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玉
文化產業的概念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需要、我國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的需要,提出的具有長期指導價值的綱領性概念。黨的十七大從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浪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高度,對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七大的勝利召開是文化產業真正從政策層面推向市場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文化事業推向市場提出了明確的改革措施,規范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吉林省根據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加快吉林省文化企業轉企改制步伐,先后成立了吉林省出版集團、吉林廣電集團等,吉林省文化體制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出版業是吉林省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典型,通過轉企改制,激發了吉林出版業的活力,但是我省出版業依然處于成長期,面臨發展的阻力依然嚴峻,因此,研究如何采取產業稅收政策來發展、壯大我省出版業,使它更好地為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為吉林省改革開放服務意義重大。
吉林省出版業“十一五”期間取得了較好成績,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業人員不斷增多、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參與國際出版業分工和競爭趨勢明顯,吉林省出版業產業體系更加完整,初步形成了圖書、音像、電子、動漫、期刊、手機期刊、互聯網、網絡游戲、報紙、手機文學等多種出版形式共存,高、精、尖技術設備齊全,聲、紙、光、電、磁等多種媒體方式共有,吉林省大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并以市場為主導,積極探索我省傳統文化產業跨越升級,在傳統出版發行難度增加的條件下,我省出版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截至2009年,我省出版業從業人員近6萬人,胡憲武在題為《出版產業:現代城市發展的新引擎》的演講中說:“每年我省新增的40萬個就業崗位中,新聞出版系統直接提供的超過1萬個”。

表1 :吉林省圖書出版情況
吉林省出版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銷同步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省出版圖書10354 種(套),總印刷數 26402 萬冊,發貨碼洋32億元,實現利潤3.1億元。期刊年總印發量8500萬冊,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實現利潤1.8億元。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我省出版業面臨的局部競爭和全國競爭已經讓我省出版業整體發展速度下降,目前,中國出版業集團上市已經成為潮流,我省突破發展瓶頸要在資本運作上發揮作用,把蛋糕做大帶動我省整體出版業的發展,讓我省出版業的規模繼續壯大。
吉林省出版業改制順利,企業運行良好,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出版標簽,一批優秀的圖書獲得了國際、國家大獎,尤其是兒童書籍在我國圖書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吉林省擁有良好的出版產業基礎和市場前景,在新一輪吉林省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版業必將更加大有作為,成為吉林省新的產業支柱。在這一個過程中,吉林省出版業要積極利用好國家的稅收政策,既要注重生產、營銷、品牌培養,又要利用好國家扶持文化產業的有利時機,抓住政策,加快企業發展。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頒布)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圖書、報紙、期刊增值稅稅率為13%。增值稅是我國最重要稅種,對圖書、報紙采取低增值稅稅率,是國家通過增值稅杠桿作用對出版業的扶持,增值稅收入占我國全部稅收收入的60%以上,通過增值稅扶持特殊行業效果明顯。中國出版業與國外出版業相比,規模小、效益低、競爭能力弱,需要國家扶持。吉林省出版業稅收政策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頒布的《條例》,加大增值稅覆蓋規模,確保吉林省出版業享受到國家增值稅優惠政策。
二是《出版物和電影拷貝增值稅及電影發行營業稅政策》(2001年6月l日財稅 [2001]88號),簡稱 《發行營業稅》,這個稅種的出現極大推動了我國出版物和電影拷貝行業的發展,目前,國家為了推動出版業的發展,都在積極探索退稅政策,退稅政策的出臺讓中小出版企業獲得了巨大發展空間,也讓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級組織的、各級人民政府的、各級人大、政協、軍事部門、共青團、工會婦聯以及新華通訊社的機關報和機關刊,都采用該政策,從長遠來看,我國出版業政策會繼續加大稅收方面的扶持,我省要積極配合國家稅務機關實施的稅收政策,保障政策的落實,讓我省出版業真正享受到實惠。
三是 《轉讓著作權征收營業稅問題》(2001年4月16日國稅發[2001]44號)規定:轉讓著作權征收營業稅,為鼓勵著作權轉讓,促進出版業與其他文化產業的融合,在所得稅方面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2000年國務院制定《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國發[2001]41號),進一步明確了稅收返還政策,該項稅收優惠政策對促進我省版權交易意義重大,該稅收政策執行后,吉林出版集團積極推動版權交易,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達成版權貿易引進意向31項(156冊),簽約6項;版權貿易輸出意向8項,簽約36冊。引進項目涉及電視、圖書、雜志、多媒體、動畫等領域。
