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峰(商丘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院)
目前我國水資源十分緊缺,而農業用水浪費極為嚴重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使農業成了用水大戶,其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以上,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水的糧食生產能力只有0.85kg/m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kg/m3以上的水平。改變農民傳統的灌溉習慣,用較少的水獲得較高的產出效益,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一項重任,也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途徑之一,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噴灌的主要優點如下:節水效果顯著,水的利用率可達80%以上;灌水均勻,土壤不板結,有利于搶季節、保全苗;改善了田間小氣候和農業生態環境;大大減少了田間渠系建設及管理維護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減少了農民用于灌水的費用和投勞,增加了農民收入;有利于加快實現農業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避免由于過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鹽堿化。常用的灌溉方式有固定式、移動式、半固定式。
一是固定式噴灌是將管道、噴頭安裝在田間固定不動。其優點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生產效率高,工程占地少,且便于實行自動化控制。主要缺點是設備利用率低,耗材多,投資大。二是移動式噴灌:整個系統除水源工程外,從水泵、各級管道直到噴頭全部可移動進行輪灌。其優點是設備利用率高,設備用量與投資較低,缺點是設備拆裝搬移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較低,有時會損傷農作物;設備維修、保養工作量大。三是半固定式噴灌是將輸水干管固定埋設在地下,支管和噴頭可拆裝搬移。與固定式噴灌相比,由于支管可以移動并重復使用,減少了用量,降低了投資;與移動式相比,干管不動,方便了運行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通過以上方式比選,半固定式噴灌設備用量、投資造價和運行管理均介于固定式和移動式之間,優點顯著。
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η—灌溉水利用系數;ηG—管道系統水利用系數,取0.95;ηP—田間噴灑水利用系數,取0.85。代入數據,計算結果η=0.81。
3.2.1 最大灌水定額
最大灌水定額按下式計算

式中:m—最大灌水定額,m m;γ—土壤容重,取1.6 g/cm3;H—計劃濕潤層深度,取40 cm;β1—適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20;β2—適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14。代入數據,m s=38.4 m m即m s=1.71 m3/hm2。
3.2.2 設計灌水定額
設計灌溉定額m≤m s,根據作物種植結構,確定設計灌水定額 m=1.67 m3/hm2,即 m=37.5 m m 。
3.2.3 灌水周期
灌水周期按下式計算:

式中:T—設計灌水周期,d;Ed—作物日蒸發蒸騰量,取6.5 m m/d;m意義同前。代入數據,T=5.8 d,取6 d。
3.2.4 灌水時間
參考《噴灌工程技術規程》,設計灌水時間取t d=15d。
單井控制灌溉面積按下式計算:

式中:F—單井控制灌溉面積,畝;Q—單井出水量,取35m3/h;T—灌水周期,取6 d;t—每天灌水時數,取15h;η—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81;η1—水量消減系數,取0.20;m—作物灌水定額,1.67 m3/hm2。代入數據,計算結果F=5.4 hm2,根據實際況,取F=5.33 hm2。
3.4.1 選擇噴頭及其參數
初選噴頭選用ZY-2型,其參數如下:噴嘴直徑d=6.5 m m;工作壓力hp=250 kpa;噴頭流量q=3.39 m3/h;噴頭射程R=18.9 m;噴溉強度ρ=3.02 m m/h
3.4.2 霧化指標
霧化指標按下式計算

代入數據,W h=3846。示范區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其霧化指標為3000~4000,計算結果滿足作物要求。
3.4.3 組合間距
設計風速2.4 m/s,其組合間距計算:垂直風向a=0.95 R=17.95 m,取18 m;平行風向b=1.2 R=22.7,取20 m。
3.4.4 校核組合噴灌強度
組合噴灌強度用下式計算:

