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數字媒體(藝術/技術)專業到數字媒體專業的發展探索 ?

2012-06-25 09:51:18
中國法學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關鍵詞:融合藝術學生

景 于

一、導論

數字媒體和新媒體一樣,一直是一個看似很好懂卻又很難真正用語言來概括描述的含糊概念。

新媒體是針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來說的,新媒體之所以新,首先在于傳播媒介的更新,其次在于受眾的接受模式的變更。尤其是互動媒體的出現,受眾的角色更多地在從被動的接受向主動的操作去轉變。當然我們現在所謂的新媒體也只能是一個階段性的定義,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固有的傳播媒介的不斷更替,新媒體的樣式及本質依舊會發生不斷的變化。而數字媒體更是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數字媒體通過影響受眾行為,深刻地影響著各個領域的發展,甚至儼然成為全產業未來發展的驅動力和不可或缺的能量。

但對于數字媒體這個概念,無論是業界還是教育界,很多人還在本身原有的知識理論的基礎上摸索構架著數字媒體的概念界定范疇。

雖然說數字媒體是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的新興產業,但是依然有很多學校開設了與數字媒體相關的專業。并人為地將數字媒體劃分為藝術和技術兩個領域范疇。

截止至 2010年, 全國共有 116 所院校開設有數字媒體相關的專業,其中稱為“數字媒體藝術”的 55 所;“數字媒體技術”的 61 所,①根據教育部相關學科開設年份統計。這些數字媒體專業大多由設計學院(人文學院)或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為原始母體演變而成。而也正因為各個學校數字媒體專業的根源背景不同,原有的研究方向與師資分配也同時影響著數字媒體專業的發展,導致了本應將藝術與技術融合的數字媒體專業往兩個方向偏離,并且很難脫離原有的母體束縛。

二、調查問卷中的幾點問題分析

該專業起源豐富,構建模式多樣,市場需求廣泛,但現有的基礎理論研究、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與方向等重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要摸清楚現行的主要的數字媒體專業從生源到培養再到就業的全過程。為此我們針對數字媒體學院(系)的主要負責人及教師、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以及從事數字媒體相關產業的企業及從業人員做了一系列的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并進行了初步測試,希望以此來全面了解數字媒體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本專業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對學院現行培養模式的認識;教師及學院領導對該專業的規劃等等。

以下是在對以技術為基礎而設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北京某 985 高校該專業大二及大三的部分學生及教師做的調查問卷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淺顯的分析。

(一)對“數字媒體”認識不一致

由于數字媒體涉及的行業范圍相當寬泛,我們首先將調查的范圍按照行業領域劃定在了影視、動漫、游戲、數字仿真及視覺傳達等幾個方面。并對有關產業的企業進行了輔助調查。

首先我們發現從企業到學院再到學生對“數字媒體”都有著不同的認知。

對于企業,更多的認知是停留在其所從事的領域范圍之內,認為是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更好地完成創意,使產品受眾擁有更加完美的視、聽、觸的體驗。將不好界定的“數字媒體”的概念從大而全、廣而泛的“概念面”縮小到特定的“概念點”后,每個領域出現了各自不同的自我認知。①例如動畫的相關企業更加注重數字媒體在視覺表達和作品模式上的應用;而物聯網等網絡的相關企業則更加注重數字媒體在網絡中實用性的體現;在大型活動中數字媒體又成為一種輔助手段等等。但對“數字媒體”這個大的概念界定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統一認知,這樣就導致企業對數字媒體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及技能沒有一個客觀的心理界定,也就無法很好地為該專業的畢業生找到企業中應有的定位。

對于學院,由于每個學院有各自不同的前身,這樣的不同專業背景致使從學院(系)領導到任課教師本身的專業背景影響并局限了對“數字媒體”的認知。在不同背景的影響下促使學院從生源錄取、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就業取向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有意無意的引導。這種引導也自然體現在培養的各個環節,最終將培養的學生劃歸了各個不同的產業鏈中。①例如中國戲曲學院的數字媒體專業,因其特有的母體專業背景,將數字媒體定位在了戲劇、影視的場景及人物設計方面;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媒體專業,因其母體為計算機學院并且現依托軟件學院的背景,數字媒體專業更多地偏向動漫、游戲的后臺技術方面。(以上資料均為訪談調研所得)

對于學生,由于現在“文化創意產業”、“新媒體”、“數字媒體”等概念在社會上炒得火熱;網絡媒體、觸摸媒體、3D 電影等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學生對該專業都有著一些向往,甚至是幻想。 學生對于該專業其實并沒有正確地全面理解和認識,也導致學生對于該專業在培養環節中所要學習、了解及掌握的知識面沒有全面的認知,對于該專業未來的從業前景、產業發展需求等也沒有正確的預期認知。這種認知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從學習到真正從業的過渡階段。

