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珉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中荷之間的任務貿易
劉 珉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世界性專業化分工,國際貿易特征發生變化。任務貿易理論將替代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文章試圖利用任務貿易理論來解釋中荷之間的貿易。荷蘭是通往歐洲腹地的通道,而中國負責為荷蘭進行產品的生產和組裝。這些都是典型的服務外包任務。
貿易任務;交易成本;組織生產
中荷貿易是最近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一個范例。在過去的30年間中國經濟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長,這種增長得益于世界生產環節的細分。荷蘭是一個具有悠久傳統的貿易國,是其他國家進入歐洲的門戶。
在本文中,我們采用比較優勢理論來解釋這種貿易流如何保持較低的交易成本。從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世界任務生產更加專業化,而不是產品分工專業化。一些國家在某些特定任務上具有高度的技巧,因此獲得基于這些任務的比較優勢,而不是實際的產品。荷蘭可能被賦予籌辦任務的特定技能,因此在精心安排生產和分配上具有比較優勢。
貿易涉及大量的交易成本 (貿易成本),從而限制貿易的規模。交易成本即市場參與者在貨物、服務和理念交換中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直接費用 (如關稅、運費等)和間接費用 (如搜索、承包和監測費用等)。科斯 (1937年)已經表明,存在交易成本是解釋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科斯指出,如果自由市場機制能夠自行協調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企業就不會存在。然而,協調成本,科斯稱之為 “營銷成本”,希望公司做出決定是要通過協調還是要通過市場。科斯描述就是今天稱為 “制造或購買”公司的決定。威廉姆森 (1998年)擴展了科斯的工作,他提出 “生產同樣會有組織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為此就必須突破傳統經濟增長理論。
Antràs and Rossi-Hansberg(2009年)正在研究將生產理論、貿易理論和工業組織理論的要素進行組合。他們提出生產的規模、替代率和生產的組織在解釋生產和比較優勢理論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交易成本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全球化是全球生產進程的拆分細化增加的趨勢,產品不再是在一個大工廠里進行生產,而是將大部分部件轉包到世界其他地方,通過市場進行購買。該公司本身作為任務的分配和指導者,而不是生產者。交易成本和全球化相互影響。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了生產的分解和細化。另一方面,交易成本占據生產鏈總費用的大部分。
國際貿易越來越多的是任務貿易,而不是在產品零部件貿易。格羅斯曼和埃爾普曼 (2003)指出采用 “制造或購買”來解釋國際貿易過于簡單。埃爾普曼 (2006年)指出公司必須同時選擇是否外包 (所有權維度)和是否向海外 (地理維度)兩個方面。這導致了四種可能性;本國生產在本國內營、分包給本國的外資企業、分包給本國海外子公司或者分包給海外的外資公司。
鑒于公司決定將生產 (或零件)轉移到國外,然后選擇外包的企業類型。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看,后者決定極其依賴于資產專用性交易的投入。資產專用性是指在特定的貿易關系中該產品的價值更大。
格羅斯曼和漢斯貝格的國際貿易影響因素模型,進行明確區分貨物貿易和任務貿易。在此模型中,生產包括進行一系列任務。不同的經濟現在不是進行成品交易,而是進行任務貿易或者可以進行貿易的分任務。有些任務可能需要高技能勞動力投入,而其他任務需要的低技術勞動、甚至是資本或不同類別的勞務。
當離岸外包的費用比國內低時,任務可以在國外進行。 離岸外包任務會導致交易成本。關鍵假設是,一些任務轉移到國外比其他任務更容易。這意味著有的任務轉移到國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交易成本。當聯合對外要素投入的成本和交易成本較低時,任務才會轉移到海外。
假設只有低技術含量的任務可以轉移到海外。通過轉移海外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格羅斯曼和漢斯貝格指出減少交易成本的三個影響:
(1)生產力的影響;
(2)相對價格的影響;
(3)勞動力供應的影響。
生產力的影響是通過降低轉移海外的任務成本來實現的。公司承擔成本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任務的離岸成本較低,推動國內需求因素的回歸。相對價格的影響通過一國貿易條件改變實現,這種影響可能會以低技術勞工返回不利的影響。貿易條件的改善,出口價格/進口價格,低技術工人的工資下降的壓力,高技術產業出口利潤更豐厚,并將吸收進口競爭行業的資源。最后,勞工供應的影響是通過釋放國內勞動力,釋放的勞工遷往海外。此效果也可能會壓低低技術工人的工資。
與此同時,離岸外包的成本下降影響高技能勞動力和其他要素投入。不過,相對價格影響及勞工供應的影響有如此直接的影響。相對價格的影響,導致貿易條件的增加,提高了高技術密集型出口產業,提高高技能勞動力回報率。
任務貿易理論表明,離岸業務因為成本下降可以不同方式影響低技能勞動和高技能勞動回報率。對低技術勞工,積極生產效率超過了負面的影響相對價格和勞動力供給的影響。高技能勞工的回報率將會增加,因為相對價格和勞工供應的影響是積極。所以從分配角度來看低技術勞工的積極影響大于負面影響。