四是《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2000年9月22日財稅[2000]25號)規定:2000年 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的軟件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該政策的出臺明確了我國電子出版等新興出版業態的市場重要性,出版業轉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很多出版商開始把紙質和電子出版物等同起來,尤其是手機閱讀、電子書的普及等,傳統出版物開始向以電子方向轉移,這種轉移讓軟件行業和電子出版物獲益,因為根據《明確電子出版物屬于軟件征稅范圍》(2000年3月7日國稅函[2000]168號)文件的規定,電子出版物屬于軟件范疇,應當享受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電子出版物是出版業新興的產品,隨著我國信息化的普及,電子出版物所占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吉林省擁有31條光盤生產線,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光盤生產基地。但是相比較東部沿海地區,吉林省光盤生產線不僅少,而且產業聚集效應不突出,吉林省光盤出版業在經過10年的稅收政策扶持后,要努力爭取該政策在我省繼續執行下去,加快我省光盤出版業發展,打造北方光盤生產基地。
“十二五”期間,出版業發展是吉林省發展的重要領域,今后5年,吉林省新聞出版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三個明顯增強,三個明顯突破”。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吉林省出版業除了利用國家稅收政策外,吉林省也要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扶持成長期出版業的發展。目前,出版業享受到相當的稅收優惠政策:教材、社科類、科技類等圖書的增值稅,直接退給出版社;出版社的所得稅,采取整體退稅的方式退還給主管部門。這兩種方式都不同程度減輕了出版企業的負擔,讓出版業獲得了穩定的收入。
一是流轉稅(特別是增值稅)方面國家采取一系列針對出版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政策是正確及時的,但筆者認為,我國雖然執行13%低增值稅稅率,但是就出版業發展的前景和社會公用價值來講,國家應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加入WTO后,我國出版業參與世界交流和貿易往來不斷增多,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國外出版集團龐大的實力,有數據顯示:全國出版業的總差值都不能與貝塔斯曼相抗衡,2006年貝塔斯曼集團的收入是197億歐元 (包括傳媒業),有員工97132人,世界前50大出版社,只有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家進入榜單。我國出版企業與世界出版巨頭相比,還很弱小,需要國家進一步扶持,吉林省出版業雖然發展勢頭強勁,但是規模、效益還不能與東部發達地區出版集團相提并論,我省出版業依然需要蟄伏成長,因此我省更需要加大稅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吉林省除按照國家增值稅優惠政策外,還應該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甚至可以采取財政補貼方式。
我國享受最低的增值稅稅率依然難以和德國的扶持力度相比,而事實上,德國的出版業遠比中國規模大、效益好、利潤高。因此,我國稅收政策有必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出版業的競爭力。外國發達國家對出版業等文化產業都采取扶持政策,尤其是出版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利用稅收杠桿鼓勵國內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尤其是出版業,能夠增強國民的閱讀興趣,提高國民素質。
二是整體退稅優惠政策難以惠及出版企業。整體退稅優惠政策對出版業來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優惠稅收政策,出版企業營業額越多、銷售越好,企業退稅也就越多,這部分稅款能夠幫助出版企業擴大企業規模,但是執行過程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執行,要保障政策資金及時返還給企業,幫助企業壯大規模。我省要積極利用好國家的整體退稅政策,同時,省里也要出臺相應的政策,讓出版企業真正享受全額退稅優惠政策,扶持我省出版企業加快發展。

三是積極落實國家稅收保護政策。稅收保護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國內產業,征收關稅的作用是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降低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加入WTO后,我國利用稅收政策保護本國企業的做法受到諸多限制,但是我國出版業處于成長期,需要國家扶持和保護,應該利用好稅收杠桿一方面降低國外出版集團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出版集團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國外發達國家對待出版業都有稅收保護政策,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更應該通過稅收來保護成長期的出版企業。吉林省在我國出版行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這個地位體現在我省出版業在國家貿易中的重要性,我省出版業既要爭取國家出版物稅收政策,還要在內部下工夫,讓我省出版業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