(二)生源不同導致對專業未來走向的偏離

學生的生源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該學生對本專業的定位和理解是否正確,是否是其未來發展的興趣取向,這可能是學生是否適合學習和從事該專業的一個先天因素。

1.統考生源和藝術類生源的區別

現有的數字媒體專業主要是發源于計算機專業或設計、影視等專業,因此學生的生源也有著不同,大體可分為統考生源(強調技術)和藝術生源(強調藝術)兩種。藝術生源的學生大多數是以原有藝術類別為專業背景支持,在此基礎上通過軟件應用等技術手段來實現更多的創意,從而展現自己的藝術構思。這種方向的生源雖然相對比較依賴于傳統藝術專業,但卻同時便利了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定位也明確體現了藝術為根本,技術為手段的融合方針。

統考生源的學生在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因為統考的學生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藝術類的學習,在對藝術特別是創意的理解上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老話說“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有著自己從初創以來一直延續的文化傳承,其中行業語言就是很有代表性并且很重要的一環。這種由環境和行業所架構起來的語言往往正是將行業與行業之間劃歸不同范疇的一個無形界定。

技術類的學生往往會被認為對專業的理解有著先天的劣勢。首先,媒體雖然已經從紙質媒體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媒體,或許今后會有更大跨度的發展。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媒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不斷擴大,受其影響的受眾人群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其真正改變的是傳播媒介的更替及擴展。 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字媒體無法真正跨越出傳統藝術形式的影響。其次,由于技術相對于藝術來說發展較晚,在中國融合也較慢,即使是在行業內也沒能完成真正的融合過程。在原來的理解中,技術和藝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在行業內也會出現藝術的人認為技術是萬能的,技術的人認為藝術與其沒有關系的兩個極端的錯覺。這當然有著兩方溝通磨合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雙方心理上對另一方從行業語言到工作模式再到整體把控中的不理解甚至是排他現象。第三,作為技術人員,很多人不參與整體的創意策劃,甚至將自己的角色就定位在了執行者的較低層次。再加上多年的專業學習導致思維方式,理解模式都和創意人員有著很大的差別,這就構成了藝術與技術融合中的一個鴻溝。

圖1

圖2

2.自由選擇和服從分配生源的區別

自由選擇和服從分配是以計算機軟件為依托的數字媒體專業的一個特有的生源問題。在藝術類的考生中,大多數學生會比較有針對性地來選擇自己的未來專業發展方向,這一點也體現在了他們參加的藝術類考試的選擇上。而統考的學生缺失了這一次對專業的選擇機會,也沒有在專業考試的準備中得以對專業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因此盲目性就會有所增加。

圖3

從圖 3 中不難看出,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人群中,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分數原因服從調劑到本專業的, 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在他們進入這個專業之前,他們對本專業沒有一個正確的更談不到完整的認識。而從更悲觀的一個角度理解,他們其實并不喜歡,也不希望進入到這個專業進行學習,這只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當然,這中間可能也有在學習過程中對本專業產生濃厚興趣從而進入到行業內的,但更多的可能只是單純地為了得到學士學位而在被迫學習,這種學習動機無疑對教學的質量打了很大的折扣。

該校現正在試圖通過接收統考及藝術類不同生源的方式來改善因生源問題而導致的培養環節中藝術與技術難以融合的先天不足的問題。

(三)課程設置導致對學生最終專業導向的偏離

數字媒體發展的母體依托專業背景導致了在課程設置上的不同取向,這種取向必然影響并且直接導致對學生培養的偏離。學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著自己對專業的認知,摸索今后進入產業的入口。如果課程設置出現過強的偏離,不僅會對數字媒體中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最終出口的就業方向,也是直接導致數字媒體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能真正進入到數字媒體產業,并為該行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的重要一環。

從對大二和大三學生的調研中,發現在以技術類為母體依托的方向中,課程設置的環節還有待更好地完善和調整,才能真正為產業有的放矢地提供專業人才。由于課程設置的技術偏離,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直接影響著該專業的學生專業特色不明顯,一旦進入數字媒體行業沒有優勢競爭力,甚至有很多依舊在同軟件工程培養的人才爭市場,而對于自己的所謂本專業依舊是知之甚少。