國內的低技術勞工因離岸外包增加而獲益,國內高技能勞動力和其他因素并不受影響。像美國這樣的大經濟體可以影響世界價格,情況則不同。生產力是否超過相對價格的影響取決于貿易商品的需求彈性,它決定價格走勢。結論是,低技術勞工的收益和損失的可能性是對半分。高技能勞動力回報率是唯一受到相對影響價格的影響,受益于離岸外包產生的成本下降。
任務貿易模型是否可以解釋貿易流動?任務貿易模型的特點是當某項任務轉移海外時,涉及所有的行業。例如,低技術任務轉移海外時,涉及低技術密集型和高技能密集的產業。即使在沒有相對優勢時,貿易任務依舊會出現。這種貿易無法用傳統的要素稟賦論進行解釋。貨物貿易和任務貿易模型成功的完善了貿易拼圖 (如圖1所示)。
圖1a 傳統比較優勢理論解釋的國際貿易
圖1b 因專業分工和任務貿易解釋的國際貿易
圖1a和圖1b的從制成品和服務貿易過渡到任務貿易。比較成本說意味設國家將專門生產具有比較成本優勢貨物或服務。
然而在生產變得感越來越分散時,任務級別專業化將更加詳細。現在國際分工不再按照產品進行分類,而是按照任務分類。標準化程度越高、客戶聯系越少,任務越容易進行外包。圖1b假定產品X和Y都在A國家進行生產。顯然,該國具有比較優勢。所有有關Y產品的生產任務都外包給B國,只有產品X的X3任務是在本國進行,原因可能是因為外包的交易費用較高,或者該任務要求特定技能不能外包。很明顯,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流動由新生產組織形式決定。A國是X和Y產品的出口國,同時是任務的進口國。B國在執行任務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事實正好相反。
任務貿易意味著產業內貿易的增加。貿易方式改革,降低了交易成本,更好地利用任務貿易同業可以提高生產率。
表1中統計數字說明了中國和荷蘭之間的一些重要差異。荷蘭是個中等大小高度發達和開放經濟。雖然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扮演著最優秀的貿易商的角色,對荷蘭而言更重要的是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此外,荷蘭主要是服務經濟,而中國農業和工業仍占主導地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人均年收入10 169美元只是比荷蘭70 061美元的七分之一。
盡管中荷兩國雙邊貿易的增長和組成盡管有很大差異和距離,兩國貿易在過去10年增長相當快。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和荷蘭1996年到2010年間的貿易進出口情況,從中國進口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通過降低關稅和配額,雙邊的貿易飛速增長。還有兩個原因解釋了雙邊貿易增長,荷蘭作為歐洲和亞洲的分銷商。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可能只是進行稍微的改進就復出口。典型的復出口的例子是從亞洲國家進口計算機硬件,配備適當的歐洲版本的windows系統,然后出口歐洲。1996年復出口占荷蘭出口總額的27%,到2010年這個比例已上升至44%。這充分說明了荷蘭日益成為歐洲專業化分銷中心。
第二個原因是對中國的離岸外包。荷蘭對中國進行生產和組裝外包任務。荷蘭從中國進口的中間產品從1996年到2010年間已上漲逾43%。同期,荷蘭進口來自中國的中間產品市場占有率也同期的上漲逾30%。因此,中國正逐漸成為荷蘭中間產品進口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貿易伙伴。這是荷蘭的策劃技能生產的一個典型例子。它的任務外包在很少或沒有比較優勢和專長的勞動人口有特定技能的任務。
表1 中國—荷蘭主要指標對比表 (2010年)
與中國的四大貿易伙伴美國、日本和印度相比,中國與荷蘭的貿易相比非常小。不過,過去15年中國荷蘭貿易平均增長率其實已明顯高于其他貿易伙伴。中荷貿易增長率比中日高8%,比中國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的貿易增長率高4%。
中國荷蘭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了中國與世界貿易的比例,相差近3個百分點,最多的超過5個百分點。中印貿易增長率超過了中荷貿易相差超過8%。中國與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的貿易增速也超過了中荷貿易的增速。主要原因是印度、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出口非常符合中國的需要。印度的鐵礦石資源非常符合中國生產部門的需要。事實上,2008年鐵礦石占到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52%。菲律賓和泰國具有高超的高科技組件的生產技術,而中國使用它裝配其他高科技商品。這些模式都可以采用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進行解釋。
1996年,荷蘭從中國進口的機械和運輸設備只有27%,現在這個比例上升到62%,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和電腦和辦公機械零部件。對比1996年與2010年數據顯示,在過去15年荷蘭從中國進口產品結構越來高科技了。這個結果很難用李嘉圖理論進行解釋,因為中國在自然資源和低技能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相對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增加技術出口并不一定意味著技術進步。很多文獻顯示中國出口組裝的高技術,高科技商品的來自其他亞洲國家,而并非在中國國內生產。
在出口方面,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預期基于傳統的比較優勢。荷蘭主要出口機械和運輸設備、原料、化學相關產品到中國。 產品包括,特殊工業專用機械及設備、閥門、工業冷卻和加熱設備、金屬廢料、燈泡、鮮花及化學品。中荷的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在2010年,荷蘭對中國的出口還只有中國荷蘭貿易總額的15%左右。總體而言,荷蘭對中國的出口結構一直相對穩定,除原料以外已經見證了大幅增長。
