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雨玲(濟源市王屋山供水站 )□樊 超(浚縣節約用水辦公室)□關樹娟(河南省淇縣滯洪區管理所)
濟源市王屋山供水工程是濟源市委、市政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困難要求決定建設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2001年5月28日開工興建,2002年4月26日竣工通水,總投資2688萬元。工程利用王屋山水庫為水源,依托地形重力流引水,通過總干管到水廠,經凈化處理后向受益區自壓供水。工程總干管修建在崇山峻嶺中,長15.7km,共穿越隧洞37個。東西干管長42.3km,共翻越山頭110個,跨溝71處,支管長63km。含入村和入戶管道,工程的管網鋪設總長度達1500km。設計日供水量5500m3,供水面積260km2,徹底解決了王屋、下冶、大峪3個鎮64個行政村5.5萬人、5.8萬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被山區群眾譽為“生命工程”、“生存工程”、“民心工程”。
王屋山供水工程始建起,就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全國各界的關心、關注和支持,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如今王屋山供水工程不僅解決了山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而且肩負著建設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使命。王屋山供水工程在全國飲水解困工程中尚屬首例,對于山區供水的管理無任何經驗可遵循,一切都在摸索中進行,只有繼續發揮工程的社會公益效益性,才能使王屋山供水工程真真正正的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工程!飲水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
為了搞好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使其長期、穩定、充分發揮效益,濟源市王屋山供水站在工程建后管理方面開展積極有效的探索,摸索出一些靈活有效、切合實際的工程建后管理模式。至2012年以來,王屋山供水工程已安全運營10年。
供水工程竣工自通水后,由建設向運行經營管理轉移。市水利局成立王屋山供水站,企業化管理。供水站作為王屋山供水工程的管理主體,按照企業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運行初期幾個月內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問題:一是核定水價過高,當前用水群眾經濟相對落后的時期,受益農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農民收入不高,經濟相對落后,制約了農村用水量的穩定增長;二是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法,建設質量有偏差,經后期改造后供水運行步入正常化軌道。工作經驗不足,管網還需不斷完善和改造;三是供水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水廠運行效率低,水廠支出大于收入,不利于水廠運行管理。
根據運行初期出現的問題,王屋山供水站開始采用事業管理模式,實行站長負責制,管理人員實行聘任制。工程管理以供水站為管理主體,用水協會為二級管理體系,以供水合同、用人契約約定供水關系、用人關系,并確立上級主管部門水利局對用人、水費征收、水費使用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供水管理的運行體制。管理者按照濟源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低于成本價格進行供水,在核算總成本后由市財政補貼讓利于群眾部分和虧損部分。即以政府限定水價,實行的年度補差,收費上交財政、支出定向返還。近幾年采取財政補貼的積極政策,確保供水運行正常運轉。在用水正常的情況下,人畜飲水工程實現有償供水、以水養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環。
王屋山供水站,隸屬于濟源市水利局直接領導,管理范圍包括水源地、總干管、水廠、東西干管、各鎮建設支管以及供水區內各村用水協會,負責對干管及各條支管設施的看護、巡察、維修、養護工作,干管及各支管設施的維修、養護費由供水站負擔,負責對供水水質的處理,確保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承擔供水保障任務,負責協調各用水協會的關系,指導各村用水協會的業務工作,制定各項用水管理制度及水費征收管理辦法,負責對各受益村總表的準確計量,以村為單位進行水費征收。