圖4

從圖 4 中明顯可以看到在大三之前計算機軟件類的課程占據了整體課程的絕大部分,即使是大三的課程中也依舊是技術類的課程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大一、大二的學習中是學生打基礎的時候,同時也是學生的思維方式定型的重要階段。而在這個階段技術類的課程過多,沒有藝術基礎的引導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藝術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關注度降低、淡化甚至是無視,這也導致在學生的潛意識里將對藝術的相關專業知識無形中邊緣化。

圖5

由于基礎課程的安排,從圖 5 中就能明顯感覺到學生所關注的賽事明顯偏離,學生所關注的賽事完全與藝術無關。從問卷結果中還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賽事的不關心,而在知道一些賽事的學生中也有學生表示對這些賽事沒有興趣。由于賽事是學生深入了解行業的一個渠道,也是學生能否順利進入行業的一個敲門磚,因此作為一個以交叉學科為載體的專業,是否應該更多地了解兩個領域各自的傳統賽事,以及在這些賽事中屬于數字媒體的相關部分,學院和教師有對學生了解賽事、參加賽事的引導義務,過于偏向任何一方對整個學科的發展都不是有利的現象。

圖6

由于課程設置中有意無意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定勢已經將其定位在了技術層面,從圖 6 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應掌握的知識的認同中已然明顯偏向了計算機基礎及應用之上,而對藝術的重要性相對淡化了很多。這對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非常不利,現在國內的行業內已然有很多不關心藝術創意但能將技術做得很精的從業人員,但現在的行業發展已然越來越強調并重視后期的制作人員前臺化,而我們要培養的人不能說對藝術和技術都可以精通,但至少在從業的過程中可以貫通從藝術創意構思到最后制作完成的各個環節。

圖7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所存在的問題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上也同樣存在著,只是側重面有所不同而已。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也很難真正完成與技術融合的蛻變。這當然有著專業傾向、師資隊伍等母體遺留下來的問題存在,但更加根源的問題還是在于大家都尚在摸索一個技術與藝術的真正融合點。

三、數字媒體專業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與分離

隨著 3D 電影《阿凡達》在全球的熱映,卡梅隆①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James Francis Cameron),美國導演,其作品追求最極致的視覺效果,作品富有想象力和震撼力。其代表作有《終結者》、《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這位從《泰坦尼克號》開始就突出注重在其作品中強調技術的導演再一次提升了技術在完成藝術創作中所占的比重,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升了各方對數字媒體專業的關注度。②卡梅隆一直是相當重視通過技術提升影片試聽效果的導演,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不但運用推廣了大量相對成熟的技術還不斷研發新的技術。例如《泰坦尼克號》中的斯坦尼康;《阿凡達》中的虛擬攝像機等。

數字媒體專業中“藝術”和“技術”是兩個支撐該專業的砥柱,也一直是各方對數字媒體專業探討中的一個特別的關注點。從原始的對藝術與技術的理解中,兩個是完全獨立的向對面,而兩個方向也在各自的領域里達到巔峰。即使是現有的數字媒體專業也人為地刻意地將藝術與技術區分開來劃在了兩個面上,雖不能說這兩個面是完全平行獨立的,但畢竟無論是在偏向藝術還是偏向技術的數字媒體專業課程設置中都不難看出藝術與技術的人為分離。當然,我們也同時注意到要真正地完善數字媒體專業必須要面對進而完成一個“藝術”與“技術”之間從對立到滲透再到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尋找在各個領域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點,也必須明確藝術與技術在數字媒體這個新的平臺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一)數字媒體專業中以藝術為基礎

無論是在影視產業還是在動漫產業亦或是互聯網、物聯網、互動媒體等等各個與數字媒體相關的行業里,數字技術的介入都從各種程度上提升并完善了藝術創意,也更大程度地拓寬了創作者的創意空間。

但是在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創意本身一定是以藝術為基礎的,有了藝術的構思作為基礎才能成就一個經典的作品。技術雖然在其中占有著越來越重的比例,但畢竟是完成藝術創作的一種手段。以影視產業為例,在電影誕生初期,雖然沒有那么高尖端的技術, 但憑借藝術創作者的智慧同樣可以借助原始的攝影手段、道具及化妝等元素來完成特效技術。①如《天仙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電影中也會參雜例如定格動畫等技術來完成影視特效。②如《終結者Ⅰ》。如今藝術的創意已然離不開技術的支撐,但技術所占比例的增加還不足以也不會動搖藝術這個基礎。

