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云,趙坤祥,王 慧
(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南昌 330003)
錯牙合畸形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先天性的遺傳因素或后天的環境因素導致的牙齒、頜骨、顱面的畸形[1]。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錯牙合畸形屬于三大口腔疾病(齲齒、牙周病和錯牙合畸形)之一,它不但影響外貌,也會影響功能[1]。為了解南昌市中小學生錯牙合畸形與其生活習慣之間的關系及為南昌市青少年錯牙合畸形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有效地降低南昌市中小學生錯牙合畸形的發病率,筆者采取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對南昌市部分學校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口腔檢查和問卷調查,報告如下。
選擇南昌市松柏小學3~6年級、二十九中初中部的學生共計例,其中男例,女例,年齡7~16歲,平均11.3歲。按恒牙是否萌齊分為2組,替牙期組例,恒牙期組例。
自然光線下,由專業的口腔正畸醫生,采用常規口腔檢查器械(平面口鏡、牙用彎鑷、5號探針),根據《衛生部疾控司關于同意并委托全國牙防組開展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衛疾控非傳便函〔2004〕56號]文件精神,參照1997年WHO推薦的《口腔健康檢查基本方法》[2]中臨床檢查牙列狀況的檢查方法和標準,對南昌市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口腔錯牙合畸形檢查。在檢查中輔以問卷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是否有家族遺傳、是否存在錯牙合畸形的病因、日常生活習慣、是否有各種不良習慣等。在檢查的過程中,采用“醫生提問-學生回答-醫生記錄”的方法完成問卷調查內容。
正常牙合以個別正常牙合[3]為標準,錯牙合畸形以Angel錯牙合分類法為標準。
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名中小學生中有錯牙合畸形者例,總發病率為52.21%。其中男779例(51.52%),女733例(48.48%),男女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替牙期組錯牙合畸形者866例,發病率為57.27%,恒牙期組錯牙合畸形者646例,發病率為42.72%,2組錯牙合畸形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中小學生中錯牙合畸形的發病情況見表1。
名中小學生中各種不良習慣者372例(12.85%),而例錯牙合畸形患者中因不良習慣造成錯牙合畸形者326例(21.56%),在不良習慣者中發病率為87.63%,明顯高于自然人群(P<0.01),見表2-3。

表1 2組患者錯牙合畸形發病情況的比較

表2 2組各種不良習慣的發生情況

表3 1512例錯牙合畸形患者的病因調查
錯牙合畸形的發病率,在國內外的報道中差異很大,國內為29.97%~48.87%,而國外為28%~90%[3]。本研究中錯牙合畸形發病率為52.21%,與文獻[4]報道結果存在差異,可能與他們的調查標準不統一所致。本調查中男女發病率、替牙期組發病率與恒牙期組發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本研究中AngelⅠ錯牙合畸形發病率最高,為30.87%,依次為AngelⅡ錯牙合畸形(13.33%)、AngelⅢ錯牙合畸形(8.01%)。引起錯牙合畸形的因素中,遺傳所占比例最高,占32.54%,位于第2位的就是不良習慣,為21.56%。所檢查的中小學生中有口腔不良習慣的372例,占總人數的12.85%,但在這372例有口腔不良習慣的學生中,錯牙合畸形患者就有326例,發病率高達87.63%,明顯高于自然人群,可見不良習慣確實對會對牙頜產生異常影響。
本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人不能識別異常牙合,不知道錯牙合畸形的危害,不知道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對牙頜造成畸形,也不知道大多數錯牙合畸形可以在口腔正畸科進行矯治,說明本市居民缺乏口腔衛生知識,應大力宣傳普及口腔衛生知識,提高人們對口腔衛生保健意識,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作為專業的口腔工作者,不能改變遺傳所造成的錯牙合畸形,但可以通過對中小學生進行口腔健康的宣傳及不良生活習慣的糾正,確實降低中小學生的錯牙合畸形的發病率。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2.
[2]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8-173.
[3]傅民魁,張丁,王邦康,等.中國25392名兒童與青少年錯牙合畸形患病率的調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2,37(5):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