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蘭,陸海棠,汪小紅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科,江西 撫州 344000)
腦出血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青年腦出血是指年齡在45歲以下的成人所發生的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近年來發現青年腦出血患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占同期腦出血總數的9.3%~22.17%[2]。不少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情感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本文探討早期心理干預對青年腦出血患者康復的作用。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科住院治療的年輕腦出血患者60例,均為急性起病,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且經頭顱CT 確診,排除了明顯意識、認知功能障礙及嚴重失語者,無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非干預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15~45(平均33.6)歲;干預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18~45(平均33.8)歲。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和康復治療,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心理護理干預,采用一對一治療,每周2~3次,每次30 min,連續4周。
1)支持療法: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對他們取得的任何進步和學會任何技能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使患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悅[4]。醫護人員不斷地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理解并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積極面對未來的信心,引導、調動患者積極的心理因素,充分發揮患者的潛在力量,使其心境處于最佳狀態[5]。
2)認知療法:為患者講解腦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和護理方案、應用藥物及其作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等。使患者認識自身的情況、潛能和需求,幫助患者緩解壓力,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對患者的錯誤想法和行為要及時給予指出并糾正,對其正確的想法和行為要及時給予表揚并加以強化。鼓勵其應用自我行為療法,包括注意力轉移、想象、自我鼓勵、放松訓練、音樂療法等減壓技巧,巧妙地轉移不良心境。
3)針對性心理干預: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個體差異作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各個擊破,使其全心全意配合治療。
4)家庭關心和社會支持:患者家屬是最主要的照顧者和社會支持來源,在患者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6],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家屬多溝通,使他們盡最大能力堅持照顧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理解與關心,從而增強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
患者在發病1 周內和治療療程結束后,分別2次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檢測和康復理療效果評定。心理健康水平檢測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康復理療效果評定采用生存質量(QOL)測評。所有量表均在讀懂指導語后完成,對偏癱不能書寫者,則由患者口述,家人代填量表。由專人核查問卷,統一評分。

2組患者治療前SCL-90 各因子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早期心理干預和常規治療后,干預組SCL-90 各因子評分明顯低于非干預組(P<0.05),見表1。
2組患者在治療前,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早期心理干預和常規治療后干預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非干預組(P<0.01),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SCL-90各因子評分比較 ,分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分
國內的相關研究[7]表明,心理防御機制直接影響康復成效,當患者處于興奮狀態和良好情緒時,神經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本研究表明,青年腦出血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經過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后(干預組),SCL-90 各因子評分與非干預組比較明顯降低,干預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非干預組,說明青年腦出血患者經早期介入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健康狀況和生存質量明顯改善。
早期介入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最大可能地減少青年腦出血患者偏癱、失語患者性格的變化和心理障礙的發生,減少或消除青年腦出血患者由疾病所帶來的不良情緒,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因此,青年腦出血作為一種心身疾病既需要藥物和物理治療,更需要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及時、正確的心理護理干預治療青年腦出血患者的情感障礙是患者康復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1]張玉剛.青年腦出血患者78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8):3929-3930.
[2]楊巧云,耿德勤,唐顯畢.青年腦出血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4,4(5):380-381.
[3]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海麗紅,李瑞剛.急性腦卒中患者不同護理方案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5):144-145.
[5]王蕓.腦卒中后焦慮與抑郁障礙患者的護理干預[J].青海醫藥雜志,2009,39(2):44-45.
[6]楊紅艷,李英華.腦血管疾病恢復期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5):65-66.
[7]佟劍平,韋晴霖,周麗芳,等.綜合康復治療提高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J].中國臨床康復,2003,7(31):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