如今雖早已進入了眼球經濟①“眼球經濟”是“注意力經濟”的形象性稱謂,是指實現注意力這種有限的主觀資源與信息這種相對無限的客觀資源的最佳配置的過程。 “眼球經濟”是依靠吸引公眾注意力獲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經濟活動,在現代強大的媒體社會的推波助瀾下,眼球經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活躍。http://baike.baidu.com/view/24291.htm,2011-10-11.的時代, 視覺上的沖擊力越來越依賴高新技術的發展。但就像在電影的創作中一樣,特效技術所涵蓋的篇幅越來越大,對影片的投資經費也越來越昂貴,但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故事才是真正能夠打動觀眾的根本,因此,“劇本是一劇之本”的經典是無法撼動的。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即使受眾的觀賞模式在不斷地由被動轉向主動轉換,創作者所傳遞出的主觀引導因素不斷弱化,但是藝術創意就像是一個藍圖,技術的提升也必須在這個規劃好的藍圖內尋求施展。

(二)數字媒體專業中對技術的依托

數字媒體專業從誕生到現在的不斷發展,都有賴于技術的不斷更新。數字媒體相關產業在各自領域都對技術有著不同程度的依賴,這中間有硬件的也有軟件的。

在軟件方面,雖然各人所熟悉的慣用的軟件并不一定相同,但這是各相關院系都會去指導學生學習完成的內容,也可以說是現在數字媒體專業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的共通必修課。我們更多地將心思放在教會學生如何去完成制作,因此對軟件的熟悉程度可以說是進入數字媒體專業學生的強項。

而就硬件方面來說,由于各學院的條件及側重不同,所引進的設備亦有所區別,用于學生教學的就更加有限。有的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一些已經在該領域應用相當廣泛的設備,在這個方面可能是我們與國外的數字媒體教學中一個很大的差距所在。當然,這也與國內的相關產業的制作方式相對原始化也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產業的不成熟性也導致了在教學中硬件設備的使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忽視。

在數字媒體產業中,硬件和軟件是技術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國內對數字媒體專業技術的理解更多地偏向于軟件的使用方面,即使在軟件的開發上都涉獵很少。當然,這一現象也在逐步為業內人士及教育界的人所認知及關注,也有很多相關專業的院系在引進硬件設備用于教學,更有甚者在進行硬件設備的自主研發。①例如長春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數字媒體專業,依托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地域優勢,在特種電影設備的研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其自主研發的 3D 攝影機及五幕電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應用于相關產業。(以上信息為調研訪談所得)

(三)數字媒體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融合的專業

從數字媒體專業誕生至今,在國內一直有一個核心的矛盾問題,也是該專業繼續發展中有待解決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問題。大家都統一認識到數字媒體專業必然是一個藝術與技術高度融合的專業,但是如何將兩個方向真正完成從交叉到滲透到融合的整合全過程,很多時候我們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雖然國外有很多在該專業或者是相類似的交叉學科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在國內從數字媒體相關行業的發展到數字媒體專業教育都有著很明顯的中國特色,也有著很多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們無法照搬國外的教學模式,也迫使我們必須摸索一條適合中國自己的數字媒體專業教育的途徑。

如今,我們還更多地糾結于藝術與技術何為本何為末的問題之上,由于數字媒體專業有著不同的母體為支撐載體,因此這個問題一時形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期,各自都認為自己在數字媒體中有著絕對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動搖的根基。因此統一藝術與技術在數字媒體專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辦好數字媒體專業的初始點。

其實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相互關系很好理解,藝術提出需求,技術完成需求。

不可否認,數字媒體之所以會出現并逐步取代傳統媒體跟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成熟是密不可分的,沒有技術的完善就不可能有數字媒體的存在與繁榮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娛樂的方式。但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我們最終所應用、觀賞的依舊是一個藝術創作的作品,純粹的技術產品必然是缺乏可視性的。同樣的藝術構思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完成,無論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一般只要是能達到創作者的創意需求就可以了,這其中還有創作經費、創作周期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著,即使沒有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也不是說最好最高尖端的技術才是最好的。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技術是一個完成的手段,只要能適合地展現出創意構思就是最好的。

由于這樣的行業特色,我們也應該能夠順應地看到藝術與技術這兩個數字媒體的左右手所承載的分量。延伸到在數字媒體專業中藝術與技術融合的培養方案中,藝術與技術的基礎應當是同等重要的,且藝術要略高于技術。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存在其中,那就是技術操作是可以通過熟練程度培養出來的,而藝術素養并不是能夠完全通過教學傳授的,更多的是在對藝術的領悟之上,這也從另一個層面體現了藝術必須作為其根基的必然。

三、以產業發展趨勢探索以技術為依托的數字媒體本科專業發展方向

數字媒體產業在中國雖然發展十分迅速,但依舊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因此也擁有所有新興產業所共通存在的問題:產業鏈發展的完整與完善問題。而數字媒體產業所涵蓋的面之寬,使其在各個不同的小范疇內擁有相通但不相同的產業鏈。數字技術的快速介入,使原始的產業鏈受到了重大的沖擊,而面臨著再一次的重組過程。