式中:ρ—組合噴灌強度;Cρ—布置系數;ρs—風系數。
多支管多噴頭同時噴灑的情況下:Kw=1.0
多支管多噴頭同時噴灑的情況下:
Cρ=πR2/ab=3.14×18.92/(18×20)=3.11
則:ρ=KwCρρs=1.0×3.11×3.02=9.4
(m m/h)<[ρ]=12 m m/h
示范區土壤以壤土為主,允許噴灌強度為12 m m/h。所選噴頭型號滿足要求。
3.4.5 一個工作位置的灌水時間
噴頭在一個噴點上的噴灑時間t與設計灌水定額、噴頭流量和噴頭組合間距有關,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t—一個工作位置的灌水時間,h;a—支管間距,取20m;b—噴頭間距,取18 m;m—設計灌水定額,37.5 m m;qs—噴頭設計流量,取3.39 m3/h;ηp—田間噴灑水利用系數,取0.85;經計算,t=4.7 h,取 5 h。
3.4.6 一個工作位置數

代入數據,nd=3。
3.4.7 同時工作噴頭個數
同時工作的噴頭個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np—同時灌溉的噴頭個數;Np—灌區噴頭總數;A—單井控制噴灌面積,5.33 hm2;T-設計灌溉天數,6 d;代入數據,np=8.2個,取8個。
3.5.1 灌溉管道系統
灌溉管道主要包括:干管(包括立管)、支管、豎管(包括噴頭)。干管埋設于地下,設計埋深0.8 m,干管從機井引水,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個出水口;支管采用移動式與出水口連接,豎管連接支管,并將噴頭安置在適當高度,以便進行田間噴灑。出水口采用輪灌方式,以輪灌組為單元輪流灌溉。干管選用PVC管材;支管選用涂塑軟管,立管(噴頭)為鍍鋅管。
干管上同時工作2條支管,間距20 m,每條支管布置4個噴頭,噴頭間距18 m,支管長度72 m;干管8個噴頭進行灌溉。
3.5.2 噴灌系統設計流量
3.5.2.1 干支管流量計算
每條支管上同時工作4個噴頭,每條干管上同時工作8個噴頭,噴頭流量為3.39 m3/h。
支管流量:
Q支=nd×qs/ηP=4×3.39/0.85=15.95 m3/h
干管流量:
Q干=np×qs/ηP=8×3.39/0.85=31.90 m3/h
3.5.2.2 管徑的確定
管徑計算采用經濟流速法確定管徑,其公式如下:

式中:ν-經濟流速,取1.2m/s。經計算,干管管徑Ф110m m,公稱壓力0.63 M pa;支管選用Ф75 m m的涂塑軟管。
3.5.3 水頭損失計算
3.5.3.1 管道沿程水頭損失
管道沿程水頭損失按下式計算:

式中:hf-干管沿程水頭損失;f-沿程水頭損失摩阻系數,取0.948×105;m-流量指數,取1.77;b-管徑指數,取4.77;Q-設計流量,m3/h;d-管道內徑,m m ;L-管道長度,m。
3.5.3.2 管道局部水頭損失
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水頭損失的15%估算。管道水頭損失計算結果詳表1。

表1 管道管徑及水力計算表
噴灌的灌溉方式類似降雨,灌水均勻,在人工控制下可不產生地面徑流或深層滲漏,因此在灌水周期一樣的情況下,可減少每次灌水時間,節水25%左右。
噴灌適應性強,不受地形限制,另外噴灌進行灌溉時,田間可不分畦田和開挖壟溝,可節省土地10%左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可節省一半勞動力。
噴灌可有效地調節田間土壤水分和農田小氣候,促進水、肥、氣、熱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轉化,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一般可增產15%左右。
噴灌受風影響較大,當風速≥5.4 m/s時,能吹散水滴,使灌溉均勻性大大降低,飄移損失也會增大,最大損失可達30%,但是噴灌如果結合大棚灌溉,效果將大大改善。地面灌溉一般不受風力影響。
噴灌水泵電機功率較大,經分析計算噴灌將增加耗能25%左右。