隱形債務。
有少數單位將出售集體土地收益、門面出租等非稅收入直接轉入單位經費戶中列支,還有的單位捐贈等非稅收入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直接進行坐支。
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水平低;惠民資金兌付不及時,執行政策不到位,沒有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享受對象的手中;專款不專用,將公路建設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追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不按現金管理條例辦事,大額支出不進行轉賬結算,直接用現金支付。會計、出納不及時進行報賬核銷,結算不及時,使得暫付資金余額較大。
以上問題的存在,要求改變過去那種 “重收入、輕支出”、“重財力、輕政策”、“重進度、輕績效”、“重分配、輕監督”的理財觀念,推動建立健全“全覆蓋”、“全過程”的監督新機制。
事實證明,財政監督工作的好與壞與領導的重視是密不可分的,這是由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做好財政監督工作,就離不開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需要領導對外部檢查單位進行溝通與協調,為監督檢查工作創造寬松良好的外部環境。
要加強監督檢查職能,提高財政監督檢查的職能地位,建議明確要求縣級財政部門必須成立專職的財政監督檢查職能機構,賦予其應有的行政地位和獨立性,并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日常的監督檢查工作。在業務上受上級財政部門和本級財政部門的指導。
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政府網站等廣泛宣傳財政監督檢查部門的職能以及工作職責,為監督檢查工作創造一個良好、寬松的工作環境,使其工作的實效性、權威性得到廣泛的認可。
結合工作實際,首先確定一批會計基礎薄弱的單位,扎實認真開展專項檢查和日常檢查。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爭取五年一輪回對有財政撥款的單位全部進行一次監督檢查,實行邊檢查、邊整改、邊規范。
從資金分配入手,對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實施、預算的調整,以及資金的調度、使用、效益等進行跟蹤監督,及時反饋信息,為不斷完善財政管理提供保障。同時進一步強化專項資金的跟蹤檢查,以充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通過以會代訓等方式加強對單位和部門的領導以及財務人員的財經法規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樹立其遵紀(財經紀律)守法(財政法律法規)的意識。要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原則。要表彰先進、激勵后進,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
建議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系統的財政財務違紀違法懲處辦法,嚴格按照財政法規制度處理存在的各類問題。
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職能特點,積極開展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的監督檢查。
加強與審計、紀檢監察、檢查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力爭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避免重復、交叉檢查,給被檢查單位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加強對被檢查單位執行財政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對財政監督結果跟蹤管理,督促被查單位問題的整改落實。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結束后,檢查主體要做好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以及相關材料的立卷歸檔工作,以備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