用水協會為供水站二級管理體系,是山區群眾自發的、自覺的對本村用水管理的1種體系。各村專職管水員(村水工)均無償為本村的用水管理、管道維修等工作服務,在極大程度上不僅降低了供水站因供水面積大、用水人口分散管理的難度,而且降低了水費征收成本。村級用水協會負責村管網的工程設施管理和維護,負責村各用水戶的用水計量及水費征收和繳納,做到水費征收工作公開化、透明化,負責制定符合本村實際情況的村級用水管理制度,負責對村里用水秩序的維護。由村水工負責村管網的查看、巡視和維修,對跑、冒、滴、漏現象及時處理,維修費用由村里負擔。用水協會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山區群眾居住分散不易管理以及長距離供水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等困難。
由于王屋山供水工程控制范圍面積大,管線長,地勢起伏變化較大,水壓平衡不易掌握,所以在工程初期運行中,出現管道斷裂、接頭斷開、水表受壓力影響被損壞、閥門井易被破壞等現象,管網跑、冒、滴、漏問題嚴重。通過工程早期的運行和觀察,王屋山供水站組織管理人員對干管上閥門井做了工作壓力測量,發現東干管草溝村、探馬莊村、小橫嶺村地段,供水管道承受最大靜水壓力為2.0MPa;西干管南吳、樓溝兩村地段,管道最大靜水壓力為1.89MPa。兩處管材均為U—PVC管,設計管道壓力為1.6MPa,已超負荷運行,極易引起下游管道爆裂。對干管上入村供水井測壓結果,1.0MPa以上壓力供水井有17個。屬高水頭供水,當井中供水閥門全開時,會造成入村管網接頭斷開、爆管現象;當閥門開小時,管道水流未能形成穩流,影響水表計量準確度,并影響水表的壽命,而在工程建設期,僅對干管上壓力超過1.6MPa村安裝了減壓閥。為有效降低下游干管管道及入村管道的水壓力,確保工程長期穩定運行,由水利局投資7萬多元,王屋山供水站工作人員組織施工改造,新增減壓閥20個,并協助王屋、下冶、大峪3鄉(鎮)進行支管網改造,為用水村新建調蓄池41個,改造了部分閥門井,安裝減壓閥46個。通過供水管網的改造,有效的降低了地形對工程管理的影響,確保了工程安全運行。
王屋山節水灌溉工程是依托王屋山供水工程管網覆蓋的優勢,由水利局2005年投入建設、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節水工程項目。共形成一處國家級節水示范工程、兩處省級節水示范園和多處市級節水小區。節水灌溉工程主要涉及王屋鎮境內太洼、茶坊、柏木洼、風門腰等村,下冶鎮北吳、楊木洼、韓彥朱莊等村,大峪鎮小橫嶺探馬莊等村,這些村對主要經營的白菜制種、煙葉、核桃、石榴、蘋果等經濟作物進行灌溉。供水工程主要是以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上級部門又在此基礎上為山區群眾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不僅響應了節水性社會大環境的發展方向,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較以往灌區管理所的明渠定時放水灌溉節能時效,目前山區群眾已基本上不再使用明渠灌溉。由于山區群眾的生活、生產用水都通過管道,造成供水站在用水高峰期生產供水緊張。雖然供水站通過調節東西清水池供水量、與各用水村結合定時供水、組織維修人員晝夜排查管線等方法,科學做好供水調度,使供水緊張情況得以暫時的緩解。但仍出現了管網下游供水量減小、管道壓力不足致使部分地勢較高的用水戶用不上水等問題。我們應以長遠的目光考慮,要找到更好的辦法以徹底解決供水緊張與用水量過大的矛盾,應加大蓄水工程的擴建、以及增大取水和供水能力建設等,以適應新時期供水需求的變化。
通過王屋山供水站全體干部職工的努力,供水工程運行至今,已充分顯示了它巨大的社會效益。
2.5.1 極大改善了山區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
山區群眾再不用披星戴月去挑水,只要擰開水龍頭,清爽、甘甜的自來水就直接到家。洗菜、做飯、洗衣、洗澡都再不用為水發愁,達到了城鎮化的用水標準。
2.5.2 山區群眾從此擺脫了挑水扁擔的束縛,解放勞動力2萬余人,他們放心外出務工賺錢。解放的勞動力和充足的水源,有力促進了山區養殖業和特色農業的發展,幾年來建成了50多個黃牛、生豬和蛋雞養殖小區,形成了干鮮果基地、煙草基地和蔬菜制種基地等。
2.5.3 帶動了工業的發展有了供水工程的水源,山區不斷的有廠礦企業開始安家落戶,泡化堿廠、礦產品加工廠、洗煤廠、焦化公司、玻璃制品廠等等,使山區經濟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為徹底解決濟源市西部山區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濟源市委市政府在建成王屋山供水工程的基礎上,由市水利局于2002年4月投入建設布袋溝供水工程,該工程以布袋溝水庫為水源,設計日供水3500m3,能解決邵原鎮43個行政村的3.5萬人和1.8萬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從2006年9月到12月。沿王屋山供水工程東四支建設大峪東山供水工程,解決大峪鎮東山12個村1.1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2008年4月1日,天壇山供水工程如期開工,涉及承留、大峪、王屋3鎮31個行政村3.47萬人和中原特殊鋼廠的生產生活用水,設計日最大供水量為8000m3。這些供水工程在吸取了王屋山供水工程的管理經驗之后,無論在建設上以及管理上都做到了進一步的改善,有利于供水工程的正常運行,有利于供水工程的管理,有利于山區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