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東方
(周口人民廣播電臺,河南 周口 466000)

成就報道是媒體唱響主旋律的一出重頭戲,但它不像事件性新聞,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就足以吸引人。而成就報道是一種抽象的、總結性的新聞,缺乏事件性、趣味性。如果找不到正確的角度、合適的形式和有價值的內容,不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
從遵循新聞規律的角度看,做好成就報道的難點首先體現在它的弱時效性上。
成就性報道不僅是一個月、一年,有時甚至是五年、十年,某一單位、某一城市、甚至是國家多個方面取得的成就。由于時間跨度強,過去曾經報道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新聞性就差一些。
從經濟角度看,難點體現在弱信息性上。
消費者不論身份如何,閱讀經濟報道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獲取對其工作或生活有用的經濟信息。成就報道具有較大信息含量,但因其時效性差,只能告訴人們“近幾年怎樣了”,而很難告訴人們“今天怎樣了”、“明天將會怎樣”,“明年又將會怎樣”。
從傳播規律上看,成就報道不太具體、具有抽象性。
說到成就往往要談經濟,談經濟又多是數字、概括,甚至加理論,缺乏具體生動活潑的人物和事件情節。成就報道因事件跨度長,其概括性、綜合性、抽象性就強,具象性就差。幾年來經濟的增長數字、百分比等一長串數字,對受眾來說不容易記,而今年市場雞蛋、肉價漲了多少,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也更關心。
從身邊的事說起“輝煌十一五”,小中見大。
成就報道最容易被領導牽著“鼻子走”,那種用自上而下的角度寫出來的報道往往官腔十足,空洞無物,離平民百姓生活太遠。成就報道要從大處著眼,從受眾角度去發現和挖掘新聞點,用平民眼光看成就,全面反映已取得的豐碩成果。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收入、支出、衣食住行、油鹽醬醋茶是她容易關心的;對一個學生來說,全國各類大學的數目、學科專業的情況、招生規模的變化是他所關心的;對一個企業家來說,他所在行業的企業數量、規模和技術變化、市場容量的變化是他所關心的。2011年《新聞聯播》的“輝煌十一五”系列報道中,即使是宏觀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看似和老百姓生活有一段距離的選題,也是從和老百姓相關的角度進行報道和作為切入點的。
2011年10月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從“瓶頸”到“緩解我國交通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從河北藁城市南孟村村支部馮志華作為一名農民代表,第一次進中南海被邀請為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入手,描述了“十一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7.7萬億元的大投入。公路、鐵路、民航、水路等方面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運用資料、數據從對比變化切入。
成就報道歷來一大弊端,就是缺乏新聞性,沒有現場感。所以,成就報道首先要考慮的是新聞點在哪里,在采訪中選取最能夠說明五年前后變化的人和事,或者資料、數據、圖表作為切入點。數字無言卻勝于雄辯,沒有數字的對比,成就就無從談起。用直觀的資料數據、圖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傳達信息,比一般的說教更能給人以視覺沖擊,可以有效的給受眾以新奇感。
《洞庭湖長大五分之一》(載《湖南日報》2001年12月16日)這篇榮獲第12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的作品,文章的第二段背景材料:“12月25日,省有關部門的權威統計表明:1998年以來,我省已對220處阻洪堤垸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億立方米,擴大蓄水面積554平方公里。水利專家稱,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0.1米。岳陽城陵磯的水文標尺上,兇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作者通過深入湖區實地采訪,運用數字對比,得出了“經過3年規模的綜合治理,洞庭湖變大了”的結論。
新聞故事鮮活生動,引人入勝。
成就的取得是黨和政府領導下的人民群眾的創舉。群眾是成就的創造者,也是權威的見證人。“十一五”期間,老百姓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變化感受最為深切,從百姓生活的變化這一角度來展現成就,將新聞現場、環境、任務原原本本地展現在受眾面前,最大限度地拉近媒體與觀眾的距離,為受眾喜聞樂見,增強新聞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第18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二等獎作品《家庭開旅館農民辦公司青藏鐵路正在改變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導語這樣寫道:這些天,堆龍德慶縣丹增貢嘎老人家開辦的家庭旅館忙得不可開交。時值西藏旅游旺季,客人走了一撥又來一撥,旅行社的導游還特意帶著游客來他家的旅館參觀,看他們表演民族歌舞。“青藏鐵路修到家鄉,火車來到家門口,這條‘幸福線’讓我家的生活越過越幸福!”丹增貢嘎樂呵呵地說。僅在拉薩火車站附近,像這樣的農牧民家庭旅館就有40多家。
這則消息采用寫實手法,穿插情境、對話描寫等技巧,用獨特的視角詮釋青藏鐵路通車一周年給西藏農牧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生動展現出來,使之“簡單”。然而,在看似簡單的背后,深深的含義已經確立。
網絡新聞重視“第一落點”,及時出擊。
在網絡傳媒時代,網絡媒體是全方位開放的媒體,網絡具有巨大的新聞容量,主流新聞網站要不斷開拓創新,為網民提供最全面、最權威的網絡信息,構成一個巨大的事業成就信息庫,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擴大影響力。
河南大河網開辦了“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專欄,全面報道了河南省各地市十一五期間取得的輝煌成就,跟大家一起回顧、展望:這五年,我們做了什么;下一個五年,我們將要做什么。為網民提供最全面、最權威的網絡信息,構建了一個巨大的成就數據庫,為網民隨時隨地尋求有關“十一五”成就的各項信息提供了方便。
總之,成就報道只要不是簡單、直露的“政績展示”、數據羅列,自上而下,遵循新聞規律、新聞傳播規律去采訪寫作,選好角度,用理性思維,歷史眼光,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經驗和理念,來揭示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就能達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