貿易統計表明,中國——荷蘭貿易增長明顯快于中國和其他前12名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按照傳統貿易理論中國應該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而實際上中國出口的產品科技含量非常高。荷蘭則在生產組織中利用分配活動的技巧來降低交易成本。荷蘭將裝配和生產任務外包至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而中國與荷蘭有外包業務貿易管理活動。中國政策的中心應著眼于創建合適的機構,將中國打造成服務外包任務首選國家。而荷蘭重點應是發揮其在管理國際事務中一技之長,實現歐洲門戶的作用。
[1]Antràs,P.,E.Rossi-Hansberg.Organizations and Trade[J].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2009,1(1):43-64.
[2]Baier,S,J.H.Bergstrand.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Tariffs,Transport Costs and Income Similar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3:1-27.
[3]Baier,S,J.H.Bergstrand.Bonus vetus OLS:A simple method for approximating international trade-cost effects using the gravity equ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9,77:77-85.
[4]Baldwin,R.,F.Robert-Nicoud.Trade-in-Goods and Trade-in-Tasks:An Integrating Framework[D].NBER Working Paper,2010:15882.
[5]Berghuis,E.,F.A.G.den Butter.Veranderende wereldhandelspatronen door globalisering(Changes in World Trade Patterns due to Globalization)[J].Economisch Statistische Berichten,2009,94:4555.
[6]Butter,F.A.G.,M.M.G.Fase.Seasonal Adjustment as a Practical Problem[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2008.
[7]Butter,F.A.G..Transaction Management:Value Creation by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J].Advances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1,12(1):32.
[8]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16):386-405.
Trade in Tasks Between China and Netherlands
LIU Min(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Qingdao 266100,China)
In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with decreasing transaction costs and world wide specialization,the 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hanges.The traditional trade in products in line with the Ricardian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s replaced by a trade in task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from that perspective.We find that Dutch in-house offshoring to China and the Dutch distribution function can explain a large part of trade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Thus,the Netherlands fulfils the distributional role of gateway to the European hinterland for China,while China acts as producer and assembler of goods for the Netherlands.These are typical examples of outsourcing tasks,rather than outsourcing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trade in tasks;transaction costs;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F710
A
1002-3100(2012)09-0116-03
2012-06-07
劉 珉(1972-),女,山東濟南人,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國際貿易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