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綱(河南省人民勝利渠管理局)
本儀器包括:流速傳感器和流量累計計數器兩部分。
1.1.1 流速傳感器包括流速傳感頭、信號轉換器、聯結套支部件、導流罩支部件和聯結桿等。
1.1.2 計數器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模塊,通過手感式薄膜開關鍵盤,按內部固定的程序,操作十分方便。另外,為防止灌渠突然斷水,水位下降后,旋杯轉子被風吹產生空轉多計數,儀器設有專門的信號控制器,可根據水位的變化控制信號。
灌溉渠道中的水流從前部擋水墻進入測流涵洞,水流作用到旋杯轉子,使轉子旋轉,流速越大,其轉速越快,轉速n與單位時間過水流量Q呈線性關系,即:

式中:k0為反映儀器結構、測流涵洞水工建筑物、渠道和水流特性等綜合因素的流量系數,因此,需在現場實際情況下,用流速儀法標定。流量系數k0確定后,只要測得流量計的轉速n,便可計算求得單位時間過水流量Q和累計用水量。
公式(1)中的旋杯轉子轉速n,可用其在一定測速歷時T內的總轉數R表示,即:

將公式(2)代入公式(1),得:

灌溉用水歷時長,在T時段內測得的總用水量W為:

將公式(3)代入公式(4)得:

因此,測量流量Q實際上就是旋杯轉子總轉數R,除以測量歷時T,計算得n后,再乘以流量系數k0。而累計用水量W,則是在計數器上設置流量系數k0值,k0也稱單元水量,即旋杯轉子每一轉,相當于水流通過量水涵洞的水量,其累加轉數也就是一輪灌溉用水量的累計。
配套建筑物,即量水涵洞,由涵洞體、前后擋水墻、前后八字墻及儀器保護室等組成。
量水涵洞是一寬淺式呈矩形截面的洞體,使渠道水流由明渠自由流變為有壓管流,以便按一定的斷面積計算過水流量。涵洞截面:高寬比一般為1:2~1:4,涵洞長度L一般為1.6~2.0m。在涵洞體頂部有一矩形孔,建有鋼筋混凝土儀器保護室,頂部有牢固的活動蓋板,設有暗鎖,底部有一角鐵支架,角鐵尺寸為30mm×3mm,焊接成整體結構后,其技術要求為:一是內方孔尺寸170 mm×170 mm,保證Φ170 mm導流罩能順利通過,角鐵厚度與導流罩肩平齊;二是有一個平整的平面,使儀器方板放平其上。儀器傳感頭的方板即安裝在上面,旋杯轉子正好伸入洞體。
按照以上設計,本著交通便利、示范方便的原則,涵洞建在西一二分干大宋佛支渠一斗上。
根據設計原則,本次涵洞設計,在測量地面高程的情況下,高寬比取值為 55cm:160cm(1:2.91),長度取值為 1.8m。
流量系數K0的標定方法是在量水涵洞下游(約5~10m)設立一個測流斷面,通常以常規流速儀用流速—面積法測得的T時段總量Q作為標準流量值,與LBX-7型渾(污)水流量計在相應的時段T內測得的轉子總轉數R之比,即:

測驗斷面渠段位置的選擇、測線的布設、垂線測點數目及流量的計算方法按《水文測驗規范》進行。
標定時段2008年6月23日15時15分至2008年6月23日16時15分,整1h。
標定時段內流量計總轉數:⑴時段初始讀數:16787轉;⑵時段末讀數:17511轉;⑶時段總轉數:R=17511-16787=424轉;
標定時段內流速儀實測水量:時段初所測流量Q1=0.0801m3/s;時段末所測流量Q2=0.0704m3/s;⑶時段內平均流量Q=0.07525m3/s;⑷時段內水量 W=0.07525×3600=270.9m3;
流量系數K0的計算:
K0=時段內流速儀實測水量W÷時段內流量計總轉數R
=270.9÷424=0.6389
2008年6月23日19時至2008年6月28日3時,共計(24×6)+8=104 h,流量計總轉數R=47944轉,那么,根據上面標定的流量系數,流量計實測總水量即為:
W=K0R=0.6389×47944=30631.4m3
測水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