媒體產業發展的目標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介入而變更、提高。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提高。交叉了藝術與信息科學領域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也必將會成為產業發展中的支柱力量。但尚在初創期的數字媒體專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數字媒體專業該如何定位自身在整個產業鏈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期望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是產業鏈中的“萬能手”。①由于就業的壓力,學校在培養過程中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在就業過程中拓寬自己的選擇面,這就很有可能導致學校的培養內容寬而不專。但就產業鏈來說,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在某一領域或階段能夠深入的專門人才。因此,給該專業的學生在產業鏈中尋求定位是很重要的一環。雖然在產業鏈中似乎每個環節都已經離不開技術,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產業鏈中依舊有細分的必要。這當然跟我們原有的產業鏈就不是很成熟有很大的關系,在原有的產業鏈中很多內容就沒有經過嚴格的細分過程,而我們希望培養出去的學生能夠在社會上最大程度地得到立足,因此在培養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的是大而全的多方位培養,并非在某一環節做深入培養。但是產業鏈必然會在不斷的摸索和規范中漸漸形成各工種環節的細分過程。作為人才培養的環節,對產業鏈的了解和前瞻是我們給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做好產業鏈定位的關鍵。

(二)依托原有的傳統專業,以及對傳統專業的取舍問題

數字媒體專業有一個大的產業圈,其中包含著若干個小的產業圈,這些產業圈雖然都存在著很多的共通性,但是由于他們各自所面對的受眾不同,表現手法的不同,使得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得以發揮光彩且并不沖突。但是數字化技術的介入打亂了原有的明確的不同性,表面上似乎一個技術可以涵蓋很多不同的原有傳統領域,但是在真正深入后應該能夠看到,原有的傳統專業依舊是一個個堅實的基礎,也依舊是劃分不同領域的明確分水嶺。因此,在培養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時候,我們必須以原有的傳統專業為依托,在傳統領域的基礎之上進行提升,而不應該用其共通的技術去模糊傳統專業領域的邊界。

(三)技術與藝術從交叉到融合的步驟

技術和藝術曾經是兩個平行線,如今有了交叉的過程,但還很難做到真正融合。這首先表現在數字媒體專業原始的母體基礎的不同。以藝術為基礎的數字媒體專業對于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某種程度上依舊停留在軟件的使用之上,并沒有能夠真正理解技術所能為藝術擴展的空間到底有多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術創作的拓展,也就沒有真正達到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另一方面,以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媒體專業依舊將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后臺,沒有參與前臺藝術創作的自知,只是一味地通過技術手段來完成藝術創意所要求的內容,而沒有將自己置身于主人公的角色中去對藝術創作提出建議或意見,也就沒有完成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其次數字媒體專業生源的兩端單一化也是一個壁壘。雖然生源的一致性使得在培養的環節上學生并沒有過大的差別,但是相同背景的群體反而致使融合的步驟減慢,從思維方式、知識結構都無法創造藝術與技術交融的平臺,這也是藝術與技術無法真正融合的一個瓶頸所在。

數字媒體專業作為一個以新興產業發展為依托的年輕的專業,還有著很長的摸索之路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完善。

作者名錄

1. 張莉,女,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2. 郝倩,女,中國政法大學法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3. 肖寶興,男,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4. 楊興培,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42/上海市萬航渡路1579弄8號樓1601室。

5. 黃彤,男,浙江師范大學民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員,321004/浙江省金華市二環北路3366號。

6. 劉昕杰,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610065/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 24號。

7. 楊暉,男,四川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610065/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8. 袁鋼,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9. 劉璇,女,中國政法大學 2009 級本科生,102249/北京市海淀區府學路27號。

10.李慧敏, 女,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副教授,1 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1.夏陽,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09 級法理學專業碩士生,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2.蘇桂梅,女,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3.景于,女,講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100191/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14.傅松濤,男,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071000/河北省保定市五四東路180號。

15.閆廣芬,女,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300071/天津市衛津路94號。

16.許衍琛, 男,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博士生,3 00071/天津市衛津路94號。

猜你喜歡
融合藝術學生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趕不走的學生
紙的藝術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亚洲综合二区|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人妻21p大胆| 91福利片|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99国产在线视频| 91福利片|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污视频|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欧美色图第一页|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www.youjizz.com久久|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欧美黄网在线|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色综合激情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三区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欧美在线免费| 亚洲九九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啪啪网| 青青青国产视频|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久热精品免费|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美女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欧美黄色a|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